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美观、科技感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5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公示期截至2025年6月7日。该标准将填补对隐藏式车门内把手等规范不足的空白,对消费者来说今后乘车开车将更有安全感。新国标对行业将产生什么影响?记者请教了专家。
官网截图
“炫技”车门把手暗藏风险
近年来,隐藏式车门把手凭借流线型外观和降低风阻的优势,成为新能源汽车设计的“标配”。但是,科技感和安全感孰轻孰重,隐藏式车门把手引发了热议。
“打车遇到奇奇怪怪的车门把手,怎么开?”“傻站在车外,等待车主开门。”“刚从车上下来,上车就开始搜开门方法。”在社交平台上,网友对电车隐藏式车把手的吐槽引发了许多共鸣,打了个车却不会开车门的经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
视觉中国
有网友总结道,至少有 3 种开门方法。一种是按拉式,大拇指按住隐藏式车门把手前端,把手随即翘起,拉住后端即可开门,例如哪吒、凯迪拉克;第二种是按键式,点击小圆按钮,车把便会弹出,例如极氪、问界。第三种是伸缩式,用手先扫一下,车把手便自动弹出,例如奔驰、迈巴赫。有不少机智的网约车司机干脆在车门把手和内部把手都贴上了自己制作的“贴心提示”,教乘客如何开门、关门。
除了不方便,这一设计在实际应用中暴露出不少风险。隐藏式车门把手通过电动弹出或按压式操作实现开门,但其对电力系统高度依赖,在碰撞、起火等事故中,若电路中断,把手可能无法弹出,导致车内人员被困,而且隐藏式设计缺乏统一标志,紧急情况下救援人员难以快速识别操作位置。北方冬季低温也容易导致把手冻结,车主需用热水解冻或反复敲击,严重影响使用便利性。
不同车企的隐藏式把手开启方式各异,导致消费者无所适从,尤其是老年人或初次使用者难以掌握。此外,隐藏式门把手结构复杂,维修成本是传统设计的5-6倍。
新国标明确“安全优先”
工信部指出,隐藏式车门把手在市场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以下问题: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潜在逃生、救援风险。上述问题带来了潜在的逃生与救援风险。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无明显、统一标志,增加紧急情况下的操作难度。
近日,工信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该要求拟从救援逃生角度,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能够防止门把手的误作用,从而降低乘员跌落风险;规范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应急式车门内把手易于识别的安全标志,保证标志可见性,从而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
提升中国汽车全球话语权
新国标将对汽车行业产生什么影响?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隐藏式车门把手是当前汽车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工信部推出新国标,意味着该行业需要重新考虑和调整其设计方向,以符合新的安全要求。新国标实施后将会提升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从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表示,新国标将加速中国汽车行业从“功能竞争”向“安全信任竞争”跃迁。短期看,企业需投入资金完成技术迭代与供应链重构;长期看,符合中国标准的车型将在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获得“合规背书”,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安全话语权,推动行业从“成本内卷”转向“安全溢价”新阶段。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兢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