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网红小康村镇⑭|凤凰传奇:一颗水蜜桃让小康生活更有“甜度”
来源:议事苑
2020-09-08 08:49:54

6月份,正值水蜜桃陆续成熟、上市的季节。在张家港凤凰镇支山村的万亩桃园内,57岁的吴建芬正小心翼翼地摘下成熟的水蜜桃。对于一个十分熟练的果农来说,选出甜度足够的水蜜桃不是一件难事,看着一望无际的桃园,吴建芬的脸上挂满 了笑容。

张家港凤凰镇拥有高效农业面积2.15万亩,“两品一标”种植面积占87%,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年产值超3亿元,像吴建芬这样忙碌在水蜜桃产业链上的果农还有很多。近年来,凤凰镇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桃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和瓶颈,重点开展新品种引进、标准化栽培、机械化操作技术,促进“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用一颗水蜜桃让凤凰人的小康生活更有“甜度”。

水蜜桃的发展史:

昔日“提篮小卖”,今朝“富”了全镇人

凤凰水蜜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牌发展之路也在近年来迅速步入快速道。在2010年3月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之后,2020年4月30日,凤凰水蜜桃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今年7月11日,在“江苏省桃产业技术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优质桃果大赛”评比活动中,“凤凰水蜜桃”又喜获四金一银的佳绩。

凤凰水蜜桃品牌一路“走高”的背后,离不开深厚文化底蕴的支撑。凤凰镇水蜜桃博物馆党群教育基地便坐落于凤凰镇支山村,博物馆集文化、科技、综合实践等展示为一体。通过文字、图片等,可以全面了解到,支山村在“组织搭台、桃农唱戏”的历史变革中,一改以往“提篮小卖”的小农模式,产业特色优势加快转化为了增收致富优势,让小小水蜜桃实实在在成为了村民的“摇钱树”。由此,水蜜桃“富”了凤凰人的佳话,也可见一斑。

据了解,目前,支山村有水蜜桃种植户585户,种植面积3000亩,凤凰镇全镇从事水蜜桃种植的农户有近2000户,栽种6000多亩水蜜桃,达产面积4000亩,亩均效益从2010年的8000元增长到现在的15000元,桃树真正成为村民们的“摇钱树”。

一颗水蜜桃一条产业链

“邮政快递每天发送150筐,每筐有4箱,渠道有拼多多、上海的连锁鲜果超市。”凤凰山桃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建芬和工人们一边忙着采摘、挑拣、装箱,一边联系运输车辆,将一箱箱水蜜桃发往各地。每天从吴建芬家发出的桃子有1000多箱,销售额8万元。

在电商平台卖桃子,甚至将水蜜桃卖到上海,这对于年轻时候的吴建芬来说,是件无法想象的事。“我刚开始种桃子的时候,就在自家门口摆摊,到了晚上还没卖掉的桃子只好降价处理,实在卖不掉了也只能烂掉。”吴建芬补充道,在那个年代,亏本是常有的事。

2004年起,支山村成立了水蜜桃基地党支部,将党建触角延伸到田间桃园,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对土壤改良、病虫防治、种植技术等进行指导,优化了水蜜桃的品质。之后,又成立了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桃农入社,依托销售线上平台,创建“售桃先锋”抖音号,采用电商平台、微商同步接单等多种销售模式,助力桃农增收。同时在凤凰镇政府和支山村委的指导帮助下,吴建芬引进了白凤、红花、湖景等10多个优质品种水蜜桃。经过精心栽培,桃子深受客户青睐,销往各地,每年仅桃子一项,净收益就超100万元。

从水蜜桃产业得到了“甜头”,吴建芬信心满满,在桃园搞起了生态养殖,饲养的鸡鸭天然生态,很受市场欢迎。随着水蜜桃产业的兴起,她还培育了桃树苗。今年,吴建芬养殖了400只鸡和鸭,种植了10000株桃树苗,预计增收20多万元。

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眼下,支山村还在打造鸷山桃花源项目,建造一个集田园社区、度假酒店、生态农庄等为一体的“世外桃源”,把桃经济转化为桃文化,与文旅接轨,做优“甜蜜产业”,让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凤凰水蜜桃要走的是“高端路线”

农业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是实现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为了让以凤凰水蜜桃为主导的凤凰“金字招牌”农产品叫得更响,今年4月底,凤凰镇政府牵头成立了张家港市凤凰山田心农业专业合作联社。“山田心”取山水、田园、农者心之意,旨在依托凤凰的山水、田园,聚农户之心,兴凤凰农业。凤凰镇副镇长徐丹芸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桃农们在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等生产环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他们最缺的技能是走市场。山田心农业专业合作联社的使命,就是带领桃农们闯市场,手把手教给他们拥抱5G时代、发展电商经济的本领。”

营建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农业产业经济环境,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凤凰山田心农业专业合作联社创新“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包装、统一零售指导价和最低保护收购价、统一销售”的模式,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凤凰水蜜桃特色产业提供了载体和平台支撑。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起步之年。“我们最终将实现农民富、集体强,让农村成为人们最向往的地方、让农民成为最体面的职业、让农业成为最有奔头的产业。”凤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卫民对凤凰镇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作者 黄小脚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