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考工记 | 中国第一台电扇出自江苏人之手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7-15 15:00:31

本文原发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作者潘春华,经授权转载。

华生电风扇


年长的人都知道,上海“华生” 牌电风扇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是个享誉海内外的名牌产品,1926年曾获得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丁等银奖,可以说是现在家家都有的电风扇的老祖宗。四十多年前,“华生” 牌电风扇是小青年结婚必备家具“三转一响” 的标配。可是,这个品牌的创始者却鲜为人知,他就是民国时期江苏著名民族工业家、镇江籍电器专家杨其源先生。

杨其源


杨其源,字济川,1881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谏壁镇。其勤奋好学、好静、诚实、心细,7岁在其长兄执教的私塾里读书,因精通珠算,人称算账能手。

1897年,杨其源去上海一家洋布店做学徒,3年满师,做了会计。学徒期间,他一边打工学艺,一边刻苦钻研文化科技知识。几年间,自学了英文、化学、物理和数学,尤其是电学,他经常利用工余时间专攻电气原理与电机构造,试制各种小电器,研究探索镀铜、镀银、镀金等电镀技术。

1909年,洋布店歇业,杨其源回到家乡镇江,开了一爿电镀店,专营各种首饰镀金和镀银等业务。

1914年,因电镀店生意清淡,杨其源重返上海,在犹太人办的上海裕康洋行做帐房。期间因业务关系,杨其源结识了威灵洋行职员叶友才和久记木行跑街袁宗耀。年轻的杨其源为寻求实业救国之路,便与挚友叶有才、袁宗耀商议,决定三人合伙,共同研究试制家用电器电风扇。

他们拼凑资金,杨其源又向亲戚筹借百余银元,购买了一台美国奇异电风扇样机及原材料,着手研究。一时没有加工力量,他们就请白铁店、铜匠铺、翻砂作坊等工匠协作,电扇的电气装配则由杨其源自己动手。

1915年,经过半年时间试制,终于在成功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电风扇,杨其源为此电风扇打出“华生”商标品牌。此台电风扇高53厘米,宽44厘米,厚22厘米。如今,收藏于宁波市镇海区宁波帮博物馆内。

杨其源初创时的国产电风扇同美国产品一样,没有摇头装置,电扇开关统统设在电扇底座上。在后来的产品中,杨其源做了相应的改进,将防护罩护杆原始的直线造型,改以八根波浪形曲线;并增设了摇头装置,方便多方位吹风;黑色和银色的风扇外表配色永不过时,古典式的底座和灯罩中心的金属商标设计,与当时的西方设计相比亦不逊色。遗憾的是,当时因无资金投入,未能及时投入生产而遭搁置。

1916年,社会上偷电之风盛行,电流限制器十分抢手,但进口电流限制器价格昂贵。杨其源便抓住这一商机,为扬子保险公司经理、上海电厂、苏州电灯厂大股东祝兰舫成功研制开发价廉物美的国产电流限制器。他先花9两银子买了一台进口旧电流限制器进行研究,仿制成功了2台防偷电的电流限制器,经苏州电灯厂试用,效果颇佳,销路甚好,一次便被苏州电灯厂预订了2000台,从而获得一笔酬金。

1916年6月,杨其源携手叶有才、袁宗耀两人,利用这笔酬金,加上向亲朋筹借的资金,共200银元,开始着手生产电风扇,迈上创业之路。他们在上海四川北路横浜桥租屋数间,雇用六七名工人,创办了华生电器制造厂(现上海革新电机厂和华生电器总厂的前身),从此当上了民族工业企业家。

1931年华生电器制造厂全景


1924年,经过长达8年的艰苦筹建和试生产,“华生” 牌电风扇终于小批量生产,之后他们在周家嘴路购地1公顷,建厂房,购设备,当年生产出华生电扇1000余台,并全部投放市场。

由于杨其源先生注重产品质量和信誉,其产品可与洋货媲美,而价格仅及其半。因此,“华生” 牌电风扇名声大振,不仅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家喻户晓,而且畅销全国,远销南洋、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国货。

1925年上海爆发的“五卅惨案”掀起抵制洋货运动,以“中华民族更生”为口号开创的“华生”牌电扇在浪潮中成为弄潮儿。华生电器厂在这场“国洋货之战”中生产了1000台电风扇,从中挑选精品参加了美国费城1926年世界博览会,并一举荣获丁等银奖。

华生广告


1929年,在上海经营奇异电扇的美商慎昌洋行欲以50万美元收购华生品牌,遭到杨其源拒绝。随后,奇异电扇又以降低价格竞争市场,企图挤垮华生厂。杨其源宁可减产决不降低产品质量,也不削价销售。同时,他另谋发展新路,研发了“狮牌”电风扇,在不降低产品质量前提下,用与“奇异”电扇同等价格与美商竞争。自此,“奇异”电扇在中国市场一蹶不振,前景黯然。

在与美商激烈竞争中,“华生” 牌电风扇不仅稳稳占据国内市场,而且远销海外,深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民众欢迎,“华生” 牌电风扇成为享誉海内外国产电扇的第一品牌。1930年,经国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批,杨其源获得电器工程师证书,成为上海滩颇有名气的电器专家。

华生广告


1933年,杨其源又在上海南翔购地扩建工厂,并开设了华明电器厂,承接铁路火车用各种电机、电器生产,厂里还建有大型电机试验室和20万伏高压试验台,并投入资金从国外引进一批精密加工设备及检测仪器,成为当时国内电机制造业首屈一指的大厂。1936年,华生电风扇进入全盛时期,年产量达3万余台,其中三分之二在国内销售,三分之一销往东南亚。

正在杨其源先生踌躇满志搞实业时,日本侵略者于1937年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上海沦陷前,杨其源将200多名职工和2000多吨贵重设备、物资原料,用40艘木船运往汉口,后又迁往重庆,继续生产变压器、发电机、电风扇及其他抗日军用产品。上海周家嘴地区由于是交战区,上海华生电器制造厂因此毁于日本侵略军战火,损失惨重。

1946年8月抗战胜利后,华生厂由重庆迁回上海,但只剩下设备和物资200多吨,总量仅为离沪时的十分之一。在上海的留守人员将剩余设备和物资搬迁到戈登路(江宁路)、劳勃生路(长寿路)口,重新建厂,当年就生产华生电扇15000台。

对华生的前景,杨其源曾制订过宏伟规划,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通货膨胀,加上从重庆运回上海的物资仅200多吨,财力物力匮乏,又年近七旬,患有高血压症,体衰多病,力不从心,因此只能惨淡经营,雄心勃勃的计划未能实现。

华生广告


上海解放后,“华生”重获新生。1949~1979年,“华生”牌电风扇产量为489.9万台,占上海市电风扇产量的83%。1983年,华生电风扇年产量已达60万台。

杨其源先生生活极简朴,华生鼎盛时亦蔬食布衣,其收入除工资外,所分红利悉作股票投资发展生产。杨其源晚年寓居故乡镇江,平时少言寡语,谈论学术则娓娓不倦,常以书籍、音乐、琵琶为伴,1952年8月21日病逝,享年72岁,身后仅存住屋“憩庐”数间,别无他所。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