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扬子晚报艺术节,今天推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系副教授、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荀海。
★☆★参展艺术家:荀海
荀 海,江苏响水县人。现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系,副教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印社秘书长、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秘书长、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书法专业。
书法作品曾获江苏省第二届“江苏书法奖”获奖提名奖、“走进新世纪”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书法类银奖;参加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展、“廉江红橙奖”全国书法作品展、首届“孙过庭奖”全国行草书大展等;在书法专业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论文曾获第二届江苏紫金文艺评论奖三等奖、西泠印社主办的当代篆刻学术研讨会三等奖;独立主持省厅级科研课题,参与文化部科研课题研究等。
荀海书法印象
文/叶鹏飞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有着严格的内在规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就要求书家对书法传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积累,存有高远的志向,从而让作品蕴含人文情怀的价值,荀海的书法即是这样。
荀海与我相交十余载,一直是我关注的青年书家。他自小矢志于书法,以唐人为范,对褚遂良、李邕、颜真卿的楷书和李世民的行书情有独钟,先后入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书法专业学习深造,书法得以不断拓展和深化,上窥秦汉,潜研篆隶,追根溯源,实践着艺术探求之志;下窥宋元,在黄庭坚、杨维桢等书法上求其意趣,以得风韵。幸运的是,书法既是他的兴趣爱好,又成就了他的职业。荀海现供职于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参与了众多国家级书法创作研究活动,他以温尔儒雅、谦逊认真的工作状态,虚心虔诚向书坛名家前辈请教学习,既在工作中得到很好锻炼,亦使他在书法上取精融宏、不断提高艺术创作水平。
荀海书法给我的印象是诸体俱能。他的楷书结构严谨、用笔清爽,整体上轻松舒畅。如其楷书五言联“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颇有颜柳之遗风,却又不为颜柳庄重肃穆所束缚,而以轻松飘逸之笔致书写出自己特点,于端庄中达其情趣。他的行草书更是注重心性发挥。我曾见过他的几幅草书斗方,虽以黄庭坚、祝枝山等为追慕对象,但用笔不刻意于一波三磔,而是遗形取神,将直率情感溶于其中,形成潇洒跌宕的风姿,完全不同于时人学黄故作抖擞状,而是轻松自然,疾中有驻,与其楷书静中寓动相得益彰。我对其楷书和行草书的又一印象是追求细致和耐品的艺术效果,用墨清淡如出水芙蓉,让人心旷神怡,笔法之洒脱,但又全在严的法度之中,有山弯路转、柳暗花明之特质,也是他静心修炼多年之功而成。
近年来,每每参观省内外重要展览,都能见到荀海作品。我印象中荀海以前擅写行草书,而近年却于篆隶两体却致力最勤,故用篆隶作品参展较多,颇得篆隶书正大气象,少有追逐时风的痕迹,实为难得。我感觉他的隶书达到了“古化为我”境界,每见其大幅隶书作品,总能感到笔随势生,结字宽窄得宜。如隶书中堂《文天祥诗二首》,就是以汉碑为基溶入了简牍书笔调,加以结构和用笔变化,不以点画的平庸搭配为满足,而从精微处入手,赋予其仪态万方,富有生命张力。章法随字形大小错落有致、变化丰富,让我印象尤深。他的篆书作品即是如此,如《徐矶春日诗》中堂,吸取了石鼓文、杨沂孙和萧蜕用笔特色,加之融会贯通。作品点画打破僵化划一的平常书写,增加了笔画流动性,看似工稳,却有信手拈来任情恣性的发挥,流泻出“不激不厉、风规自远”高雅逸韵,与其隶书创作一脉相承,给人以清新隽雅之魅力。
唐人张怀瓘曰:“玄妙之意,出于物类之表,幽深之理,优于杳冥之间,岂常情所能言,世智所能测!”可见,书法创作就在于探求幽深之理,书家审美、心态都会渗入作品的杳冥之中。我对荀海的印象是,人格气质平和,待人诚恳,充满书卷气息,这些无疑都反映到他的作品之中。然常见时人学书,虽能真草隶篆兼擅,却难能统一于一个格调,所书往往判若两人。而荀海书法的追求在于,他期望将“书卷气”贯注诸体之中,让威严端庄的楷书、神采飞动的行草、金石之气的篆隶书,都充满清淡、超逸的书卷气,这正是荀海书法创作一直追求进入杳冥之境,达及诸体融通的结果,是他人文情怀的流露,思想精华的凝结,更是长期修炼,心手双畅、抒情言志、以书载道的结晶,这也正是荀海书法作品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撼动观者心灵的缘由!
(作者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常州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
荀海作品欣赏
张艳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