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话小康】风景这边独好!小学生感叹:老平房“变身”度假村, 为奇迹般的中国速度点赞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8-14 14:17:39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明办、江苏省教育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共同主办的“全面小康 追梦成长”全省青少年征文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什么是小康?”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纷纷在作文中给出了自己的理解。“我不禁赞叹,古人笔下‘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生活,在南京的美丽乡村,一步步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南京市力学小学五(1)班的徐梓原通过对南京乡村变化的描写,为奇迹般的中国速度点赞!本期【童声话小康】栏目特邀徐梓原同学录制了童声作文,一起听她讲述老平房“变身”度假村的“神奇魔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欣

“难道这儿竟是‘一亩方塘’?破落的老平房摇身一变成了现代的度假村,这是被施了什么神奇的魔法呀?来不及细想,我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扑进了碧波荡漾的泳池,高大的千年栗子树在傍晚的落日中静静倾听着我们的欢笑……”暑假期间,徐梓原随妈妈和朋友们一起来到两年前曾旅游过的地方——龙尚村“一亩方塘”。徐梓原表示,两年前这里还是连手机导航都定位不到的泥泞乡村,如今已“变身”如画的度假村,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徐梓原告诉记者,自己曾去过老山不老村、高淳慢城、谷里薰衣草庄园等多个南京的美丽乡村,被乡村的美景所吸引,“以前我一直以为乡村就是泥巴路,到处是尘土,没想到现在的乡村不仅景色宜人,而且人民生活富足,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乡村、爱上乡村。我觉得百姓安居乐业,环境越来越好,这就是‘小康’。”徐梓原认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要感谢每一个为之奋斗的中国人。

“我觉得现在学校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做得非常好,通过一些事例或文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建设祖国的接力棒未来将交到自己手上。”徐梓原的妈妈表示,爱国情怀应当从小培养,让孩子从小就拥有使命感和少年责任感。

徐梓原的指导老师哈峻点评道:“在这群00后的眼中‘小康生活’是什么样儿的?这篇文章给读者带来了新的视角。‘一亩方塘‘’小川藏线‘,小作者以扎实的写作功底渐次描写了乡村生活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这样的美丽乡村,魅力江南,不正是一代中国人的奋斗力证吗?结尾处小作者情不自禁地暗下决心——‘当有一天建设美丽中国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上,我们一定要奋力让中国站在世界的C位。’这是当代少年的真情呼唤。‘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写’,我们有理由相信:巍巍中华,山河壮丽,壮哉少年,未来可期!”

美丽乡村变形计

南京市力学小学  五(1)班 徐梓原

对于一个每年暑假都“乐在旅途”的我来说,这个暑假似乎少了些盼头。

妈妈看出了我的闷闷不乐:“远的地方去不了,咱们可以去近的地方走走啊!约上石头、畅畅他们一起去‘一亩方塘’玩吧,那里已经是网红民宿啦!”

“一亩方塘”是妈妈的闺蜜涛姨在汤山龙尚村开的一家民宿,两年前刚开建时我就去过,那是个偏僻得连手机导航都定位不到的地方,那天下着大雨,车子在泥泞的乡间小路和农舍间来来回回开了许久,才找到两扇生了锈的大铁门和山脚下的两间平房……想到这儿我大声回答妈妈:“我可不想再去了!”“去吧,涛姨新修了无边泳池,你和小伙伴们可以尽情玩水!”“无边泳池?我没听错吧?能有这么新潮?……”

周末,跟着导航我们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不一会儿,“龙尚漫谷,美丽邂逅”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难道已经进村了?我有点疑惑。沿着开阔的林荫道飞驰一阵,车子转弯向着山里驶去,远远地,青山环抱,一排排纯白色的建筑镶嵌其中,仿佛飘浮在山谷里的一朵朵白云。真美呀!我正感慨着,车队停了下来。我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难道这儿竟是“一亩方塘”?破落的老平房摇身一变成了现代的度假村,这是被施了什么神奇的魔法呀?来不及细想,我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扑进了碧波荡漾的泳池,高大的千年栗子树在傍晚的落日中静静倾听着我们的欢笑……夜深了,上灯的方塘恍如温润的夜明珠,蛙声一片中,我和小伙伴们在榻榻米通铺上酣然入睡。

清晨,山林的第一缕阳光唤醒了我们。“现在集合,我们去打卡网红公路‘小川藏线’!”涛姨一声吆喝,我们又出发了。一条绿荫笼罩的道路,横穿青龙山南北,蜿蜒起伏,像一根白色丝带,缠绕着翡翠般的山峦。“小川藏线”全长8.5公里,竹林、水库沿线分布让人目不暇接,在其中2.8公里的盘山路上有38个连续的弯道,整条路高低落差最大达七八十米,惊险刺激的路程让我们尖叫连连。“其实它原本是一条只有4米宽的农村水泥路,又窄又颠,在南京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中,才被提档升级成现在的美丽景观路!当地人称这条路为致富路,学习强国还评选它为2019年‘十大最美农村路’呢!”涛姨一路骄傲地向我们介绍。

沿着“小川藏线”我们偶遇一处有机葡萄园,挎着小篮子拿着小剪刀,我们边吃边摘好不快活。黝黑的陈叔承包了十几亩土地,草莓、桑葚、葡萄、梨,应着季节种植。“以前龙尚村是南京有名的贫困村,有4家陶土工厂、2家采石场和2家砖瓦厂,天天尘土飞扬,这几年全关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路宽了,村子变美了,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正说着,顺丰快递小哥开着车来了,陈叔麻利地搬货上车。“今年的疫情,让我学会了在抖音上开直播卖货,卖得比往年还多呢,现在我们坐在家里就能做生意,一年能赚20几万!”陈叔咧开嘴开心地笑了。

“小川藏线”的尽头是佘村,烟雨朦胧中,平静宽广的佘村水库和白墙黑瓦的农家小院,构成了一幅水墨画卷。“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我不禁赞叹,古人笔下“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生活,在南京的美丽乡村,一步步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妈妈,这个暑假让我们去把南京的美丽乡村一网打尽吧!”“哈哈,那你的时间可能有点不够哦,到2020年底,南京会建成1000个美丽乡村!”我彻底震惊了,为这奇迹般的中国速度!看着如画的乡村,我心潮澎湃,梦圆小康并不是终点,当有一天建设美丽中国的接力棒交到我们手上,我们一定要奋力让中国站在世界的C位,让世界赞叹“风景这边独好”!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