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标准怎能促进新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建议及时更新国家标准
2020-05-26 14:56:24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国家标准更是“中国制造”质量提升的关键,对支撑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无锡市副市长、民盟无锡市委会主委高亚光分管无锡全市的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工作。在工作中,高亚光注意到,我国一些国家标准的技术内容不可避免地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建议标龄20年以上的要评估和复审

根据国家标准委建立的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有2193条,以发布时间统计,标龄在5年以内的国家强制性标准286条;标龄在5年到10年的716条;标龄10年到20年的1033条;标龄20年到30年的119条;标龄30年以上的39条。标龄最老的是1977年11月30日发布的《20号航空润滑油》,至今已43年。

高亚光建议,国家强制性标准数量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原有用于规范具体产品的技术性、功能性指标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建议予以精简乃至逐步取消。建立标准定期梳理机制,对标龄20年以上的标准,采取集中梳理的形式进行评估和复审,科学合理地完善强制性标准结构;标龄5年以上的标准,依法实施信息反馈、评估和复审工作,缩短标准的制修订流程,有效解决标准老化问题。

加快推进制造业领域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高亚光认为,应建立国家强制性标准与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联动机制。结合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提高强制性标准中的节能环保、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带动制造业产品在质量、可靠性和节能环保性能上的整体提升。应对推荐性国家标准进一步压缩,严格限定在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益类标准。更多发挥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团体完善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到产业化推广应用的全过程,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

高亚光表示,应更大力度地加快推进标准国际化进程。一方面要加强制造业的国内外标准比对,加快世界制造业强国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我们的国家标准,发挥标准升级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推动制造业创新升级。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将我国先进领域的国家标准及国内企业的先进标准升级转化为国际标准,以进一步支撑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