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给孩子送上“精神大餐”!儿童剧《戏娃》“六一节”在常试演
2020-06-02 11:05:02

“清清小河水,粼粼绕戏台。丝弦悠悠飘天外,月儿弯弯把故事载……”天籁般的童谣京歌回荡在常州大剧院。6月1日下午,由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金坛华罗庚艺术团)原创的现代儿童剧《戏娃》,在儿童节当日试演,给孩子们奉上了一道传统文化“精神大餐”。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文明委主任王燕文,省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与少年儿童代表共同观看该剧,一起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

儿童剧《戏娃》讲述了一群追梦少年的成长故事,也是一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故事。

“小宋庄民间戏班”班主庄友根情醉家乡的古戏台,一心想让女儿庄石兰学习传承戏曲。但同为戏班出身的妻子叶秀芬却很反对,为谋求孩子“更好的前程”,带着女儿离乡进城读书。庄石兰仍挂念着从小耳濡目染的猴戏和古戏台,将爸爸送她的“美猴王”面具带在身旁。恰逢学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庄石兰与戏曲社团的同学们积极排练戏曲《美猴王》,准备在校园文化节上亮相。同学孙小强羨慕庄石兰的戏曲功底,想跟她学猴戏、登戏台,两人由相互“争强斗胜”到彼此坦露“少年的烦恼”,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庄石兰在向孙小强授艺时失足摔伤,孙小强的热心帮助却引发了双方母亲的争执。孙小强叛逆于母亲的强行约束,庄石兰则无奈于父母的意见分歧,两人相约回到古戏台一同“追梦”……少年的个人成长、亲情与友情的羁绊、回望传统的乡愁与传承,通过一个个精彩舞台瞬间,一幕幕动人戏剧画面,一段段优美京韵音乐交织流动,引发全场共鸣。

本剧构筑了都市和故乡两大表演空间,让活泼帅气的“校园青春舞”和水乡社戏的“戏中戏”在舞台上交融,产生出现实空间和心灵空间的交织与碰撞,也向观众传递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和生活品质、两种文化内涵截然不同的社会空间和生存环境,以及两种性质不同的文化审美需求。其中尤以水乡古戏台为最重要的环境支点、表演支点、意象支点,成为该剧绽放其精神内核的形象化标识。

同时,本剧也将现代儿童剧艺术表现手段与传统京剧“戏中戏”的表现手段相互交融嫁接,如“花果山”“劈山救母”“天女散花”“真假美猴王”等京剧戏段中,既突出了璀璨华美的京剧人物形象,又展现出了这群“戏娃”对国粹艺术的喜爱。剧中还独具匠心地设计了“美猴王”这一形象。它既是“戏中戏”里的京剧神话人物,又是一个拟人化的“通灵”人物,是主人公庄石兰“心灵外化”的一个载体,同时也是她与父亲情感沟通的一个“心灵桥梁”。

中国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作为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中国戏曲还融会了诗、乐、舞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呈现。导演翁国生告诉记者,儿童剧《戏娃》以庄石兰、孙小强等少年人的视角,讲述了对戏曲传承与复兴的期待,融入了对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敬重,对先辈艺人的一种独特关爱,对校园文化的一种全面重视,也是对学生和家长的一种引导。戏曲走进校园要重在让孩子实实在在走进戏曲、接触戏曲,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心里播撒种子,等待春华秋实的到来。

戏曲传承当从娃娃抓起。观看演出后,众多老师和家长表示,儿童剧《戏娃》十分感人,这部剧以戏曲传承为主要内涵,集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一体,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场生动的戏曲体验,也是一次很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一定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美好的印象。

儿童剧主体观众是孩子们,对他们进行思想的熏陶、影响、引导,是儿童剧应有的使命担当。省文明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戏娃》是继《田梦儿》、《寻找“红头发”》、《青铜葵花》之后,江苏精心打造的又一少儿文艺精品,该剧通过戏曲这一独特载体,并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和现代表达,把正确价值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道德规范、传统美德等有机融入其中,有利于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在艺术审美中打牢崇德向善、崇尚文明的底色,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圆梦接班人。

据悉,儿童剧《戏娃》将在进一步打磨提升后,于下半年开展全省进校园巡演,让该剧走近更多孩子的身边。

通讯员 顾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