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蛋糕复刻“上古神兽”妇好鴞尊、南博顶流小粉炉、三星堆戴黄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圆明园十二兽首巳蛇、越王勾践剑…让网友惊呼“神乎其技”。出生于1989年的“小邹邹”化身“考古面点师”,计划用甜品做一百件文物,质感逼真,青铜器上各种漂亮的纹路栩栩如生,用糖做的小粉炉焚出来的香也是甜的,最后一刀下去切开,也太舍不得了吧!
最舍不得切的蛋糕系列来了
“小邹邹”感叹,妇好鴞尊大概是自己最舍不得切的作品之一。“它的特点就是帅,胸脯挺得高高的,头能昂到天上去的那种。”谈及制作过程,她表示,身体部分用蛋糕来制作,头和嘴用朴朴米(膨化谷物)做成一体,这样大型就修好了,这时的妇好鴞尊好像一只可达鸭。嘴巴不是很翘怎么办?就用“翻糖界的玻尿酸”人偶干佩斯精修一下,然后再给主体部分从高到低,裹上一层褐色翻糖膏,再装上两条粗壮健硕的腿和尾巴。
接下来更为考验耐心,需要对着资料挨个拆分、拓印纹样,再用翻糖刻下来,组装上去。“当时的工匠估计是把商朝最潮的纹身贴全给鴞尊给招呼上了,云雷纹打底,夔龙纹镶边,兽面纹护体,凸起的地方用的是糖霜,凹下去的地方用刻刀在翻糖片上逐刀刻画,俨然是一件满绣战袍。”当然完工前,还要给它刷上一层菠菜粉,这样就更具青铜质感。据悉,蛋糕一般都有保质期,所以制作周期必须在两天之内,但前期筹备和画图上的时间会较长。
热衷于用蛋糕复刻青铜器,更热爱文物背后的故事。边做配件,“小邹邹”还会边科普文物知识:1976年出土的妇好鴞尊,当时出土的是一对儿,分别藏于河南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院。鴞是猫头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人崇鸟,他们认为猫头鹰就是玄鸟的化身,而玄鸟代表的就是战神。妇好是中国第一女战神,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军队,一生征战九十多次。
“对内相夫教子,对外金戈铁马,妥妥的六边形战士。”在她看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妇好,她们可能是边带娃边创业的宝妈,是急诊室里握着手术刀的女医生,是在讲台上播种未来的驻村姑娘,是把火箭送上天的女工程师,她们的睫毛膏里藏着星辰,高跟鞋踏响战鼓,育儿袋揣着半个宇宙,从青铜酒器到翻糖蛋糕,变的是容器材质,不灭的是中国姑娘骨子里的坚韧,既能温柔地托起生命,也可抬手劈开天地。”一刀下去,把蛋糕跟大家分享,“切开的不仅是翻糖青铜纹,更是穿越时空女性的力量密码。当翻糖代替青铜,烤箱取代熔炉,你会发现,妇好从未走远。”
复刻小粉炉也曾翻车多次
藏于南京博物院的“顶流”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也在“小邹邹”手中复原了,这是她失败多次,耗时最长的一件作品。整块芙蓉石雕琢成如此大件的器物,整体色泽温润均匀,造型古朴,又隐含灵秀之气。“小邹邹”用糖浆一体浇筑,营造其晶莹剔透的质感。
先用黏土捏母坯,再灌入硅胶,这样就做成了香炉的硅胶模具。因为没有电动转盘,就用不同大小的碗来拼凑大型,再贴上黏土,修改细节。阴干后再用砂纸打磨一下,刷防水剂,再阴干两天,就可以倒入硅胶开始制作硅胶模具了。模具做好后,把融化的糖浆调色,倒入其中自然冷却。等所有装饰都脱模完成之后,再进行打磨、抛光、组装配件。尽管也有翻车经历,很费眼睛,“但切开的瞬间很感动,食物也可以造就艺术。用小粉炉风雅焚香的感觉还真不错。”
首先文物背后的故事是否打动我,这是我跟大家共情的点,然后制定可实施的方案,
复原圆明园十二兽首巳蛇是“小邹邹”这个系列的第一件作品。“那些流失在海外的文物似乎成了我们无法触及的痛,然而无论岁月如何更迭,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遗珍,始终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一种永恒的记忆。”这个视频引发了不少文物粉的关注,称其“配享太庙”。还有网友发来大英博物馆的文物图片,给“小邹邹”出命题作文。她也告诉记者,“纯爱粉”是自己工作的动力,会继续做下去。
通过复刻讲文物背后的故事
“小邹邹”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动画专业,做了十年甜品,触动她开始做“文物蛋糕”源自2018年去国外参赛。2018世界蛋糕大赛CAKE INTERNATIONAL上,她的翻糖蛋糕《曾侯乙编钟》获银奖。“参赛之余去大英博物馆逛逛,老祖宗的审美真不是盖的,太美了。但看到我们国家很多国宝孤零零地待在展柜里,只有一个编号,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想通过复刻的同时讲文物背后的故事,跟更多年轻人进行交流。”用“新”的方式去呈现“老”的物件,也是一种创新与承传。
“之前选做曾侯乙编钟的初衷,就是想着,自己作为一个湖北人,想站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去宣扬一下自己的家乡。”“小邹邹”告诉记者,自己对文物很感兴趣,爱逛博物馆,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就曾侯乙编钟震撼到了,于是选了这个为主题来创作。
决定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这个计划直到2024年才真正付诸实施,开启“用甜品复刻一百件文物,讲述它们背后的小故事”这样一个系列就出来了。目前跟老公一起做,老公负责拍摄,她负责做蛋糕,已经做了14期,放出来的视频有12期。“我觉得一边用甜品复刻文物,一边讲述文物背后的趣事,是件很酷的事情。”目前还在计划复原曾侯乙编钟,跟之前的创作联动起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 庆苗苗
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校对 陶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