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土为源,邀你在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中
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4年10月26日下午,《以土为源——当代视觉艺术生态作品展(首展·苏州站)》在寒山美术馆隆重揭幕。此次展览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指导,浙江传媒学院和寒山美术馆共同主办。
展览开幕式上,首先,由项目的发起人和负责人,浙江传媒学院教师,“一吨计划”发起人和创始人陈熹女士就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以土为源–当代视觉艺术生态展”进行相关介绍。随即,由联合主办方--寒山美术馆馆长及项目策展人之一布达先生就其如何带领馆方团队从内容策划、技术执行和项目管理的工作角度进行分享。之后,由参展艺术家代表宋陈女士和石玩玩先生分别阐释他们的创作理念和实践经历。同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专家郭志英先生从土壤科学的学术层面对展览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观点。
最后,主办方请全体特邀嘉宾上台,为本次展览集体进行剪彩开幕仪式。
开幕现场(剪彩嘉宾<从左至右>:苏州高新区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郭霞女士、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康修机先生、苏州高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周晓明先生、苏州高新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琴女士)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人类世”的使命感
“人类世”是本次展览的创作主题,展览集结50余位艺术家的130件多元媒介作品与艺术实践,以土壤材料、土地资源、生态维护、植物环境等视角导入,为观众带来一场贯通触觉、视觉和嗅觉的沉浸体验。
展览现场
土壤的多样性与分布式特点,为本次展览提供了源自大地深厚的灵感。展品分为四个不同的主题单元,从传统材料与技艺、民间工艺与文化遗产、视觉艺术中的数字媒体技术运用以及多媒介融合等多元视角,呈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次大型对话活动。不仅拓展了艺术表达的边界,更让观众从被动的接受者转为艺术叙事的参与者,在艺术鉴赏与互动中构建自我与作品的感知连结。
开幕式后,馆内组织了以“土壤生态学与艺术的融合:共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为主题的研讨会,艺术家、土壤生态学家、环境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等来自不同行业的人群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艺术对传播土壤科学知识和提升公众土壤保护意识的独特优势,并就跨学科合作中科学家和艺术家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探索。在思维的碰撞中,观众们进一步领会土壤的不同性质为艺术本身带来的灵感与生命,感受艺术对沉重的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生动具体的转化。
展品概览(按单元板块划分)
第一单元: 土壤的颂歌——传统与自然的对话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第二单元: 生态的织锦——当代艺术的多元探索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第三单元: 数字的田野——科技与生态的融合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第四单元: 土地的印记——社会现场与艺术的交织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科学与艺术的相遇
作为一次跨学科艺术展览,“以土为源”关注艺术审美与科普学习的结合,特别设置Soil Lab土壤实验室,将土壤科学的魅力引入公众视野,彰显科普特性及展出亮点。观众能在展区内使用显微镜近距离观察土壤中的微观世界。与此同时,展览还特别设计了土壤气味闻取体验,不仅让观众从视觉上了解土壤,更通过嗅觉感知土壤的生命力,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更直观、可参与的互动体验。
科普厅现场
科普厅现场
科普墙
科普墙
科普厅现场
指导单位: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主办单位:浙江传媒学院、寒山美术馆
支持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苏州高新文旅集团
可持续艺术合作伙伴:一吨计划
特别鸣谢:崇土文化
参展艺术家:(以姓名首字母排序)
岜農(瓦依那)、常蓝、陈平、陈小丹、程新皓、戈子馀、谷梓阳、郭志英、Hotaru Visual Guerrilla(胡塔如视觉游击)、胡为一、蒋声、贾志超、康青、康文峰、刘建华、厉槟源、李牧、龙盼、李树淡、刘真辰、李知弥、潘子申、任卫中、宋陈、沈瑞筠、石玩玩、沈也、孙月、唐浩多、王灬、JUJUWANG、王雁玲、瓦伊纳、武子杨/ Mark Ramos(马克·拉莫斯)、叶帆、余君、应歆珣、姚雨何、杨一行、Robert ZHAO(赵仁辉)、张文心、资佰、周晨、朱芳琼、诸葛瑞静、周林玮、张晓、赵玉、张钊瀛
项目负责人:陈熹
策展人:张婷、布达
展览工作团队:
策展执行团队:
顾轶、李雯琦、姚凯莉、胡项怡、张沛清
科普图解设计:
常蓝、蒋声、郭志英、余君
空间设计:
朱坤
平面设计:
缪鑫鑫、徐以枫
照明支持:
DLX驭韶照明设计
展览日期:
2024.10.26-2024.12.15
展览地点:
寒山美术馆(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太湖大道999号)
开放时间:
10:00-18:00
(17:30停止入场,每周一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观展预约:
扫描下方二维码点击公众号页面观展预约进行线上购票或现场购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