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 有点凶也有点萌,镇墓兽的演变里看古人如何“大开脑洞”
2024-11-29 22:53:42

最近,连云港市博物馆一件隋代耀州窑镇墓兽因“撞脸”网红鉴宝博主而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镇墓兽,是古人放置于陵墓中用于压胜辟邪的陪葬品,也是古人挥洒想象力和创意的载体。在南京的博物馆里,就收藏展出有不同时代的镇墓兽,有的神秘威严,有的萌态十足。

在南京博物院,有一件战国时期的彩绘漆镇墓兽。它是一个长着长长的鹿角、吐出舌头的怪兽,形状神秘诡谲。专家介绍,这是楚文化独有的器物,一般陪葬于高等级楚国墓葬中。学界认为,彩绘漆镇墓兽与楚人巫术有关,功能上主要有镇墓辟邪、引魂升天两种观点,反映了楚人鲜明而独特的信仰观。

彩绘漆镇墓兽

河南博物院文博副研究员何娟在《护佑与威慑——镇墓兽的演变》一文中介绍,镇墓兽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春秋战国时的初创期,魏晋时期的初成期,北朝、隋的发展期,唐的鼎盛期。楚地的鹿角镇墓兽就是初创期的三个主要类别之一,从造型上被定义为“站立式”。

而南京六朝博物馆,一件六朝石灰岩镇墓兽高约20厘米、长近40厘米,体态似牛,尖鼻,大嘴,背有一条似锯齿状的脊毛,短尾,体型圆滚滚的有点萌。这件镇墓兽出土于南京栖霞区灵山南朝大墓,是魏晋时期流行的“行走式”镇墓兽的典型代表。

六朝石灰岩镇墓兽

最近爆红的连云港隋代耀州窑镇墓兽为“蹲踞式”,该造型也一直延续至唐代。在南京博物院就有一件唐三彩镇墓兽。它龙首马身,背生火焰,两翼齐展,蹲坐据地,怒目圆睁,昂首挺胸的形象,狰狞中透着威武。通体施黄、褐、绿三色釉,整个兽身用分区施彩和点彩的方式装饰,堪称优秀的三彩釉陶制品。

唐三彩镇墓兽

何娟指出,入唐以后,兽首镇墓兽与人首镇墓兽形体越来越高大,身上饰件夸张。中唐时期,镇墓兽似乎一夜消失,取代它们的是放置于墓室壁龛或各个方位的十二生肖、金牛铁猪等。从诞生到消亡,镇墓兽的存续时间长达1300余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