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挽救26家困境企业,常州中院发布破产重整典型案例
来源:紫牛新闻
2024-12-11 20:59:04

破产重整制度,又称企业再生或破产保护制度,是在法院主持下,专门针对可能或已经具备破产原因但又有维持价值和再生希望的企业,帮助其摆脱财务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法律制度。12月11日,常州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常州市法院破产重整典型案例(2021-2023)》,总结常州法院近年来破产重整工作情况,充分展现重整机制在拯救危困企业、盘活市场要素、促进转型升级、化解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2021年至2023年间,常州全市法院利用破产重整机制挽救了26家企业,成功化解不良债权近70亿余元,盘活土地、房产超100万平方米,保障了700余名职工就业稳定,已为地方财政创造税收7000余万元。今年以来,常州两级法院已审结破产重整案件7件,另有18件正在办理,挽救企业数量有望达到前三年总和。

此次发布的江苏华光电缆电器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案,七个月见证新能源企业重生,该案同时入选2023年度江苏法院破产审判十大典型案例。江苏华光电缆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唯一一家持有核电缆与电气贯穿件两个系列产品的核电设计和制造资质的民营企业。近年来,由于为股东提供巨额担保,该公司陷入经营困境,于2022年10月向常州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法院初查后发现,该企业为新型电力装备企业,系常州市新能源产业集群企业成员。为此,经开法院迅速启动企业破产府院联动机制,主动对接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产业布局要求和公司特色优势,指导管理人制定投资人招募方案,并通过全国性平台公开招募。借鉴“专家辅助人”机制,组建由国内著名电缆专家主持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召开有地方政府代表、职工代表参加的评审会,由意向投资人现场答疑,公开、公正评审投资方案,最终选择与华光公司产品互补、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作为战略投资人,合力打造新能源产业“发储送用”生态全链条。此外,经开法院加强与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全面完成纳税、市场监督管理、司法、金融信用信息等领域的信用修复,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短短7个月内,华光公司累计清偿债务7000万元、获得生产经营资金投入近亿元,并对25项生产线进行技术审计改造,企业产品线也由单一“送能”转向“送、储”并行,经营布局拓展到全新的氢能、储能等清洁能源市场。重整成功后,华光公司的销售收入由2022年的2353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7650万元,2024年更预计可达1.46亿元。华光公司的涅槃重生,充分彰显了破产审判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新质生产力建设培育新动能的积极作用。

常州中级人民法院破产庭庭长王星告诉记者:“通过破产重整制度,华光电缆、国宇环保、永迈循环等一系列具有良好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经济效果的重整案件成功办结,一批涉新能源企业、小微企业、房地产企业得以保留资质、品牌、专利、市场等无形资产,成功实现腾笼换鸟、优质资源重构。”据悉,常州法院将进一步做好企业重整救护工作,完善市场主体挽救机制,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新能源之都建设、万亿之城再出发提供更为有力的法治保障。

通讯员 常法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奔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