受新冠疫情影响而不得不推迟至21年举办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可谓是奥运史上最坎坷的一届。而现如今,其又有了新的头衔——史上最贵的夏季奥运会。
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牛津大学经济学家本特·弗吕夫比约表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举办成本已超预算的两倍。而延期举行让成本继续攀升,预计将增加数十亿美元的支出。
在2013年申办此届奥运会时,日本官方预计的举办成本为73亿美元。而目前,据牛津大学研究计算,日本目前的实际投入已近158.4亿美元。
这一数字打破了此前2012年伦敦奥运会创下的150亿美元的举办成本纪录,成为了夏季奥运会历史上的“新贵“。
同时,弗吕夫比约表示此项研究相对保守,仅考虑了与体育相关的约120亿费用。
他称,东道国城市为奥运进行的如道路整修和机场建设等其他项目成本,可能为体育花销的数倍。而这些隐性花费并没有被计算在此次东京奥运会的举办成本之中。
其实早在2018年,东京奥运会就已经显现出了超支的预兆。日本政府会计检查院曾于2018年10月发布一篇报告,表示日本可能会花费250亿美元筹办奥运会,且最终开支可能会更高。
然而,日本也不必为此过分焦虑。事实上,近半个世纪以来,奥运会花销超支已逐渐常态化。
据统计,自1960年以来,几乎每一届奥运会的举办花费都会超支,且平均超支率高达172%。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超支796%,成为史上超支率最高的一届奥运会。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花费68.1亿美元,仅超出预算2%,是近年来最“精打细算“的一届夏季奥运会。
冬奥会方面的超支现象同样也很常见。2014年,俄罗斯举办索契冬奥会共花费了218.9亿美元,超支率达到了289%。
长期来看,奥运会能让举办国享受到加速城市基础建设、改善城市形象、加强旅游宣传、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奥运红利“。但逐年攀升的隐性花费和举办成本也让举办国或城市可能承担经济风险越来越高。这让许多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潜在奥运会申办国望而却步。
为此,国际奥委会也在设法向各国提倡节俭。
2000年,国际奥组委引进“奥运知识管理计划”(OGKM),以更好地帮助东道国向之前的奥运主办国学习经验,更客观地做出预算,优化资源配置。
2014年,为倡导缩减预算成本、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国际奥委会发起“奥运日程2020”变革,提出了40条包括如何进行奥运赛事的安保、如何有效开展赛事等在内的提升效率、减少不必要花费的建议,。
现在,东京奥运会终于盼来了好消息。
9月7日,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科茨明确表示,不论新冠病毒是否存在,被推迟的东京奥运会将在2021年7月23日如期开幕。
尽管在疫情的阴霾之下关于东京奥运会的举办细节仍有许多未知数,但对于日本政府来说,相较于承受奥运取消带来的410亿美元损失,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的结果。
(作者 丁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