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的七八月间,南京乌龙潭有过五场文人集会,其中一场因突遇暴风雨而名传后世。这五次集会虽然规模很小,但因为参加之人均为一时名流,且有名作传世,所以声名甚至压过同年代的秦淮大社。文学家谭元春曾将其中三次集会写入小品文,读他的描写,仿佛400年前的那个傍晚就在昨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民国时的乌龙潭
遭遇一场暴风雨
1619年七月初七,七夕节。这一天,明末竟陵派文学大家谭元春受邀参加乌龙潭雅集。这是他第二次参加了。同游者有吴鼎芳、冒愈昌、许延祖、宋献、洪宽、茅元仪。这些人在当时的南京都有着不小的文名。
这次召集集会的是吴鼎芳,但“地主”却是茅元仪。因为茅元仪在乌龙潭附近的龙蟠里盖了一座别墅。
那时的乌龙潭与今天的乌龙潭有很大差别。乌龙潭曾连接长江,南唐时尚在城墙之外,到明时便已被关在城墙之内了。乌龙潭水岸曾到广州路干河沿一带。
对这次游潭,谭元春后来回忆道,茅元仪家的家童很会撑船,但小船到乌龙潭中流,竟为大风所阻,到不了荷荡,只得就近在钓矶系筏。结果没过多久,豪雨如注,客七人,姬六人,只好移席新轩,“雷忽震”,“电与雷相后先,电尤奇幻,光煜煜入水中,深入丈尺,而吸其波光以上于雨,作金银珠贝影,良久乃已”。
这一天的经历,他们中有几人后来专门写了诗文。谭元春所作名为《再游乌龙潭记》,已成晚明小品文代表作。
这个秋季,因为茅元仪新居落成,茅元仪、谭元春等人五次游乌龙潭。初游在七月三日,发起人为谭元春,茅元仪陪同往观其新成之轩阁。第二次就是上文所说的七夕游,没想到竟遭遇暴风雨。第三次则是在七月十二日,钟惺、谭元春、林古度等人都在场。
之后还有两次游玩,茅元仪都有文字记录存世。这让我们知道,后面两次游玩,谭元春都曾参加。
五次集会,其实并没有多大规模,也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人雅集,可偏偏成为流传至今的明末文人雅事,其声名并不低于规模隆重的雅集,如1609年袁中道的秦淮诗会、1619年端午茅元仪的秦淮大社。
有学者总结说,乌龙潭集会声名远播,其原因一是在于与会之人,皆一时清雅之选,二是他们写的诗文又过于美好,特别是谭元春的三篇乌龙潭游记,实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流传开来,自然受人瞩目。
浪子与名士
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文脉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明末文学流派竟陵派虽是钟惺、谭元春两位湖北人所创,但与南京渊源颇深。
谭元春是1611年冬末第一次到的南京。钟惺比他早到3年,在南京已有固定的朋友圈。他将谭元春介绍给了南京诸位好友。当时的南京,“才俊翕集,风流弘长”,特别是考试之年,更是“多士云集”。
与钟惺冷静的气质不同,谭元春热情冲动,豪放不羁。不喜欢的人称他为“浪子”,喜欢的认为他“不愧名士”。
这大概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谭元春父亲名晚立,9岁孤,18岁为诸生。“性佻达,与诸少年为衣马声伎之乐”,一生磊落豪朗,不拘礼法,喜交游。谭元春仲弟谭元晖也好饮酒行游,“又善为人命”,时人认为“有其先人晚年风概”。
谭元春第一次到南京,途经九江、安庆,芜湖,采石矶,冬末至南京,先寻访文人林古度。过完年到正月十五,又游桃叶渡。2月18日,吴圣初借他园林以供其读书之用。在胡宗仁、林古度的陪同下,他们一起修葺了园林,十天后搬了进去。
谭元春这次到南京来,游学了大半年之久,去了雨花台、清凉山、灵谷寺、永庆寺等处。有件事可多提一下,齐王孙朱国华屡次招他加入诗社,他敬谢不敏。朱国华散居金陵,以文采风流厚自标置,万历中开大社于金陵,会海内名士百二十人,授简赋诗。秦淮名妓马湘兰以下四十余人侍宴,一时传为艳事。
秋天的时候,谭元春得到家书,催他回家,他这才回归竟陵。
四次来南京
谭元春虽有才华,却屡试不第。1615年乡试,谭元春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说,“场卷点抹皆无,如未以手触者然”。他自己觉得文章写得很好,然而还是再一次落第。“数年来,气稍平而心稍淡,绝无不屑诸生之意,惟束缚太苦,不能为所欲为。若三年后仍如此,则愿广给笔札,闭门无营,就天所付之窍,充而成之”。
然而3年后,即1618年秋试,湖广提学副使葛寅亮很欣赏谭元春,但这一年他遭到参劾,连累谭元春也因之降等,学籍都差点丢了。在此之前,钟惺就曾约谭元春到南京相聚,现在事已至此,干脆放开手脚,逍遥出游。所以,1619年夏天,谭元春二到南京。
谭元春循江东下,抵南京已是夜间。这一次,他夜访林古度,在《夜过茂之病中》一诗中,他写到:
小阶沿月入,桐影八年春。
来尚莫倾吐,君其多病人。
榻仍存故处,镜祗照闲身。
何可光阴内,轻兹相见辰。
床榻仍在原处,只是你还病着,八年光阴,倏忽而逝。
这次来南京,谭元春结交了不少友人,同泛秦淮,游牛首山,宿天界寺,逛鸡鸣寺,上栖霞山。在端午秦淮雅集中,谭元春也有诗作。
也即是在此次来南京游玩,谭元春结识了茅元仪,有了五游乌龙潭的文坛佳事。茅元仪十分器重他,以他为知交。在相别14年之后,他再度写信给谭元春,希望谭能帮他处理自己留存的文章。
谭元春一生不少于四次来南京。有资料可查的是,1621年暮春与1636年,他都曾在南京短暂停留。
在某一版本的《谭元春年谱》中,提到谭元春在南京时曾为友人蒋榭送别,一同送别的有寇贞秀。有学者认为这就是秦淮八艳的寇白门,但从年代看,寇白门此时或还未成年甚至没有出生。寇贞秀不可能是寇白门。真正与谭元春有过交往的秦淮名伎,另有其人。(未完待续)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