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全面小康 追梦成长”全省青少年征文大赛已于8月20日截稿,超10万选手参赛,即日起,大赛将进入评审阶段,关注“扬子读写网”微信公众号可了解大赛最新进程。本期推出由常州市文明办推选的优秀作品专场展示,一起来看学生们展现的美好生活画卷。
家乡变形记
常州市觅渡教育集团冠英校区二(5)班 王思涵
指导老师 冯潇
作为长在江南水乡的北方姑娘,回家乡看一看,一直是我的愿望;读完白居易的“我有商山君未见,清泉白石在心间”,我更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了!
暑假,我们正式开启了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故乡之旅,七个小时的高铁我都在梦中度过,妈妈说我们还要坐3个小时的大巴车在秦岭间穿行,可能会和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不期而遇哦。等我坐上大巴,漂亮的乘务员姐姐告诉我们一个半小时之后,即将到达旅途的终点站,妈妈以为我们坐错了车,立刻催爸爸去和乘务人员确认。
遗憾的是汽车一路上大多数都在隧道中穿行,少数走在外面,映入眼帘的是成片的“陕南民居迁改示范区”,一只小松鼠都没有看到,更别提可爱的大熊猫了,我有点不开心了,这里一点都没有像我想的那么有趣,但是爸爸妈妈看起来可开心了,我理解不了他们莫名其妙的开心。身为小问号的我怎么可能一声不吭呢?“妈妈,什么是‘陕南民居迁改示范区’啊?”妈妈说:“这个示范区是为了把那些居住在深山里,生活条件不便利的人们迁移到交通、教育和医疗都比较便利的地方去。这里是政府扶贫改迁的第一个村子,这样子这里的小朋友上学就不用翻山越岭走几个小时啦 。”我忽然开心了起来,真为这些小朋友感到高兴。
经过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县城,我一直盯着车窗外,找妈妈讲述过的坑坑洼洼的小路、低低矮矮的小房子,大约半小时后看到路牌,妈妈说的村子到了,可是眼前的是又宽又平的柏油马路,一排排小洋楼整齐地排在了路的两边,外婆他们已经开始拿行李了,有个房子前站了很多的爷爷奶奶还带着小朋友,看见我们下车,都跑过来帮忙,我有点不知所措,原来那个房子就是我家,很久未住人,邻居们已经帮忙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还送来了新鲜的瓜果蔬菜。妈妈第一次同意我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下午外婆带着我们全家去村子里给邻居们送礼物,家家窗明几净,还有几家挂上了农家乐的牌子,外婆边走边感叹;村子里有水果加工厂、小兔子养殖场,里面很多的叔叔阿姨在工作,妈妈去和他们打招呼,他们还送了我一只小兔子呢;我们去看了万寿菊园和玫瑰小镇,避暑和度假的游客络绎不绝。我嘟囔着说妈妈骗人,爷爷说这两年政策好,政府大力推进商洛旅游业和民居环境改善工程,不然你现在看到的就是你妈妈给你讲过的样子。
妈妈总说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走出了“兴汉室,安天下”的商山四皓,留下无数骚人墨客的千古绝唱,却被绵延起伏的秦岭挡住了迈向新时代的步伐,看得见袅袅炊烟,听得见朗朗书声,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家乡旧貌换新颜?
我已经开始期待,这次离开之后妈妈将会念叨什么呢?
点评:全文有详有略,言之有序,构思严谨。开头引用白居易的诗句引出下文,通过自己的一次故乡之旅,一路上遇到的人、事物和景展开描写,情感丰富而真实,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一篇家乡变形记,却能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小康生活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影响,向着美好生活继续出发。
青果深深
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三(4)班 陈安然
指导老师 邹培红
蒙蒙细雨中,我和妈妈来到了青果巷——常州市区保存最为完好、最负盛名的古街巷。乘坐公交B22至人民公园下车,穿过公园,穿过小巷,穿过干净整洁的街道,青果巷就在尽头。
果然,和妈妈说的一样——白墙黛瓦,巷陌幽深,说不出地美,一派江南水乡的风韵,像极了一幅水墨画。
我见过苏州古镇的质朴繁华、古色古香;我看过徽州古城的飞檐走翘、牌坊林立;我也走过西塘古镇的烟雨长廊、石桥弄堂。但那些时候,我只是一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游客。而现在,看着斜风细雨中的青果巷,我的心中说不出地欢喜,它是我们的青果巷——常州人自己的江南水巷!看着它,仿佛是看着我熟悉很久的朋友。
沿着石板铺成的小路往里走,路两边商铺林立,古色古香。仔细看会发现青果巷中的房屋大多临河而建,小巷和街道与河道并行。弄堂有的长有的短,虽然有人声喧闹,却自有一份宁静。看到有船停在河岸,我忍不住跑了过去,沿着台阶下去走到河边,掬一捧水撩向远处,河面就泛起层层波纹,河里一簇一簇的水草随风招摇,青翠欲滴。
妈妈说“一条青果巷,半部常州史”。果然,沿着弄堂一直走下去,随处看到的都是历史:唐荆川的八桂堂、周有光的宅第、刘国钧的故居,从这里走出了瞿秋白、张太雷......还有一块刻着“进士”的牌匾,它曾经是著名的董氏宗祀,一个家族出了22个进士!江南的水乡,运河的古城,真的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小巷的尽头,有一条画廊临河而建,趴在栏杆上,看着运河水穿城而过,微风轻轻吹过,真是说不出地舒服。此时此刻,再回首烟雨迷蒙中的青果巷,说不出地美,说不出地喜欢!青果深深,幸福深深!
点评:小作者从常州古巷铺陈开去,通过与作者游览过的其它城市的古巷对比,描绘出常州青果巷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古朴宁静的古巷环境。从小处着笔,将常州古巷带给自己的美妙体验,借助优美的词句表达出来,读来沁人心脾。同时,文章还从侧面折射出常州的城市发展,带给广大市民的满满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字里行间的背后,让人感受到常州的变化以及作为常州人的幸福。
学之梦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第二实验小学五(6)班 邹菲凡
指导老师 章宏恒
“爸爸,这道题我不会,快来帮我看看!”我被一道数学题难倒了。
“现在我有点忙,你自己先想办法。”书房里传来爸爸的回答。
“又是自己想办法!”我嘟囔着,看来只有它可以帮我了。可能你会问:它是什么?它呀,是长方形的;整体是白色的,屏幕很大,足足有大半页A4纸那么大;下方还有一个按键;反面还有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的图标;它就像我们聪明的大脑,能储存很多知识;可以用来查资料、打电话!是iPad吧!你猜对了,这可是爸爸去泰国旅游时送我的礼物,我把它视如珍宝。为了不让它受到伤害,我还特意为它穿上了棕色的外套。它是我的指导老师,不会的题目,用它一搜,其义自现;它是我的好玩伴,闲暇之余,打打游戏、玩玩数独、下盘围棋……
我拿出iPad,打开作业帮软件,对准题目拍照,就这样,一系列的解题思路瞬间在屏幕上展现出来。我绞尽脑汁半天的题,这么几秒就解决了,我不得不给我的iPad点赞。
过了一会,爸爸走出房间,问道:“题做出来没有?”
“做出来了,我找iPad帮忙的。”
“你给我讲讲看!”
“好的!”我根据iPad提供的解题思路,头头是道地讲了起来。
爸爸听后,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感慨道:“你们现在的学习条件真是太好了,获取知识的渠道又多又广,什么电脑、手机、平板、电视、课外辅导书应有尽有。像我和你爷爷的学生年代,有书读就已经很不错了。”
“你爷爷小时候,可是个学霸!因为家里穷,小学毕业就辍学了,说起识字量和数学能力,一点也不逊色。以前都是大集体,会有大字报和少量印刷品。他看到后,就照着上面,用树枝在地面上写写画画,就这样,识字量不比初中生少。”
“原来爷爷这么厉害哦!”我瞪大了眼睛。
说真的,爷爷打起算盘来,那速度真是出神入化,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那次,有送货单送过来,让我算下总价,一大张清单,几十个项目,看着都头疼。只见爷爷,拿起算盘,噼里啪啦,一两分钟就算出来了,而且正确无误,我用计算器才算到一半。哎!看来我只有羡慕的份了。
过了一会,爸爸略有所思地说:“你爷爷对我学习管得比较紧,我的书包里除了书本还是书本,其他课外书一律没收,说耽误学习。直到高中住校,才有机会接触课外书籍,《四大名著》《世界名著》,更多的唐诗宋词才闯进我的生活,我彻底陶醉在知识的海洋里,发现自己要学的东西好多哦,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泡在书的世界里。晚上9:30,宿舍准时关灯,我都会拿出手电筒偷偷看书,直到深夜……
听了爸爸的话,我感到自己任重道远。他们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中学习,努力获得知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此时,有个梦在我心里慢慢生根、发芽……
点评:文章紧紧围绕主题,运用对比手法叙述祖孙三代学习条件的不同,描述了现在学习的便捷,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用人物对话来记录生活的巨大变化,文章显得更加生动、真实,引起读者共鸣。除此之外,开头一段对iPad的描写有趣,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总之,这是一篇激励学生心怀梦想、奋力前行的文质兼美的佳作。
一双小白鞋
常州市天宁区香梅小学五(1)班 孙怡楠
指导老师 丁龙玉
六月的清晨,太阳透过云朵,斜斜地照入窗户,窗外的蝉不停地鸣叫,带来阵阵喧闹。此时的我,偷偷躲在书房,从柜子的高处取下了一个大红木箱子,这只箱子过于破旧,红色的表皮早已泛黄,但也就是这样的箱子,奶奶却称它为“百宝箱”。
几天前,奶奶去了一趟老家,回来的时候拎着这只箱子,当我询问奶奶箱子里有什么东西时,她却只微笑着说这是“记忆”也是“变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决定趁着奶奶外出,一探究竟。
我拍了拍箱子上的灰尘,打开布满铁锈的铜锁,里面装满了一些我不太熟知的小玩意,但有一个东西立马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是一双泛黄且破旧的布鞋,上面隐隐约约绣着一朵小兰花,这一双布鞋是多么地平凡,但为何会出现在奶奶的“回忆”中。我带着不解与疑惑,跑到奶奶的面前寻求答案,奶奶停滞了几秒,带着怀念的神情,轻轻地摩挲着上面的线条,拉着我坐到旁边,为我讲述了一个我不曾经历的时代故事。
奶奶的小时候,没有高桥柏油路,没有飞机小轿车,在那个时候,出行只能靠着一双脚。在这样一个年代,奶奶一直想拥有一双自己的小白布鞋,但同时她也明白家里面生活困难,每次上学时只能偷偷地看着同学的新鞋,而奶奶的母亲在得知这一愿望时,向村里人东拼西凑,自己动手做了一双带着小兰花的白布鞋。在等待很久以后,奶奶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鞋子,她每天穿着鞋子走在去学堂的路上,尽管鞋子逐渐泛黄变黑,她也只会偷偷用白粉笔将“黑鞋子”涂白,在那个年代,就是这样一双鞋子,陪着小姑娘走过了春夏秋冬,翻过高山,跨过河流。
这样一双有着故事和回忆的布鞋,让我明白现在的小康生活来之不易,虽然我们这代人不愁吃穿,鞋子旧了可以换新的,款式也层出不穷,但内心要有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步一步地奋发向前,实现全面小康,走向繁荣富强。
也许正如奶奶所说,这只箱子是“记忆”也是“变化”,但在我看来,却也是这一盛世的“赞歌”!
点评:小作者以奶奶的“一双小白鞋”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叙述了奶奶年轻时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将长辈艰苦奋斗的岁月与如今小康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也表现出现代少年儿童在“全面小康”的过程中成长的印记。
幸福像一首歌
常州市丁堰小学四(2)班 蒋雨璇
指导老师 恽莉萍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我们搬进了高楼大厦,出行有飞机、高铁、公交、地铁、私家车等等,购物只要在网络上轻轻一点,快递、外卖很快就能把你所需要的物品送货上门……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方便快捷,就像是一首动听美妙的歌曲……
物质生活的丰富,也让我们开始不满足于现状,同时不断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只要一有空,爸爸妈妈就会带我去游览景点,逛逛博物馆,或是静下心来到书店看一下午的好书。这不,寒假到了,妈妈又带着我到新华书店淘了好多有意思的书,有《森林报》《青铜葵花》《长袜子皮皮》《吃进肚子里的诺贝尔奖》等等。有了这么多书籍的陪伴,让我的假期精彩纷呈。看着书中的内容,一个个主人公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尤其是看到当他们遇到困难,却毫不退缩,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的时候,令我动容。我不由得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件小事。
去年5月,我和妈妈报名参加了“一袋牛奶的暴走”公益活动。妈妈告诉我,这个活动是为了让贫困的孩子都能喝上牛奶,我们通过毅行来奉献爱心,让生活更加美好。活动的任务是要步行十公里。一开始我觉得很简单,不就是十公里吗?真是小菜一碟。当我兴冲冲地走了一段路之后,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我满头大汗,小腿像是灌满了铅,脚底似乎有针在扎。我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赖,不想走了。
这时,妈妈帮我揉揉小腿,倒掉鞋子里的石子儿,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一路走来,你看看我们常州的变化是多么大啊:宽阔整洁的马路,鳞次栉比的高楼,清澈流淌的运河水。这些都是常州人民通过奋斗,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暴走’的意义就在于此,既是磨炼你的意志,也让你一路欣赏新常州的风光,为了美好的未来不断努力!”听了妈妈的话,我若有所思,是啊,这小小的困难,就能把我打倒了吗?休息片刻,我和妈妈互相搀扶,继续前行!最终,我咬牙坚持,走完了十公里,获得了珍贵的证书!
现在,当我在生活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我喜欢走到窗前,俯瞰楼下五光十色的街景,生活的美好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未来可期,幸福生活就像一首动听的歌曲,萦绕在我们的耳畔……
点评:“幸福就像一首动听的歌曲”,全文围绕这一中心,前后呼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小作者不仅用敏锐的视角,观察并描述了现代社会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场景,还能选取参加“一袋牛奶的暴走”这一典型事例,抓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变化等细节,将自己如何在妈妈的帮助下努力战胜困难,获取人生感悟描述详尽,并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融入其中。全文紧扣主题,一气呵成。
热腾腾的小公鸡
常州市龙城小学五(2)班 潘潘
指导老师 黄玲玲
九岁那年,大雪。刚刚打完雪仗的我激动地跑回家。刚到门外,便闻到一股浓浓的肉香味,“妈妈!别瞒着我,你今天又做了什么好吃的?”我边脱鞋边“拷问”妈妈。“可不是,今天你可有口福了!快洗洗手,尝尝妈妈做的小公鸡。”“小公鸡?”我有点儿疑惑。只见妈妈端上来一碗小公鸡。顿时屋里香飘四溢,这热乎乎的香气立刻没收了我的寒冷。
坐定后,爸爸马上夹起一个鸡腿放在我的碗里。“快尝尝,快尝尝!味道咋样?”“嗯嗯。呀!香是香,可有点腥!我不要吃了。”刚刚微笑着的爸爸笑容一下子凝固了,轻轻地叹了口气:“罢了,不吃就不吃,那你想不想听爸爸讲一个我小时候的故事?”“想!我最爱听故事了!”我用力点了点头。爸爸对我说:“因为小公鸡对发育的小孩有滋补作用,所以在爸爸幼时,你奶奶也是费尽了心思想做给我和我的哥哥吃。小公鸡虽小,但价格不菲,因为我的哥哥大,所以只好优先给他吃。”
“现在可不一样了,你们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如此幸福的生活可要好好珍惜,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妈妈笑着插话。
爸爸又撕下一大块鸡胸肉:“那时的我可馋了,就像一只馋猫,什么吃的都想尝尝。看着哥哥在吃,我就问哥哥,可不可以给我一小点?”说着爸爸用手指比划着,“谁知哥哥不肯,还搬出了奶奶。他说,奶奶说了,如果要滋补长身体的话,鸡汤也得喝完。”
听了爸爸语重心长的一席话,我顿时觉得自己的脸颊微热。马上把碗里的鸡腿夹给爸爸,飞快地把爸爸碗里的鸡胸肉塞进嘴里。“虽然有点腥,但是很鲜嫩,好吃!”我一边嚼一边看着碗里热腾腾的小公鸡,不禁想到了爸爸和伯伯为了一只小公鸡争斗的样子:爸爸可怜巴巴地在伯伯面前讨好“可以给我喝口汤吗?”但伯伯十分坚决眼神坚定,就是不给,爸爸又气又馋,瞳孔里莹莹闪烁着一束光——对肉的向往。爸爸打算伸出手去抢,可伯伯立马抱住碗,用手举到最高处。可爸爸毕竟比伯伯小了几岁,根本够不到。只好退到一边,眼巴巴看着伯伯把鸡汤也喝完了。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
仅仅一代人的时间,中国便走向了全面小康,老百姓都解决了温饱,开始追求精神富裕,国家富强,社会安宁,百姓快乐。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长城谣》的歌词:“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
我望着那碗小公鸡,沉思……
点评:忆苦思甜,通过爸爸的回忆,小作者感受到了从前生活条件的艰苦。相比之下,自己却不懂得珍惜现在富足幸福的生活,深觉惭愧,感受颇深。文章语言质朴,叙事生动,情感真实。文末点明主题,歌颂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熟悉的歌谣传递着幸福与美好。
看,这就是我们的小康生活
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五(2)班 张钰琳
指导老师 朱梦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自我国实行“脱贫攻坚”以来,各种各样的变化渗透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一项项惠民工程也在不断地服务百姓的日常生活。
就拿常州地铁来说吧,它的建成通车,就是家乡日益繁荣富强的一个标志。几十年前,常州的交通远没有现在便捷。听爷爷说,他小时候上学,不管多远,都只能依靠双脚走去,不仅极大地消耗了体力,还每天早起晚睡,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学习效率。农民下田、工人上工,也都是迈开两腿,凭着两个脚板支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渐渐地,自行车、三轮车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交通出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现在,公交车、大巴、火车、高铁、飞机的不断出现,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不仅满足人们各种距离的出行需求,且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似乎成了每个家庭的标配。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一些公共交通也在展现它们的力量,如BRT、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地铁。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参加小记者活动,让我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把“地铁瘾”。地铁虽然建在地下,但长长的车厢里一点儿也不闷热,开了中央空调后更是凉风习习,倍感惬意。我坐在座位上,好奇地东看看,西瞧瞧,仔细地打量着地铁这个陌生的“出行先锋”。它的内部簇新光亮,座椅整齐地排列在车厢两旁,车厢上的电子显示屏,向人们展示着地铁线路图。显示屏旁边是迷你电视机,播放着一些公益广告,向乘客介绍常州的风土人情,特产文化。人们坐在地铁里,没有丝毫喧闹声,阅读、休息、出行,三不误。不知不觉中,地铁到站了。我很吃惊:这么快?不是做梦吧?爸爸告诉我,平时开车从森林公园到清凉寺要35分钟,我们坐地铁只用了28分钟。虽然只快了十分钟不到,但节约了汽油,节省了自驾车的精力,还是绿色环保出行。
看,这就是我们常州人的小康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常州还会有更多便捷高效的交通工具,祝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好!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点评:本文大处着眼、小处入笔,选材贴近生活,善于捕捉生活的细节。语言清新质朴。以孩童的视觉,见证了常州人的小康生活。重点抓住常州地铁的建成和开通这一事件,并巧妙联系常州交通出行方式的发展,展现小作者对小康生活的理解。还通过和家人的亲身体验,感受生活的美好,时代的变迁,让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
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
常州外国语学校七年级 杨星灿
傍晚,读完《小王子》,我掩上书卷下楼散步。忽然,一颗流星划破天际,径直落到了我的面前,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架小巧玲珑的飞行器,里边走出来一个小人儿,头戴金色王冠,身穿黄色披风。定睛一看,不是别人,正是我刚刚读的那本书里的主人公——来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
“落错地方了?”正嘟囔着,小王子也见到我了,一脸疑惑地问我:“请问这是常州吗?我40年前到过常州,怎么感觉走错地方了!”我笑眯眯地说:“千真万确,这里就是中国常州,你远道而来,先到我家歇歇,明天我给你做向导游一游常州吧。”小王子见我如此热情相邀,便欣然应允。
走在小区干净平坦的小道上,树影婆娑,晚风送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小王子感叹道:“真没想到以前的一片荒地,现在已是如此繁华,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绿草如茵,鲜花怒放。比起我的B216星球只有一棵孤零零的玫瑰花来,真是美不胜收啊!”我开心地点点头说:“周边地区都是这样的小区了!”小王子低声自语:“难怪我以为走错了,变化真大!变化真大!”
第二天一早,我带小王子乘新能源公交车前往“江南名士第一巷”——青果巷游览。一路上,他惊叹不已:“以前哪有这么大的城区!哪见过这么宽敞的马路!哪里找如此发达的快速公交系统!……”我自豪地指着窗外告诉他:“你看,那就是地铁站口。我们常州地铁1号线已经正式开通了!”小王子以为自己听错了,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老大,差不多可以塞下一个乒乓球了。
转眼到了青果巷,只见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古色古香,小王子又是一阵惊叹:“这一片老街区可是常州的文脉之地,保护、修复得真好!”参观过青果巷,我们又去了新建的市文化中心,最后到恐龙园游玩。“恐龙园属于国家5A级景区,除了恐龙园,常州还有天目湖、春秋淹城两个5A级景区呢。”我得意地向小王子介绍,“至于免费开放的大型市民公园,更是数不胜数,常州人生活的幸福指数可高了!”
临别前,小王子依依不舍:“我一定会把常州人飞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宣传到其他星球上去。” 我提醒他:“不只是常州,整个中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大发展,国家强盛了,人民富足了。再过20年,你再来,且看我们这一代人又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多大的贡献吧!”
“如此美丽的常州,教我如何不想她。我会回来的,我也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到的!会做到的┅┅”飞行器转眼不见了,小王子的声音却还回荡在空中。
点评:小作者一定是一个爱读书爱想象的孩子,为了诠释“祖国繁荣 家乡变化”的主旨,由正在阅读的《小王子》而随性编织了一个幻想故事,描述“我”巧遇了四十年前曾到过常州的“小王子”,通过“我”的导游和解说,一展常州人文风光,对话描写巧妙推动情节发展,直至文末,读者依然可以听到“回荡在空中”的“小王子的声音”。
暑假回乡看爷爷
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七(4)班 乐子贤
每年暑假,爸爸照例带我回苏北老家看望了爷爷。
记忆中,回老家的砖头路坑洼不平,每次回去时都要带上一双靴子,以免雨后砖头路泥泞得实在难以通行。爷爷家地处偏僻,前无村,后无店,房子四周荒草丛生。村道旁的一片空地后来就成了垃圾场,臭水流进了小河,原本清澈的小河不时泛起阵阵恶臭……老实说,以前我都是不太情愿去的。现在情况大不同了,爷爷家周边成了一大片果园,果树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果子,有樱桃、杏子、李子、桃子、梨子、柿子、枣子……沿着果园边的新修的水泥路,爸爸驾着车,一路开到了爷爷家门前的场院上。
爷爷家院子旁有个小池塘,池塘里还围了个小鸭圈,几只鸭子正在水面上悠闲地“红掌拨清波”呢。园子里依旧是我熟悉的那种风格:并不整齐地放着些农具,各式各样,零零碎碎……
放眼望去,之前的那片“垃圾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排列着的一组高高大大、颜色各异的垃圾桶,新修的一条水泥路绕过果园,直通村外。站在爷爷家门前远眺,右边是果园,左边是新开挖出来的一片养螃蟹的池塘,视野十分开阔,真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家乡的变化真大呀!”我不由得心生感慨。如果没有爷爷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家乡不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今年暑假回乡看爷爷,我再次被震撼到了。为了家乡的更大变化,为了祖国更加辉煌的明天,我必须加倍努力,学好本领!
点评:何谓“小康”社会?“幸福”的味道是怎样的?为了回答这些抽象的问题,小作者独辟蹊径,选择叙写自己“暑假回乡看爷爷”的亲身经历,以“记忆中”情形为陪衬,细致描绘了“大不同”的“现在情况”,构思巧妙,语言流畅,结构合理,很好地表达了对祖国繁荣富强、家乡发展变化、个人幸福生活的真切感受。
希望的田野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三(9)班 蒋瑜
指导老师 施孝丹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时光的飞逝,岁月的变迁,我们也在成长中见证了故乡的飞速发展。从泥泞的土路到柏油马路,从低矮的平房到高楼洋房,从自行车、摩托车到飞驰的汽车……从无到有,我见证了故乡太多太多的奇迹。
我是农村的孩子,农村人注定和泥土有着不解之缘。泥地里播下种子,收获赖以生存的粮食;泥地上建起房屋,安家得立业之本。一方小小的泥土,养育了一个又一个朴实正直的常州人。人和泥永远不缺话题,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的事也是泥的事。哪怕什么都不说,踩在泥上仍有契合的淡淡温度,抚慰人心。
小的时候,我常喜欢跟在爷爷奶奶的屁股后面,吵闹着要他们陪,他们哭笑不得,没有办法,只好带着我一起下田。夏日的田野,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他们赤脚、弯腰插秧的虔诚模样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经过炎炎夏日,就好像炉子上的一壶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终于沸腾一样,田埂上的淡淡绿烟终于在秋天凝成了金黄色。机器轰鸣,一茬茬的水稻变成一颗颗金黄的稻粒,奔跑着落入袋里。摊晒、打稻、去壳,然后变成饱满晶莹的米。因为敬畏土地,所以土地回报他们丰厚的庄稼。人与土地互利共生,人们善待土地,土地给了人们劳动、创造、收获的机会,赢得更丰满的人生。
长久以来,人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而这片热土也以她的善良与温情孕育一代又一代生命,更在时代的变迁中彰显了农村独特的魅力。时代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达让农村不再是落后的代名词,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城里人现代化的生活农村一样也不少,我们还比城市多了绿色的田野。从前慢,那慢节奏的农村生活让人感受到与大自然的交融与和谐,现在快,快节奏让农村更像城市,让农村的生活更充裕、更富足。衣、食、住、用、行,改变了农村的生活状态,在时代的大潮中农村的生活更快乐、更幸福。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农村的发展步伐也从未停止过。怀揣着像土地一样的坚实、厚重和包容,它终将带着璀璨阳光,映红田埂上每一个微笑的脸庞。
点评:本文以农村孩子的视角来关注农村在时代浪潮中的变迁,表达了对故乡热土的深厚感情和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美好的回忆。时代的发展使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足,越来越现代,城乡的差距在逐步缩小,字里行间展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自豪和对幸福时代的讴歌。
有一种魅力叫常州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高三(9)班 钱珊
指导老师 施孝丹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晴时有风,阴有时雨,争不过朝夕,又念着往昔,偷走了青丝却留住一个你。常州,在我18年的记忆里,一枝一叶都有留下你的影子。
余秋雨曾经说过,有一种经历叫历尽沧桑,有一种远眺叫含泪微笑,有一种追求叫浅行静思,有一种美丽叫淡到极致。常州的美很淡很淡,但就是这种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却令人回味无穷。
常州,一个有着3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我在这里生活了18年。一提到常州,我首先会想到青果巷,“入千果之巷,桃梅杏李色色具陈”,而青果巷最出名的是这里人杰地灵,涌现出无数名人:唐荆川、刘国均、赵元润、周有光……不愧是“江南名士第一巷”。每当漫步在青果巷,扑鼻而来的不光有厚重凝实的历史气息,古朴却淡雅,还有轻轻的文人墨香,一切都令人流连忘返。
常州,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的城市。高中三年,每一次放假回家,总是看到道路两侧不断的变化。以前回家,道路还是坑坑洼洼,下雨天裤脚还会沾上泥点。没过多久,突然间发现,道路变宽了,变成柏油路啦!上次回家,路边光秃秃的,少有几分绿色,而现在,却发现斑马线,红绿灯,参天大树,绿化灌木,变化真大。而常州市区变化就更大了。
常州,一个令人感到自豪的城市。当听到常州地铁正式运营时,我放下手中的笔,特地买了地铁票去感受了一下那种快速与便捷。乘坐地铁时,我心中特别骄傲,特别自豪,我为常州的快速发展而骄傲,我也为生活在这座城市而自豪。虽然我出生在北方,但我生活、成长在常州,骨子里我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做一个常州人。
常州,一个让我沉浸其中的城市。作为一个北方人,我被常州的美食俘获了。我不再吃辣 ,我开始吃甜。不光嘴里甜丝丝的,心中也满是甜蜜蜜的。作为一个北方人,我被常州的方言感染了,吴侬软语,悦耳动听,常州的方言有着独特的艺术韵味,让我不禁想去学习它,探索它。作为一个北方人,我被常州人感动了,友爱、和谐、文化、发展……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转眼间,我已经在常州生活了18年,我很幸运从小随家人来到了常州,我喜爱这座美丽的城市,有一种魅力叫常州……
点评:作者从一个异乡人的眼光来看待常州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文化的角度展现了常州的巨大魅力,和自己对常州的喜爱。既关注了常州这些年来的社会发展,也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来感受这座城市独特魅力。朴实的语言和流畅的叙述中展现的对这座城市的爱。
来源:常州市文明办推荐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