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为啥那么美?郭靖宇揭秘“命题作文”创作幕后
来源:紫牛新闻
2020-06-20 19:11:51

几乎没有提前宣传,完全“裸播”的扶贫攻坚剧《最美的乡村》正在央视热播,连续多日占据收视排行榜首位,实时收视率更是持续走高,屡屡突破2%。主旋律扶贫剧还能这么拍?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导演郭靖宇。

编剧就是第一书记出身

近期荧屏,表现农村脱贫攻坚的电视剧不少,也涌现了不少精品,王迅主演的《花繁叶茂》还在以年轻人为主的B站上拥有大量粉丝。

《最美的乡村》的拍摄班底来自《最美的青春》,这部播出于2018年,讲述河北塞罕坝故事的主旋律青春剧,在播出后获奖无数,不仅荣膺2019年的“五个一工程”奖,而且在前不久还获得了第九届北京文学艺术奖。

《最美的乡村》由郭靖宇监制,郭靖宇、杨勇担任总编剧,巨兴茂、来赫执导,以单元剧的形式讲述镇党委副书记唐天石、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女主播辛兰、返乡创业大学生田永青,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积极扶贫的故事。

《娘道》《铁梨花》《红娘子》《打狗棍》《勇敢的心》……这些近年大热的传奇年代剧背后,都有郭靖宇的身影。身兼导演、编剧、监制多职的郭靖宇,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传奇剧王”。作为两部剧的监制兼总编剧之一,郭靖宇透露,两部剧虽然故事上没有直接联系,而且都是“命题作文”,但作为他未来“最美”系列三部曲的前两部,他将同样的创作理念融入到作品中。

要做一部扎扎实实的农村题材戏,跟扎实的创作团队密不可分。郭靖宇说,很幸运的是,他找到了最合适的合作者,这部剧的总编剧之一杨勇一毕业就当了乡镇干部,对农村、乡镇生活相当熟悉。另外一位合作者张弘弢,有三年做第一书记的经验。

在剧本创作中,郭靖宇也体会到了农村扶贫工作的不易,“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多,村与村不同,户与户不同,人与人不同,这个工作确实太难做;其次是基层干部不容易,我曾经听到一个基层书记清清楚楚告诉我,哪个乡哪个村几组谁家,贫困户名字、一家几口、收入多少、有多少地、有几棵栗子树……我说人家有几棵树你咋知道?他说我得管啊,他们脱不了贫,考核我就合格不了。可见基层干部多么不容易;第三,农民不容易,想改善生活必须靠双手,必须靠努力。”

“郭家班”开拓全新创作道路

郭靖宇常用的男演员杨志刚是他的亲弟弟,常用的女演员岳丽娜是他的妻子,这也让郭靖宇的团队有“郭家班”的称呼。对于这样的称呼,郭靖宇认为,这表明了大家对他的认可,自己对“郭家班”也非常满意。“到今天为止,很多演员已经在我们团队拍了将近十年的戏,很多工作人员跟我已经有20年了,还在不停为我们创造新的机会,这让我很感动。”郭靖宇透露,自己成立了北京长信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未来会逐渐走到幕后,帮助学生和年轻的郭家班成员走到幕前。

《最美的乡村》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故事的生动和演员表演的贴切。和大多数农村剧容易卖惨哭穷不同,《最美的乡村》无论是故事来源还是人物原型,都有大量的现实依据。作为第一个单元中的主演,演员杨志刚也坦言,拍摄农村剧对演员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扶贫干部和扶贫工作距离自己的真实生活太远。

“我在接这个角色之前,专门回到了我的家乡承德,去找当地的第一书记和基层干部,去看他们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看他们和不同的人怎么交流。”对杨志刚来说,扶贫剧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很多政策性语言,根据他的观察,他发现扶贫干部说话语速大多很快,“原来很多人就说过我的台词说的过于慢,因为这些政策表达必须准确,所以台词对我来说很有挑战,只有下很大的功夫才能背下来。”

“一开始我说让我去演农村戏不太行吧?农村生活离我太远,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演?”看到剧本后,杨志刚才发现,这个角色完全是量体裁衣为他写的,很多细节是跟他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唐天石,因为执行任务受了伤,心理抑郁,然后在扶贫中又实现了自身价值,找到了他的生存意义。这其实跟我很像,我在2008年拍《秘密图纸》时受伤,受伤之后也是抑郁,觉得什么都没意思。但是我通过去塑造角色,在角色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对杨志刚来说,从以前熟悉的民国剧,到如今接地气的农村剧,他演完反而觉得以后可以多演这种现实主义题材,“对我来说最大的突破是,我原来觉得自己演爱恨情仇、生离死别激情满满的戏,是可以得心应手的。现在来看,像唐天石这样很接地气、深入人心,在现实生活中就像邻家的大表哥一样质朴的角色,我也能演,有一种趋繁从简、回归本源的意味在里面,唐天石的成功对我来说,是又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单元剧展示不同扶贫模式

郭靖宇一直以来的作品特色都是接地气、矛盾冲突强。郭靖宇表示,不管都市剧还是农村剧,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戏”,“只要你把故事讲好,人物是生动的,世界是真实的,生活也是真实的,节奏是快的,不拖泥带水,观众自然就会买单。

剧中采取的单元剧模式,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扶贫剧的内容含量。第一个单元中,从市扶贫办空降到青山镇担任镇党委副书记的唐天石(杨志刚饰),用退伍老兵的工作经验,在那家沟村和上河峪村周旋;第二个单元,从市电视台主持人岗位上转型的第一书记辛兰(岳丽娜饰),体现的是贫困剧里相对少见的女干部形象;而到了第三个单元部分,返乡创业的青年创业者石全有(刘智扬饰),则讲述了另一个比较特别的扶贫方向。

“我觉得今天的观众,已经完全厌烦了去看一个长篇累牍的故事,单元剧的好处就是不兑水。”郭靖宇说,如果30集都是单纯讲一个村或者两个村的故事,恐怕这个故事节奏就不会那么紧凑,不这么好看了。“我们也曾经试图用一个贯穿的故事,把所有的扶贫中精彩的事都放在一起,后来发现有点儿矫情。另外,故事也容易节奏变慢,有些人物关系可能会生拉硬套。”

通过巧妙的串联将三个故事相连接,同时在三个故事里“把农村扶贫的不同样子,各种各样的类型都写满写全”。郭靖宇说,他希望至少在这三个方向里都写透彻,而不同的扶贫主人公,尤其是第三个故事里的大学生创业者,其实也是在争取年轻观众。

和过去扶贫剧往往专注于讲述一时一地的扶贫政策、脱贫致富的手段也相对单一不同,《最美的乡村》中展示了三种不同的扶贫模式,截然不同的扶贫干部类型,也将因病致贫、因赌致贫、因酒致贫等多种贫困状态展示得淋漓尽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