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字为网,打捞时代缝隙中的星火。
5月11日,青年作家、译者默音,受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浙江文艺出版社和南京凤凰国际书城的共同邀请,携新作《笔的重量》《她的生活》做客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春风阅读季”,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朱婧,一起潜入时间的河流,从100多年前日本女性创作者的故事,到发生在当下的普通女性的故事,将她们的生活变成“一面镜子”。
图为活动现场
“无所事事”中开启写作之路
默音的写作之路,始于“无所事事”。作为知青子女,默音在初中毕业时得到了从云南回上海中考的机会,但因为两地教材差异等问题,默音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只能进入上海一所职校的中专班。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默音开始学日语。毕业后进入上海一家商场“站柜台”的默音,也开启了相对枯燥的职业生涯,并在“无所事事”中开始构思科幻故事。没想到这个故事却得到了小伙伴的肯定,并鼓励默音写下来。
默音不仅写了下来,还投稿给了《科幻世界》,在那个书信依然流行的时代,默音在作品刊发后还收到了数百封读者来信。此后,默音的人生轨迹几经转折——从营业员到翻译,从杂志编辑到出版社编辑。最终,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锚点:写作与翻译。
默音在分享中
在翻译中记录女性创作者故事
2019年,默音接到了樋口一叶选集的翻译工作。其实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读研的时候,樋口一叶的《青梅竹马》就是课文精读的选段,但由于樋口一叶采用了半文半白的雅俗折中体,阅读起来颇有些困难,翻译樋口一叶的作品对于默音来说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4岁便因肺结核去世的樋口一叶,创作高峰被称为“奇迹的14个月”,这个奇迹同样打动了默音,并觉得樋口一叶的人生非常值得被书写。
随后,默音开始翻译武田百合子的系列作品,并从中发现百合子在抖落主妇、作家之妻、丈夫的口述笔记员这些生活赋予的表象后,终于回归自我,成为知名随笔作家。期间,默音了解到百合子获得的“田村俊子奖”,是日本第一个面向女性创作者的文学奖,由此,又对田村俊子产生了兴趣……就这样,默音潜入时间的河流,以非虚构评论集《笔的重量》,记录下了这些女性创作者的故事。
默音与朱婧在活动中
“她”的生活承载笔的重量
作为作家,默音对于这些女性创作者们还有着天然的想象,比如如果她们生活在当下,又会经历着怎样的人生?于是在小说集《她的生活》中,从上海到东京,从未来到千禧年,读者可以从六个不同的“她”的故事中,看到《笔的重量》里那些曾历经高光时刻,又湮灭于尘世的女作家的影子。
这两本书互为镜像,正如学者袁筱一所言,默音把已经或者即将遭到遗忘的真实人物变成了自己笔下的人物,把她们的生活变成了一面镜子。“她们的声音不仅仅被听见了,甚至又激荡起新的声音,让我们相信,女性的笔的确是有重量的。”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王丽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