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构建“大平台”,培养未来的领跑者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7-15 11:26:43

拥有118年办学历史的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走出一大批名家大咖和社会中坚。让每个孩子各有兴趣,各有特长,各自尊重,成为各自选择方向的未来领跑者,这是百年附中的执着追求。在附中,你会遇见优秀的同龄人、杰出的校友。你可能会受同学、校友的影响,走上专业发展之路,更为重要的是校友品行、人格魅力以及执着钻研的精神,对你的影响更大,甚至影响一生。记者采访了一些“领跑者”代表,听他们讲述附中三年的成长和收获。

通讯员 王春玉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欣 李晨

直击“清北学神”的附中印象

学习、竞赛不是全部,  校园生活同样多彩

俞然枫、严彬玮、李逸晨……一个个响亮的学霸名号源于附中,凸显附中育人的个性化和多样性。他们当中有“数学大神”,也有“物理学霸”,这些“学霸眼中的学霸”在附中这块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优质土壤茁壮成长,走向灿烂的明天。面对记者,这些优秀学生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在2019年举行的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俞然枫(国科大菁英班)勇夺金牌。葛军校长在评价俞然枫时,用了八个字来总结:专注、勤奋、全面、谦逊。由于突出的竞赛成绩,俞然枫高一时已被保送北大。他认为,竞赛对于任何学生,都不是学习的全部。在高中阶段, 俞然枫也从未缺席班级的集体活动。

严彬玮(国科大菁英班)是附中的又一个“传奇人物”。数学竞赛全国冬令营第一,进入国家集训队,保送清华大学交叉信息学院。严彬玮曾担任南师附中商模社副社长,在她眼中,附中是一片成长乐土:“一个自由的平台和一群充满热情的人们,我们一起向各自的目标努力。”

“尽管我是一名竞赛生,但我对学校生活的记忆不只是周末、假期的竞赛课。”凭借优异成绩进入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国家集训队,并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李逸晨(国科大菁英班)说,附中允许学生选择喜爱的体育课项目,在化学社里还可以体验高端实验,科技节、戏剧节等精彩校园活动令人难忘,在附中我感受到了多元的文化气息。

讲述中科大“少年团”的成长故事

批量诞生的学霸,各有各的精彩

在南师附中,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成长。这里有批量诞生的优秀学子,却没有千篇一律的成长故事。今年高考刚刚结束,大部分考生还在等待高考分数,但南师附中2020届10个牛娃在去年就被中科大少年班、创新班录取,提前开启大学生活。他们身上都有哪些亮点呢?记者采访了其中部分同学。

这里有更高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录取中科大计算机专业的吕泓涛(菁英班)是全国高中生信息竞赛江苏赛区一等奖(国一)获得者,他告诉记者,在附中学习,自己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我在竞赛老师团队的引领下对物理和信息学科竞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何良晨(菁英班)凭借高考393分的优异成绩被中科大数学专业录取。“附中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与自主支配的时间,让我更好地沉淀自己,成为一个沉静内敛而又不失自信的人。” 胡正阳(菁英班)说:“遇到挫折时,附中的老师们教会我放宽心态,敢于面对挫折、培养一种敢于拼搏的顽强精神。” 张天(严济慈班)说:“我一直在去中科大和继续数学竞赛抉择。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良条件下,我成功地考上中科大。”

这里有竞争的氛围和优秀的伙伴。王海盈(菁英班)通过科技特长生计划进入南师附中,今年被中科大物理学院录取。她表示:“幸运的是遇到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让我对物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被中科大计算机科学系录取的冯子烨(国科大菁英班)也有同感:“同学们都很热衷于讨论难题,很多知识上的漏洞或是灵光乍现,不知不觉都会在激烈的讨论中达成。我们在讨论难题中增长知识、收获友谊,并慢慢观察出彼此身上的优点,不断反思和提高。”

这里有科学的梦想和人文的观照。被中科大地球物理专业录取的孔晨曦(菁英班)告诉记者,他在附中最大的收获是各科老师都会教学生辩证思维方式,引导学生逐步靠向真理。“同时学校开设全科阅读项目,读书社经常开设阅读讲座,这些都对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促使我们成为精神明亮的人。” 被中科大物理学院录取的齐潇骏(国科大菁英班)大力点赞附中的人文教育:“课堂上老师从来不局限于书本,从书本扩展到经典名著段落,再谈到社会科学、文学哲理,让我这种理工男多了一丝书卷气。”

走近附中学子的国际视野

无论是IB班还是普高,都可以申请世界名校

2020届毕业生范维丽(国科大菁英班)成功申请美国莱斯大学。范维丽是一名普高学生,没有国际课程学习经历的她,成功圆梦理想中的海外名校。幸运的是,附中的支持和包容,让她能为梦想前行。范维丽表示,附中的三年能够让学生探索自己真正适合哪条路,喜欢什么样的风景。

“附中在许多平台给予我们机会,让我们能够充分发挥兴趣、施展才华。在南京大学跟着教授做分子生物学实验、参加东南大学结构比赛等经历都是我高中时代宝贵的记忆。” 范维丽说。

自信走向世界的,还有南师附中IB班2020届毕业生。2009年,附中IB诞生了第一届毕业生,2020年又迎来第十二届毕业生。学生广泛分布于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经、伦敦大学学院,美国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纽约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皇后大学、麦吉尔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大学,专业更是涵盖文、理、工、商、医等领域,尤其是工程、艺术、物理等诸多专业均排名顶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谷歌、亚马逊、京东中国总部、Garvan医学研究院、普华永道、德勤、瑞士银行、中国银行、花旗银行、电通上海……附中IB校友在各行各业或平凡或特殊的工作中,用他们诚朴的心灵和融贯中西的智慧,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走出他们通向世界的“平凡之路”。

打造多元育人的“附中”平台

为拔尖创新菁英人才的培养奠基

课程丰富,为你提供多元选择。在附中,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课程外,每学期还有150多门校本选修课程和80多个社团供同学们选择。在附中,你还可以申请参与“必修课免修制”“梦想基金”“英才计划”“科学盒子探究计划”以及“研究性学习”等特色课程。

学科中心,为你提供高端竞赛课程。竞赛类项目作为附中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经过多年的探索,已形成课程体系,既有数、理、化、生、信息五大奥赛课程,也有科创、人文、艺术、体育等竞技平台。此外,实施校内导师团队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相结合的“双导师”制,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验基地相结合的“双基地”制。

全科阅读,帮助你进行深度学习。2020年附中全科阅读计划实施进入第六年,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全科阅读系统(包含书目,组织实施与评价),师生阅读成果丰硕,目前已出版2版5册《全科阅读优秀成果汇编》,阅读已然成为附中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大学先修,深入发掘你的创新潜质。附中首批加入了国内两大先修课程组织(北大AC、清华CAP),开设了微积分、电磁学等10门课程,开设门数全国最全,课程实施最规范。为附中学子今后在高校免修选学、开拓视野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科学探究,为你搭建高端研究平台。附中与中科院南京分院合作启动了“中学生‘紫金’科学探究计划”,五期计划已为近百名附中学子提供了参与高端科研项目研发的机会,学生的科研论文在EI核心期刊《环境科学》发表。附中强化与南京四所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相关院系的合作,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学科思维发展、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以及动手实验等创造条件……

●招生连线

招生计划:普高695人

IB国际课程班55人

学校地址:鼓楼区察哈尔路37号

联系方式:025-83469018/41/49/64

附中官微

附中招生二维码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