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听的声音读好听的文字给你听——扬子晚报副刊2017年10月14日推出“好听”栏目。邀请专业主播、志愿者以及本报读者献声朗读,将副刊的原创文章变成“有声版”。让我们一起欣赏有声的文字。
◇作者 朗读者:杨阳
曾经的新闻人,现在的教育人
一直的超典型双子星人
在执行社会疏离以及居家令的日子里,过生日的乐奈特并没有能像往年一样邀请大家一聚。在美国国家卫生院(NIH)工作的她,生日当天给大家群发了一条消息:“今年我的生日愿望是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健康平安!感谢你们的生日祝福,如果可以的话我可以要求一样特殊的生日礼物吗?”
乐奈特在消息里附了一条国家卫生院的网页链接,她说,这是我参加的一个刚刚开始的新研究项目,希望能通过测试足够的未确诊人群来得到准确的新冠感染率的数据。她说:“我自己也已经参与了测试,我希望你们中也能有人愿意参加测试,这项研究非常重要,而且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才有意义。如果你可以,对我来说就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我打开她发来的链接,网页上介绍,NIH希望能通过测试居住在美国,从未被确诊为新冠感染的十八岁以上的成人的血液里是否含有新冠抗体。
如果有参与者检测出抗体,说明他们曾经被感染,只不过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那么明显罢了。这个血检数据可以提取未确诊人群中实际感染的人数,这恰是建造准确新冠病毒流行病学的模型提供关键性的数据。通过这个数据,不仅可以找到新冠感染率,更可以对找出哪些社区哪些人群更加易感提供关键佐证。
已经好久没出大门,也尽量不出门的我还看到要参加这个测试,需要去国家卫生院设立的医务中心填写基本诸如年龄、性别、族裔等个人信息,然后再抽两管血,顿时感到非常紧张。我问她,不是号召让大家都不要出门吗?这测试还要跑到中心去,是不是与目前情况不大合事宜?
乐奈特有点无奈,告诉我这也是为什么目前找义务测试者这么难,研究进展这么缓慢的原因。所以他们也开始接受电话提供个人信息了,并会给合格的申请人邮寄可以在家自己抽血的器材包,这样就不需要大家出门接触了。
NIH研究人员凯特琳赛特勒博士手里拿的就是在此次研究中使用的家用采血器材。
乐奈特强调,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新冠对我们的影响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可以指导我们今后的防疫对策。很重要。
朋友里勇敢的行动派尼尔森第二天就打了电话,也很快收到了采血包。可拿到采血包后毫无医疗背景的他心里有点敲小鼓。他再三跟乐奈特确认,这采血包我这门外汉真的可以用好吗?有什么一定要注意的?会不会很难用?
乐奈特告诉尼尔森,别担心,按照采血包里自带的步骤指南做就不会有问题。她安抚尼尔森,大多数没用过的人都多少会担心,不过这个采血包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全美的研究机构以及诊所医生历年采集流感等流行病血样大都是用的这个,而且这个采血器每年还都不断有根据反馈的更新换代,绝对非常容易用也很安全。而且采血器采完血后血样就会自动干化保存在牢固采血袋里,邮寄回NIH的时候也绝不会有泄漏污染的危险。不过她还是提醒尼尔森,使用之前之后还是要注意采血点的清洁和消毒哦。
得到回答后,尼尔森在群聊里消失了一段时间。再出现的时候,他发了一张已经装好了的NIH血样回邮信封的照片。“生日快乐,乐奈特!这是你的生日礼物!”他发了一个笑脸,“我的感觉好极了!”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除特别标注外,均为文章作者提供,版权归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