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观众,请沿围栏排队,出示手机中预约成功信息界面!”“手持身份证或二维码,有序进入场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自3月21日恢复开放,实行实名预约免费参观,为期三天的清明假期,馆内经受了清明展区预约观众名额上限饱和运行下的考验,3天共有16131人次观众实名预约进馆参观:4月4日5428人次,4月5日5724人次,4月6日4979人次。
在疫情防控的情势下,在公安部门和属地的支持下,纪念馆周密制定“防疫+预约”模式预案,提前做好演练,实时精准施策,清明期间观众实名预约参观秩序井然。这也是纪念馆首次在精准大数据实时指导下的清明观众接待。现在,纪念馆已开始准备五一长期:我们做好疫情防控,你们记得实名预约!
去年清明超13万人“接长龙”到馆
今年实行”实名预约”,确保安全有序
往年清明小长假,观众在高峰时段,现场排队等待超过两小时。去年清明节三天超过13万观众“接长龙”到馆参观,纪念馆去年就此展开问卷调查,不少观众呼吁纪念馆,启动预约模式,提升参观体验。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经过近半年的调研和准备,纪念馆自今年3月21日开馆起全面实行实名预约参观模式。这是纪念馆自2004年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16年来运行模式的一次重大调整。纪念馆领导班子和业务部门反复研究工作预案,多次召开预约运行计划过堂会,开展实地全流线勘察。主责业务部门从观众视角出发,对网上预约参观---出示相关证件---测量体温----出示“苏康码”----入馆参观等进行全过程多次模拟演练,在反复演练中不断调整工作细节。尤其对观众预约服务中心、安检口等重点岗位的运行细节反复琢磨,确保疫情下观众参观的安全性、有序性和体验度。
馆领导全流程检查演练工作
建邺区领导组织相关部门来馆召开专题会议
按照《旅游景区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文件要求,纪念馆采取分时段、间隔性办法,科学控制入馆观众流量,限定南京大屠杀史展区、“三个必胜”专题展区,以及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名额上限分别为5000人/日、3000人/日、200人/日。三个展区瞬时人流量上限分别为500人、300人、30人。当入馆人员较密集时,采取加设预检通道、加派一线验证人员、在场馆周边增加服务点逐级化解客流压力等相关措施。观众在前期预约时,自主选择当天四个参观时间段。预约时可实时看到当天各时段已预约参观人数,避开人员参观高峰段。
每天320人在岗,还有70名志愿者
每隔15分钟消毒一次
清明期间,馆内每天有纪念馆馆员、安保、物业等320人在岗、紫金草学雷锋志愿者70人。场馆提前配备近百块参观提示牌、12个扩音喇叭,及时做好观众指引工作。公安部门和辖区也大力支持,派驻了公安和辅警110人负责场馆外部的安全。
为保障疫情期间参观安全,预约观众入馆除了通过媒体提示提前预约,现场要经过五个服务点,以逐级分流现场预约的压力。以参观南京大屠杀史展区为例——
第一次服务:地铁2号线云锦路站口和纪念馆停车场出口设置服务台,提示和指导观众提前预约。
第二次服务:在观众前往场馆入口的沿途,设置服务中心和服务台,再次提示和指导观众提前预约,减少入口处的压力。
第三次服务:设在观众预检口。所有观众须出示预约成功的界面信息方可进入。预检口侧设服务点,指导观众实名预约。
第四次服务:设在1号门入口。观众须出示身份证或从观众预约服务中心换取的入馆二维码,检验是否正确佩戴口罩,并通过体温检测(如有体温≥37.3℃或有咳嗽、气促等异常现象者谢绝入馆)。进入后还须将随身携带的箱包通过安检机检查,打火机、酒精等违禁品禁止带入。
第五次服务:设在公祭广场入口。指导观众出示“苏康码”或“宁归来”,方可入馆参观。
在观众入馆通道,每隔10米就有1个高音喇叭,提示观众准备好相关证件,有序入馆,避免排队。
纪念馆客服人员每隔15分钟,就对预检口围栏等观众频繁触碰的区域进行消毒。保洁员每天巡馆消毒至少7次。展区内,围栏、楼梯把手、电梯扶手等观众接触较多的地方都是重点消毒的地方。
“享受和平,不忘过去”,
省内及周边省市观众占多数
由于疫情期间不接受团队预约,根据大数据分析,清明期间来纪念馆参观的全国各省市的观众都有分布,比较多的是周边的安徽、河南,以及江苏省内其它城市的散客。
清明当天早上8时30分,纪念馆员工和部分观众一起参加了升旗和下半旗仪式,共同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清明期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幸存者家庭也陆续来馆凭吊,纪念馆和援助协会提前做好预案,确保做好贴心服务。
4月4日上午10时,防控警报在纪念馆上空响起,观众驻足在公祭广场,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78岁的林先生和老伴从新疆来到江苏,在女婿陪同下,第一次来到纪念馆参观。他说,自己七八岁时就听大人讲南京大屠杀历史。“我女儿嫁到江苏张家港。我们早就想来纪念馆看看。到江苏,一定得来这里。”林先生说,“我们这代人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享受了和平的生活,不能忘记过去人的苦难,他们所付出的生命代价。”
“南京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年?”“1937年。”“这里相片上的人,都是谁?”“都是那场暴行中的受害者。”……6岁的小轩羽跟着爸爸、奶奶等亲属从安徽来到纪念馆参观。小轩羽进入《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厅后,接连问了爸爸好多问题。爸爸耐心讲解,他说:“我当过兵,知道国泰民安来之不易。我带孩子来这里学习历史,希望他从小牢记民族的伤痛。”
纪念馆已开始准备五一长期:
我们做好疫情防控,你们记得实名预约
“今年清明虽还在疫情期间,但观众数量是今年开放后平时的一倍以上,且以外地观众为主。由于预案准备充分,我馆在防疫条件下实名预约参观的模式经受住了运行的初步考验,观众参观有序,现场肃穆。”纪念馆张建军馆长表示,今年清明节,纪念馆首次实现了精准大数据指导下的有序运行,为下一步场馆运行管理的精细化积累了经验。
清明小长假后,五一近在眼前,纪念馆将继续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完善和推进实名预约制度,为观众参观做好服务。再次提醒观众务必提前网上预约后再来参观,以免名额满后影响自己的参观计划。
4月5日下午,4个预约参观时间段均已约满,馆内贴出了当天约满告示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