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地理 | 王振羽:郭家山前说温峤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6-30 13:16:32

■王振羽

郭家山大致在此处

郭家山,地处南京城北,要过了建宁路与中央门了,这里已经看不出原来有小山丘的模样了。温峤的墓地,就在这里。

南京人提到东晋,多说王谢,也就是王导与谢安,甚或说到周处,对温峤,似乎说得较少。刘宋取代东晋,追封前朝元勋,也就三人而已,三人都谁?王导,谢安,温峤。今天,不妨说说温峤其人,还有他所处的那个纷乱的时代。

温峤

温峤出生于288年,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县人,为人练达,博学善文,尤擅清谈,且凤仪俊美,颇有器量。他早年多次拒绝州郡征辟。永兴二年(305年),温峤做了“监察”干部,所谓都官从事,负责监察百官,时年仅十七岁,年轻气盛,锐意作为。他弹劾名士庾敳搜刮民财,却反而得到庾敳赞赏:“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这是魏晋风度。温峤一时间名声大噪。

永嘉四年(310年),并州刺史刘琨升任平北大将军。温峤是刘琨内甥,素受刘琨礼遇,被辟为平北参军。建兴元年(313年),刘琨进拜大将军。刘琨当然也是一代雄杰,因闻鸡起舞,与祖逖齐名。温峤出任大将军府从事中郎,领上党太守,加建威将军、督护前锋军事。当时,匈奴汉国肆虐中原,晋室皇族、世家纷纷渡江南下,来到江东,投靠琅琊王司马睿。西晋政权名存实亡,并州孤悬北方,境内盗贼蜂起,周边又有石勒、刘聪等强敌环绕。温峤在与石勒等人的争斗中屡建战功,被刘琨倚为心腹。建兴三年(315年),刘琨进位司空,又以温峤为司空府右司马。建兴四年(316年),西晋灭亡,并州陷落。温峤随刘琨投奔幽州,依附于幽州刺史段匹磾。

建武元年(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却只称晋王,并未称帝。温峤受刘琨所托,南下江东劝说司马睿早日称帝。他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辞,盛赞刘琨忠义,力言江东承袭晋统乃是众望所归,深得司马睿赞赏。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正式称帝,史称晋元帝,温峤被任命为散骑常侍。温峤以母丧为由,只想北归。但刘琨在内乱中被段匹磾冤杀。温峤迫于形势,只得留在江东。

此后,温峤历任骠骑长史、太子中庶子。他极尽规谏之责,并献《侍臣箴》,深得太子司马绍器重,引为布衣之交。永昌元年(322年),大将军王敦以诛杀刘隗、刁协的名义起兵,攻入建康,欲以不孝之名废黜太子,以图取代晋室。王敦大会百官,声色俱厉地质问温峤:“太子有何德行?”温峤正色回答:“探讨高深的治国之道,使国家长治久安,这不是见识短浅的人所能认识的。依照礼义看来,这就是孝。”大臣们尽皆赞同,王敦阴谋未能得逞。

是年十一月,晋元帝忧愤病逝。太子司马绍即位,史称晋明帝,以温峤为侍中。太宁元年(323年),温峤又改任中书令。当时,王敦虽然还镇江州,却遥控朝政,对此极为忌惮,遂提出以温峤为幕府左司马。温峤假意勤勉恭敬,为王敦出谋划策,又刻意结交其心腹钱凤,逐渐取得王敦的信任。

太宁二年(324年),丹阳尹出缺。温峤以丹阳尹守备京师为由,劝王敦越过朝廷亲自选择任职人选,并举荐钱凤。钱凤则推荐温峤。王敦遂以温峤为丹阳尹。温峤得以返回建康,将王敦的谋划与虚实尽数禀告晋明帝,请其作好应变准备。王敦得知温峤背叛,大为恼怒,以诛杀温峤等奸臣的名义再次起兵,并扬言要亲自拔掉温峤的舌头。此段故事,还有一即席用谋之说。据说,温峤被任命为丹阳尹后,担心钱凤会阻挠,便在王敦为他饯别时,故意到钱凤面前敬酒。钱凤动作稍微迟缓,温峤便装醉击落钱凤的头巾,变色道:“钱凤是什么东西,温太真行酒,胆敢不喝?”王敦以为温峤真的醉了,忙出言劝解。温峤出发后,钱凤对王敦说:“温峤和朝廷关系密切,而且和庾亮交好,恐怕难以信任。”王敦说:“太真昨天喝醉了,对你稍有失敬,你怎么能马上就这样诋毁他呢!”

七月,王敦军队到达秦淮河南岸。温峤认为军力不足,援军未到,下令烧毁朱雀桥以阻敌军。两军隔河对峙,温峤亲自率军渡河奇袭,大败王敦族兄王含,又命刘遐击败钱凤。不久,王敦病亡。王敦之乱,得以平定。

太宁三年(325年),晋明帝病逝。太子司马衍即位,史称晋成帝。咸和元年(326年),温峤被任命为江州刺史、持节、都督、平南将军,出镇武昌。当时,征西将军陶侃(陶渊明曾祖)驻节荆州,威震西陲。庾亮对陶侃非常忌惮,故命温峤坐镇江州,以防范陶侃。

温峤与庾亮关系密切,据说,温峤官位不高时,经常和扬州、淮中一带的商人赌博,且常常赌输。有次输得很惨,赌完回不了家。他和庾亮关系很好,便站在船上大声喊庾亮:“卿可赎我!”庾亮立刻送去赎金,温峤才得以脱身。

咸和二年(327年),庾亮欲削除历阳内史苏峻的兵权,不顾温峤多次致信劝阻,征召苏峻入朝为大司农。温峤担心苏峻谋反,遂请求率军入卫建康,以备不测之变,又被庾亮拒绝。庾亮写信给温峤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成语“不越雷池半步”,即源于此。

不久,苏峻果然起兵叛乱,攻陷建康,挟持晋成帝,控制朝政。庾亮在乱军中逃离建康,奔赴寻阳投奔温峤。温峤与庾亮起兵讨伐苏峻,互推对方为盟主。温峤的弟弟温充建议推举位重兵强的陶侃,温峤派遣督护王愆期前往荆州游说陶侃共赴国难,陶侃非常犹豫,举棋不定。在参军毛宝劝说下,温峤再次修书,痛陈利弊,终于说服陶侃起兵。

陶侃率部到达建康。此时,讨伐苏峻联军旌旗连结七百余里,声势大振,兵锋直指石头城。两军对峙,联军败多胜少,而温峤军粮食将尽,不得不向陶侃借粮。陶侃十分恼火,责备温峤准备不足而仓促兴兵,声称要返回荆州以等待时机。温峤极力劝说陶侃,目前局势已呈胶着状态,苏峻骄兵必败,陶侃此时退兵,必然前功尽弃。陶侃无言以对。

328年(咸和三年)九月,温峤修建行庙,大设坛场,祭告皇天后土祖宗之灵,亲自宣读祝文,语气激昂,泪流满面,三军将士几不敢抬头仰视。同月,陶侃都督水军攻打石头城,庾亮、温峤等率步兵万人从白石山出战。苏峻酒醉之下,竟然马失前蹄,被陶侃麾下将领斩杀。白石山,就是如今的幕府山。

在平定苏峻之乱期间,陶侃虽然是盟主,但实际谋划安排都依靠温峤。

苏峻之乱平定后,朝廷打算让温峤留在朝中辅政。温峤认为王导是先帝所任命的人选,他要求返回江州。此时的京师方经战乱,残破不堪,物资缺乏,温峤留下部分物资后方才返回武昌。同年四月,温峤路过牛渚矶,听闻水下多怪物,便命人点燃犀角下水照看。当夜,温峤中风,回到武昌后不久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二岁。

温峤墓志

温峤是轻裘缓带的大将军,也是有魏晋风度的潇洒人物。据说,温峤妻子去世后,他的堂姑刘氏,因战乱与家人失散,只有一个女儿,美丽聪慧。堂姑嘱咐温峤给女儿寻门亲事,温峤私下已有自己娶她的意思,就回答道:"好女婿实在难找,像我这样的如何?"堂姑说:"战乱中得以生存,就足以告慰我的后半生了,哪里敢奢望你这样的人呢?"事后没几天,温峤告诉堂姑:"已经找到人家了,门第还算可以,女婿的名声职位都不比我差。"随即送了一个玉镜台作为聘礼。结婚行礼后,新娘拨开团扇,笑道:"早就怀疑是你,果然不出我所料!"元代关汉卿的《温太真玉镜台》,明代朱鼎的《玉镜台记》,京剧中的《玉镜台》都取材于这段所谓温公却扇的故事。

曾经到过幕府山与燕子矶的满清大学者渔洋山人王士祯,想必也是到过温峤墓的。他写了这样一首五言诗,也足见在其心目中,温峤是第一流的历史人物:

不是温忠武,谁堪第一流。

飞书先赴难,洒泪独登舟。

赤帻惊幽渚,黄旗指石头。

孤亭临玉镜,淅淅荻芦秋。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