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穿越到现代,从古画里走出进剧场,宝藏乐团“自得琴社”线下开演!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9-04 19:13:05

一个个唐装小人在一幅缓缓展开的古画上演奏,他们身上穿的是古代的复原服饰,朱红的袍子、藕色绢衫、艾绿的上衣。演奏者梳着传统发髻,画着柳叶眉、点绛唇、眉心点着花钿......前阵子,一段三分半钟的国风音乐视频《醉成都》火爆出圈,也使得视频幕后的制作团队“自得琴社”惊艳全网:文艺又时尚,古典又时髦,古风还能这么玩?!

现在,他们要从唐朝“穿越”到现代,从古画里“走出”进剧场啦——9月26日,自得琴社将复原唐朝装束,首次于上海音乐厅举办“琴为何物”自得琴社专场音乐会,让以往常在视频中看到他们不凡出手的粉丝可以现场一睹“古人”风采。

从《权利的游戏》到《醉成都》,

这群年轻人成功带古琴出圈

一群热爱中国传统乐的年轻人以“自得琴社”为名聚集在一起,穿上复古装束,手持笛箫,弹拨琴筝,仿佛画中人在演奏……“自得琴社”成立于2014年,是一个多才多艺、极富创意的年轻团队,成员以 80、90 后青年琴家为主,他们通过音乐会、讲座、教学、网络视频等形式,推广以古琴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他们主要都是古琴老师,在教琴之余,也拍些短视频来普及古琴文化。摄制团队成员则来自各行各业,大家因为喜欢民族乐器、国风服装等传统文化玩在一起。

2018年,他们录制了一首中国风版《权利的游戏》开始被大众所认识。2019年团队开始尝试古画风格的视频,并联系到上海装束复原小组,尝试用真的古代服装做古画风视频。他们改编的2019年爆款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插曲火爆网络,复原唐代的服饰造型、几个人坐在中间翩翩演奏乐器,就像一幅会动的古画……这样的形式得到了网友的接受和认可,当时视频播放量有600多万,相当可观,就连《长安十二时辰》原著作者马伯庸、电视剧导演曹盾、原曲作者赵亮棋都在微博里转发、点赞。马伯庸评论说:“这个真好听,气场也足!”

他们还受邀跟郑云龙拍摄了一支《须尽欢》,这甚至是一只冰淇淋广告,说明他们的尝试开始有了商业价值。不久前,自得琴社还受邀在“2020王者荣耀世冠”开幕式上表演。社长朱里钺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坦言和流量明星或流行IP的合作的确是一种很有效的出圈方式,机会合适还会去尝试。直到今年《醉成都》火爆出圈,他们用两年时间证明了这种真人古装古画风格的视频模式是相当成功的。

从创作到制作一手包办,

国风视频的炫酷操作看呆国外网友

能够独立完成从创作、编曲、录音、摄制及后期等整个制作全流程,但 “自得琴社”团队其实只有不到10个人,成员多是80后、90后,朱里钺坦言团队里基本都是身兼数职,“效率高,成本也相对比较低,代价就是每个人都很忙很累”。琴社日常是以教古琴为主,“我们琴社的乐手本职都是古琴老师。学生还挺多的,大家对学习传统高雅艺术都很有热情”。而视频拍摄当中的乐队常用的乐器有笛箫、琵琶、中阮、古筝、古琴、中国大鼓、颂钵等传统乐器。自得琴社的小伙伴都是全职,还有2-3个“外援”是兼职,“虽然现在也能挣一点钱了,尽管现在大热出圈,但其实大家本来都没指望做视频挣钱。因为大家的本职工作都是古琴教师,主要靠课费生活”。

自得琴社仅2019年下半年,策划、改编、拍摄了几支国风视频,就在各大视频网站一片叫好,总播放量六七千多万,看呆了不少外国粉丝。在自得琴社的Youtube视频评论区,全球粉丝在那里聚集,可以看到来自各个国家、各种语言的留言,表示被这样的中华音乐深深感动。甚至有网友认为跟李子柒一样,他们也是另一种“民族文化的输出”。朱里钺告诉记者琴社里大家都看过李子柒,“对她的作品都很喜欢,对她的成绩也很敬佩”。不过他不太认同网友提到的“输出说”,“我觉得如果内容足够好,有中国特色,自然会吸引各国网友来看。自得琴社只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世界能看到一个更美好的中国”。

9月26日,自得琴社将复原唐朝装束,首次于上海音乐厅举办“琴为何物”自得琴社专场音乐会,让以往常在视频中看到他们不凡出手的粉丝可以现场一睹“古人”风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艳

校对 丁皓宇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