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提升人居环境 擦亮幸福底色
来源:南京日报
2024-12-14 10:58:48

提升人居环境,事关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今年初,我市明确了“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民生实事项目系列清单。时值岁末,记者走进现场探访看到,“焕新”105个老旧小区、打造17处无障碍空间、整治10处积淹水点、改造5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等各项工程,均以高标准推进,将群众的诉求“嵌入”工程的每个细节中。

105个老旧小区“焕新”,颜值高宜居感强

【点位探访】廊亭、流水、彩色步道、景观雕塑、崭新的道路和外墙、有序的停车泊位……走进建邺区银轮花园小区,处处可感受到改造的精心。这个建于2000年的小区共有11幢35个单元。历经多年风吹雨打,小区不仅外墙渗漏水严重、绿化杂乱、道路破损、公共设施不足,也面临着停车位不足等难题。“近年来,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从重‘面子’逐步向‘重面子更重里子’转变,既要解决房屋外墙涂料陈旧脱落的外观,也更注重房屋渗漏水的处理、安防系统全面覆盖、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工程改造负责人介绍,根据居民最迫切的意愿,银轮花园除了着力改造道路、外墙、广场等看得见的地方,一些看不见的地方也没少花功夫,例如,对景观池底进行了防渗漏处理……

【实施推进】近年来,我市始终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清单,按照计划,2024年将改造105个老旧小区。

与往年一样,改造过程中,始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作用,与加强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做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加强施工过程管理,要求各区严把材料质量关、施工质量关、工程进度关,做好设计公开、内容公开、监督公开,按照精细化管理的相关要求,建立项目检查制度,避免偷工减料、施工质量不达标等情况发生。

此外,今年老旧小区改造过程更注重消防安全,105个老旧小区的消防设施均进行全面体检评估,重点改造了消防设施管线、安防系统等影响小区安全的消防基础设施。例如,位于秦淮区的淮海新村小区,在改造中通过对主干道及两侧“动手术”——路牙全线后退,依楼幢分布的部分单排车棚变成组合式车棚,将楼栋之间的主要道路拓宽至6米左右,让消防车和救护车可以顺利进出;同样,位于秦淮区的后标营38号小区,将主干道边占据很大空间的绿化景观池后缩,小区主干道由2米多拓宽至4米多,消防车和救护车进出也变得畅通无阻。

17处无障碍空间改造,让城市有爱无碍

【点位探访】“这个厕所既漂亮又贴心,如厕方便,洗手也方便。”12月初,在泰山路与河西大街相交处,市民周师傅第一次体验全新的无障碍厕所,忍不住点赞。厕所附近是地铁7号线、10号线中胜站,服务群体广泛。公共厕所整体上以蓝色马赛克瓷砖装饰,出入口公共洗手池环绕透明玻璃柱设置,在洗手的同时也能欣赏玻璃内种植的花木。

进入厕所内,门上的显示屏提示是否有人占用。而隔间内,不仅设有柔性防撞护角扶手,还安装了应急呼叫器。第三卫生间功能更多,为带娃家长准备了儿童护理台、宝宝座椅,连洗手池、马桶都有儿童版。而无论是服务成人还是儿童,都贴心地配置了扶手。在厕所用具柜内,还放置了医疗用品、拐杖、雨伞等便民用品,为需要的市民提供帮助。

记者了解到,泰山路沿地铁7号线站点走向,分别在与河西大街、奥体大街、雨润大街相交处打造了3处无障碍公厕。这些厕所门前均设有盲道,入口或与道路平齐或设置小坡道,让特殊群体无障碍进出。

【实施推进】去年5月底,南京首座无障碍花园在玄武湖落地,受到广大残障人士的欢迎,也营造了共同关心残障人士的爱心氛围。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基本公共服务的便利,今年,我市将公共空间无障碍改造纳入民生实事任务,计划改造9处设施。为此,市建委牵头编制《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为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通过示范项目引领,让无障碍设施覆盖城市每个角落,以“无碍”促“有爱”,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名片。

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全市目前已完成17处公共空间无障碍改造,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我们聚焦特殊人群,在公园绿地、公共建筑等地增设无障碍设施,满足他们的需求。”市建委建设一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例如,在聚宝山盲人定向运动训练场地,打造了各类无障碍设施,包括坡道扶手、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车位、无障碍引导广播等,让视障人士能安心在公园里享受自然,锻炼身体。

10处积淹水点整治,告别“逢雨就淹”

【点位探访】眼下,南京又紧锣密鼓地对今年汛期出现的积淹水点进行研究,以确定新一年度积淹水点整治任务。“扬子江大道、热河南路周边片区等过去‘逢雨就淹’,今年,整治工程发挥重要效用,‘老大难’终于‘摘帽了’。”排查过程中,相关人士边排查边感慨。

记者今年曾在汛期几次强降雨中前往扬子江大道、热河南路周边的姜圩路小区等,现场所见正如上述相关人士感慨的一般——实现了“雨停路清”。

据悉,在今年扬子江大道(应天大街—河西大街)积淹水整治工程中,为解决奥体大街地下通道处积淹水点,工程施工中将西侧人行道位置原直径400毫米的雨水管扩建成直径600毫米,奥体大街南北两侧的过路管道也同时扩建为直径600毫米、800毫米;为解决河西大街处积淹水点,工程一方面将西侧人行道内原直径400毫米的雨水管扩建为直径600毫米,另一方面,对河西大街匝道低洼点路面抬高了30厘米。另外,为进一步增加此段收水能力,沿线还增加了90多组雨水箅子。

在热河南路积淹水片区改造中,不仅在梅家塘边新建了一座雨水泵站,让热河南路片区雨水经梅家塘雨水泵站调排至梅家塘后,进入南闸泵站前池,再机排至外秦淮河,不再与地势高地区排水争空间;同时,还对梅家塘实施了清淤扩容,水域面积由800平方米增至1200平方米,容量由480立方米提至4600立方米。

【实施推进】恶劣天气条件下,许多城市都会遭遇“逢雨就淹”的难题。但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城市“淹不起”,也“淹不得”。将“积淹点”当作群众的“闹心点”,近年来,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聚焦百姓的“急难愁盼”,将“积淹水点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从最难处入手,向最好处努力。

市水务局相关人士介绍,按照“积水深度达15厘米,积水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标准,按照“一点一案”原则,将扬子江大道、热河南路周边片区、石头城路等10处因地势低洼、排水系统不完善、收水能力不足的积淹水点的整治,纳入2024年南京民生实事项目清单,通过雨水管道改扩建、雨水箅子及排口改造和修复、排水泵站改造等工程措施,提高管网排水效率,有效提升了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已完成整治的点位,今年汛期未发生明显积淹水现象。

今年,我市水务部门还按照先急后缓、保障重点原则,优先安排漏损严重、影响范围广、居民反映强烈区域的供水管网改造。在改造过程中使用球墨铸铁管、钢管等高质量管材,提高管网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减少因材质老化导致的漏损问题。截至11月底,共计完成老旧供水管网改造69公里,提前、超额完成年度50公里的目标任务。工程实施中,为避免重复开挖,我市始终加强统筹规划,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和燃气管道等更新改造项目,同步推进供水、雨水管网敷设,力求在保民生和保出行两方面做出最优解。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