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百年石磨的吱呀声中,145名幼儿完成了人生首堂农耕课。将闲置幼儿园改造为设施完备的研学实践基地,海州区新坝镇创新打造的"农业+研学"生态体系初见成效,自开展研学团建定制服务以来,沙杭村研学基地接待量突破2000人次,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更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田间课堂:沉浸式体验农事魅力
“原来鸡蛋藏在鸡窝里!”在农家鸡舍,中班小朋友们在农技员指导下,小心翼翼捡起鸡蛋,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一简单的农事体验,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感受劳动乐趣。在酒酿手工坊,面对制作材料,孩子们新奇不已。跟着工作人员学习步骤后,他们认真搅拌糯米与酒曲、压实原料、挖出 “酒窝”,虽有小失误,却乐在其中。而在农具展示区,石磨、犁耙等老物件引得孩子们围观。
活动现场
讲解员现场演示使用方法,孩子们触摸询问,仿佛穿越时空,体会祖辈劳作的艰辛,五一劳动精神也借此传递给新一代。“活动让孩子学到农业知识,体会劳动价值,太有意义了!” 机关幼儿园老师张莉点赞。
产业升级:“农业 +” 驱动乡村多元发展
自去年7月开展研学团建服务,沙杭村已接待超 2000 人次,昔日宁静村落变身热门研学地。村里盘活闲置幼儿园,改造成研学实践基地,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基地内农事体验不断推陈出新,除农耕劳作,还新增酒酿制作、古法造纸等特色课程。游客既能见证糯米发酵成美酒,又能亲手体验千年造纸技艺。此外,农家美食、村晚、篝火晚会、乡村大集等活动接连登场,“农业 +”模式推动乡村产业链延伸,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活动现场
“我们盘活村里的处闲置资产,创造出多种新业态。目前也在打造共享菜园、四季采摘等新场景,通过整合镇域内蔬菜基地、家庭农场等资源,推出特色主题旅游线路,为村民创造更多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带领大家共同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沙杭村书记颜军说。
活动现场
为深化“农业 + 研学”模式,新坝镇已规划整合资源绘制“研学地图”打造特色路线,联合专业力量开发农业科普、生态保护等课程,加大投入建设科普教室与拓展营地,让乡村研学更具吸引力与专业性。从农事体验到文化传承,从研学经济到人才培育,海州区“农业 + 研学”模式正以多元价值赋能乡村振兴。当童趣与田野碰撞,教育与产业融合,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通讯员 赵威娜 李易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校对 胡妍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