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南京市小学思政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在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文鸿路校区举行。活动以“教研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为主题内容,以“智创未来课堂,解码文化传承基因链”教研主题为活动线索,通过教学示范、故事分享、专家引领等形式,共探思政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共绘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蓝图。
描摹新时代思政好课堂新样态
活动在《南京市各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巡礼》中拉开帷幕,回顾了近五年来南京市以及各区的教研实践历程。在扎实的教研实践中,全体思政教师共同探索思政好课的样态。南京市竹山小学郭淼老师执教《探秘中华古代文明》,以AI技术、金陵微校平台为载体,通过模拟文物考古活动,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源与发展,激发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戴嘉艺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了《寻访金陵记忆——我是家乡文化小使者》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展示,引导学生在“我是家乡文化小使者”项目化学习中深入寻访南京白局、秦淮灯彩、剪纸等非遗项目,小组合作展现项目式学习实践成果,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感悟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
探寻思政好教师专业成长新路径
教研赋能对于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江宁区教学研究室作为代表展示了区域小学思政课教研经验。
南京市上元小学王雨晨老师分享《从“视星等柒”到“蘑菇小花”——一位兼职思政老师的成长故事》,以兼职教师的视角,生动地讲述了在传承鲁洁教授教育家精神以及区域教研的引领之下,实现从边缘参与到深度卷入、从迷茫到坚定的转变,实现了思政教师身份认同,以一腔热爱思政教育的情怀不懈努力,追求专业成长。
江宁区东善桥小学顾敏、谷里小学魏伟、禄口第二小学汪丽霞三位老师讲述《苔花如米小 乡村绽芳华——乡村思政教师群像描摹》,向我们展示一群乡村思政教师用扎根基层的坚守与智慧,创新思政校本课程,探索乡村思政教育之路,为乡村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高远的蓝天。
江宁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峥嵘携手青年思政教师研修班学员代表,通过原创情景剧《成长圆舞曲——思政教师共同体成长记》,生动还原江宁区思政青年教师在“研修共同体”中的携手成长历程,展现青年教师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力量。
南京市齐武路小学校长邵丹丹讲述了作为一名思政专职教师,在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探索学校思政教育创新,以“行走的思政课”连结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助力学生成长的故事。齐武路小学师生代表通过原创舞台剧的形式,现场展演了活字印刷术项目式学习成果——《活字千年颂》。
引领思政教师专业成长新征程
江宁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宋翔呼吁思政教师争做“信仰的播种者、创新的破冰者、薪火的传递者”。近年来,江宁区以“课程改革—教师成长—学生发展”为轴心,通过校际教研同盟圈共享资源、多元化互动研修激活思维,形成“潜润课堂”实践样态,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经验,让思政教育如细雨润物般滋养学生心灵。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罗嫣才在发言中强调,未来南京市小学思政教研将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搭建更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与智慧碰撞,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拓宽思政教育的边界,让思政教育真正成为点亮学生心灵、照亮成长之路的信仰之光。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所所长顾润生充分肯定南京市小学思政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做法,他指出新时代思政育人应守正创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顾润生所长还提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增强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本次活动以“课堂示范立标杆、故事讲述传匠心、教研引领明方向”为主线,为南京市小学思政教师搭建了高质量交流平台。未来,区域教研将持续助力思政教师的发展,推动思政教育守正创新,让信仰之光照亮学生成长之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陶善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