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出“国家队”表现,南京在溧水种一块什么样的“试验田”?
来源:北京西路瞭望
2020-08-19 13:53:03

八月骄阳似火,比天气更热的,是各地搏击今年最后130多天的豪情。

昨天是8月18日,对于南京溧水区来说,是个见证收获的大日子。

当天下午,溧水区与南京林业大学签订协议,共建南林大新校区和农业科技创新港,打造长三角首个产教融合的“没有围墙的大学”。

位于溧水的南京国家农高区管理委员会(筹)揭牌,南京国家农高区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南林大校长王浩等来自生物农业、未来食品等7个领域(行业)的17位顶尖专家学者获颁聘书。

中粮华润新消费产业基金、阿里数字乡村等8个龙头性、引领性项目,现场集中签约,落户南京农高区。

……

江苏省委副书记任振鹤,副省长马秋林、赵世勇,南京市市长韩立明,以及来自江苏省南京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南京农高区专家咨询委员会等方面代表共200余人,顶着烈日,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这些好消息中,最应该被关注的是南京国家农高区管委会(筹)揭牌。这意味着,作为长三角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南京农高区在获批9个多月后,昨天正式盛装启航,目标直指打造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建设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

规划面积145.86平方公里,在这片并不算大,甚至可以被忽略的土地上,南京农高区重任在肩,在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东部发达地区,为江苏这个经济大省探路农业现代化,在富庶的江南向世人捧出一个“新鱼米之乡”。

来吧,让我们走进南京农高区,触摸这片土地上正在孕育的无限可能。

第一个问题,南京农高区究竟“高”在哪儿?

高位协调推进。

昨天下午签约仪式后,江苏省南京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

这个“领导小组”冠以“江苏省”名头,规格相当高,由江苏省委副书记任振鹤担任组长,副省长马秋林、赵世勇担任副组长。

今年4月,江苏省专门成立“南京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南京市成立“南京农高区建设工作专班”,高位协调全力推进,24家省级成员单位、10多家南京市级部门主动对接。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在昨天召开的南京农高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任振鹤强调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战略叠加优势,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推动农高区建设步入“快车道”,力争在全国农高区中脱颖而出、作出示范。

此前,在4月30日召开的南京农高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任振鹤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批复要求,深化认识、提高站位,扎实推动农高区建设快起步早见效,充分彰显“试验田”作用,树立“国家队”形象。

高校院所赋能。

目前,南京农高区已集聚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7所知名院校,以及28家高新技术企业、80个市级以上科研平台。

他们中,南农大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入列《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后备项目;

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将在这里创建国内首家“人造肉”生产研发平台。

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南京农高区谋划建立国际一流的实体化研究机构。

高端项目集聚。

位于南京农高区核心区的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总面积近5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农业专业博览中心,肩负打造全国农业高新技术科技成果的展示、交易、推广中心的重要使命。

作为溧水发力会展经济的重要着力点,这里已举办6场农业会展,其中包括国内首个农业会展——ifresh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江苏站)。目前,2020-2021三农金桥博览会系列活动等6场农业会展也已定档,将在这里陆续开展。

展览不断,客商络绎不绝。今年以来,前往溧水考察的客商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不少人就是冲着“南京农高区”而来。

背靠南京这个经济增速领跑“万亿俱乐部”的特大城市,南京农高区呈现出“强磁场”效应,未来食品、农业创新等领域项目纷至沓来。巴比食品南京智能制造中心、大希地食品加工、周子未来细胞培养肉研发等项目先后签约落户。

溧水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瞭望君”,冲着“南京农高区”这块金字招牌而来的项目明显增多,“我们挑项目的标准和要求也更高,必须‘两区一地’定位的绿色创新项目,才有资格落户农高区”。

昨天下午集中签约落户南京农高区的8个项目,个个来头不小。来看看四个代表:

中粮华润新消费产业基金项目

基金规模20亿元,由南京农高区与中粮集团、华润集团、南京紫金投资集团合作组建,专注于新消费和食品科技领域,挖掘、投资、赋能优质项目,助力中国食品消费行业转型升级。

阿里数字乡村项目

发挥阿里巴巴资源优势,围绕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智慧应用,提升农民现代信息技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打造数字乡村新模式。

荷兰科集高标准农业智能温室及农业装备制造示范园项目

KG荷兰科集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专业从事温室定制设计及施工建造。该项目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实现农业生产工厂化,打造绿色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发展高端智能温室、农业装备制造中心、浆果栽培培训中心等新业态。

苏合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苏合集团系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社有资产投资运营平台。该项目将聚焦支农支小主业,扶持中小微企业及“三农”发展,注重政策性、普惠性、广泛性、可持续性,组建农高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高地。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设立国家农高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从而为增强我国农业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引领示范和支撑作用。

对于南京农高区,溧水区可以说偏爱有加,以超常规举措推进“三个高地”建设。区主要领导多次带队,现场办公解难农高区遇到的问题,高标准编制农高区规划;举办银企对接会,向农高区授信1400亿元;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签订“5G+绿色智慧农业”战略合作协议,与阿里巴巴华东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弄明白农高区“高”在哪儿,第二个问题来了:什么是“没有围墙的大学”?

“没有围墙的大学”,就是开放式校园,是拥有“校区、镇区、园区、社区”四位一体的创新载体,学校是一个学镇,学镇就是一所学校。

没有围墙,不单单没有看得见的围墙,更重要的是看不见的学术围墙也没有,“没有围墙的大学”是学校与社会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

昨天下午签约的南林大新校区和农业科技创新港,是南京农高区在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建设“没有围墙的大学”的科技创探索。项目计划于明年上半年启动建设,预计2023年建成投用。项目占地约1300亩,其中,新校区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预计2025年建成后入驻师生规模可达3万人。

作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创新港将规划建设由高端研发机构集聚而成的前沿科技创新学院,为南林大师生校友创业搭建产业协同创业学院(大学科技产业园)和国际名校合作办学机构(国际学院)。这里将重点吸纳行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学术机构,共建实验室和研究平台,打造集科研、教育、孵化、综合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创新港湾。

接下来,第三个问题:作为探路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队”成员,南京农高区上场大半年,表现怎么样?

对于南京这个高质量发展的模范生而言,这些年来自国家层面的肯定很多,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张名片,是南京这座城市非常看中的。

这是为什么?自1997年以来,国家分三次批准设立4家农高区,分别为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南京是去年与山西晋中一同获批成立农高区。如此看来,这张“农”字头的城市名片,的确含金量超高。

作为探路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队”四大主力之一,南京农高区上场大半年,表现怎样令人关注。

“瞭望君”注意到,昨天召开的江苏省南京农高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评价南京农高区建设迈出可喜步伐,“工作机制加快完善,产业项目加快落实,创新资源加快集聚,对外影响加快提升,成效令人鼓舞”。

一起看看南京农高区提交的业务报告。

出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破解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培育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按照“1357”的总体思路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即:坚持1个“绿色智慧农业”主题,紧扣“国际农业科技合作示范区、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科技振兴乡村样板区”3个定位,实现“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国际合作、融合共享、绿色生态”5个突破,实施“绿色生态、智慧赋能、产业壮大、国际合作、创新策源、城乡融合、标杆示范”7大行动。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强生物农业主导产业,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奥迈生物等为代表的生物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值超80亿元。规划建设未来食品产业园,构建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体系,周光宏教授“人造肉”团队等领军人才团队已入驻园区。

以创新引领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搭建“科研+政府+公司+合作社+农户”融合发展新模式,围绕蓝莓、黑莓特色产业打造新型“科技+产业+生活”社区,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园区内李巷村发展红色教育与“两莓”产业,吸引游客超40万人次,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1.6万元。

昨天召开的农高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要求南京农高区乘势而上,干在前头、走在前列,把确定的事一件一件地干下去、一项一项地抓到位,“尽快交出亮眼的成绩单”。这份任务清单,要求很具体——

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主动扛起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的历史使命,加快农业产业链改造提升。

突出创新引领,做强产业集群,推动城乡融合。以农高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统领,统筹安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确保整体连片高质量发展。

在全力推动任务落实中加快进度,抓紧落实管理机构人员编制、推动“4+1”规划落地实施、研究制定专项支持政策,积极筹备举办南京国家农高区推进会、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博览会、大院大企座谈会等重点活动。

确保行动快人一拍!看来,已经熟悉场地和战术要求的南京农高区,接下来一定会有更多高光表现。

最后一个问题是,建设农高区,将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怎样的“南京方案”?

江南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鱼米之乡”这个独具魅力的区域标识,否则江南很难称作“江南”。

美丽乡村是美丽江苏的鲜明底色。创建让城市更向往的美丽田园乡村,展现“新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是美丽江苏建设这项重要战略任务的应有之义。

位于南京南部的溧水,立足自身禀赋特点,按照高端智慧生物农业的模式,打造富有时代特征、江苏特色的“新鱼米之乡”。

溧水是南京探路农业现代化的缩影。作为省会城市、特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南京现代农业、城乡统筹发展方面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明显,有责任有条件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探索经验、作出示范。

“北京西路瞭望”(微信号:xhrbbjxllw)注意到,在去年12月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时任南京市代市长的韩立明表示,扛起东部地区的使命担当,南京突出“强而高、精而美”,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把目光向外打开,广泛集聚国内外优质要素,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高地;把品牌擦得更靓,围绕绿色和智慧两条主轴,推动农业产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绿色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南京方案”。

在昨天南京农高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韩立明在简短致辞中用“三个推动”为南京农高区发展勾勒方向。

推动创新要素在南京农高区汇聚。加快推进南京林业大学新校区和科技创新港等项目落地,全力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以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带动农业科技创新全面进步。依托国际国内一流科研力量,对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最新研究成果,广泛集聚农业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在生物农业、未来食品等领域构建一流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产业创新高地。

推动开放合作在南京农高区扎根。深化与国际一流农业院校的全面合作,推动建立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实体化研究机构。发挥中国江苏白马农业国际博览中心功能平台作用,大力集聚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世界草莓品牌大会等顶尖展会和国际农业创新创业活动,高水平办好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博览会,搭建国际农业创新成果示范应用场景,集聚全球农业科技人才和项目。

推动乡村振兴在南京农高区腾飞。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围绕绿色智慧农业主题,做强生物农业主导产业,协同推进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农业科技服务业发展。以工业化思维推动农业生产模式创新,引进培育一批龙头标杆企业,全方位加强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展示、应用、示范,引领“三农”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朱泉

供图 溧水区委宣传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