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晚,第30个世界读书日,南京市金陵河西学校举行“镜澄湖畔话成长——重塑AI时代的学生画像”家校共读分享会,学校邀请了六组家庭来分享了读书心得,展现了金陵河西浓浓的书香氛围和家校共育的合力。
小学部来自三(5)班李厚隐、妈妈徐银和英语老师刘玉祺一起分享了《小王子》的心得体会。在 AI 时代,人与机器的交互逐渐增多,容易导致情感交流的弱化。而《小王子》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能引导读者感受小王子与玫瑰、狐狸之间的情感羁绊,体会爱与被爱、责任与关怀。
五(6)班的苏崇嘉、爸爸苏泽宇、班主任王莉带来了《方一禾,快跑》的阅读心得,现场了还邀请了书的作者作家祁智分享创作背后人物原型的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方一禾快跑的几个场景,她坚持跑回家给妈妈做饭,她坚持跑道医院给妈妈拿盐水瓶,跑到公交站台独自乘车上学,我用AI给这些场景画了一些画。”苏崇嘉说。
爸爸苏泽宇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给方一禾助跑的一群人,退休的护士长主动做起志愿者,每天下午到她家给妈妈做理疗、洗头发洗澡;医院的医生主动把盐水瓶开好,放在医院大厅里,让方一禾一去就能拿到;公交车司机也告诉她,‘无论多赶,都不要着急,车上的人都知道要等你’;大家的关心如此巧妙,我根据书中的内容模拟了一个微信聊天群的场景。”
“当时我在《周末报》当记者,我听到这个孩子的故事,我到青岛去了。我看了三天,这个小孩永远都在奔跑,我看着都累,我问她‘你为什么要跑’,她说‘我不累,我是为妈妈跑的,我跑就说明我妈妈还在,我要是不跑,我妈妈就没了,我宁愿为妈妈跑一辈子’,这个孩子刚刚9岁,9岁的孩子看起来什么都不懂,但是只要生活需要,命运需要,她立刻就能站起来,这是人的本能,不管她是成年人还是少年。”祁智老师讲起曾经的故事依然感慨万千,讲到动情处甚至哽咽:“妈妈不想成为孩子的累赘,想过自杀,方一禾说‘妈妈,我不累,我每天回家说‘妈妈,我回来了’,出门的时候说‘妈妈,我走了’,只要有人应我,这个家还在;如果没人应我,这个家就散了。只要有人应我,我就是女儿;如果没人应我,我就是孤儿’,父母的爱和陪伴非常重要,就这样方一禾的妈妈一直努力活着,支撑着女儿上完大学。”
“很高兴以这样的方式与大家交流,当看到自己的故事能给这么多人带来勇气与力量,我特别开心。当年,因为家庭变故,我一心想撑起这个家,照顾好妈妈。如今再看,这段艰难的经历让我收获了巨大的成长。现在的我也已经是一位妈妈,希望和在座的家长朋友们一起多多陪伴孩子,鼓励孩子,让他们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书的主人公方一禾的原型人物也发来了一段语音。
当天,初一(7)班史君奕、妈妈顾颖菁和班主任蔡莹分享了《北师大的先生们》的阅读感言;初二(2)班史之恒、爸爸史笑虎和班主任程旭辉分享了《打造学习型大脑:理论、方法与实践》这本书对于平时学习的助力;高一(3)班葛天颢、妈妈王姣和班主任刘宝嘉分享了《未来简史》的阅读体会;国高一(4)班李唯宁、爸爸李扬与班主任张育歌则带来了《科技想要什么》的关于未来人类与科技如何发展的深刻讨论,提出“科技是生命的延伸”……
通讯员 糜梦逸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摄影 新华日报视觉中心 刘莉
校对 胡妍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