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无界 新质生长”为主题, “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将于9月27日在上海开幕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9-20 12:43:05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的“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即将在上海举办。作为推动上海建设世界一流“设计之都”的重要平台,本次大会将带来哪些创意设计和创新活动?9月20日上午,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女士介绍了大会的筹备工作最新进展和相关情况。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张英主任说,当前,上海正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设计作为产业链创新链的源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石,是构成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环节。上海自2010年加入联合国“创意城市网络”以来,创意设计产业蓬勃发展,“设计之都”建设成效显现。2024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主会期为9月27日至30日。主会场设在上海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全市各区全面响应。大会围绕“聚人、促产、兴业”目标,立足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定位,将进一步集聚全球创意设计资源,彰显时尚、年轻、新锐、技术与艺术相融合,打造世界级设计前沿风向标、创新策源地、新品首秀场。今年大会的主题是“设计无界 新质生长”。

一是构建全球设计合作交流平台

大会将架设融通中外创意设计产业的桥梁,学习世界前沿设计理念,讲好中国优秀设计实践。

大会凝聚全球智慧,通过开幕式、国际设计百人论坛等近50场会议论坛,将邀请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联盟(Cumulus)等设计行业组织,皇家艺术学院等顶级设计院校,阿斯顿•马丁、商飞、联影等领军企业,以及国际国内知名院士、大师和设计师近1000名,共享不同领域的设计理念、前沿技术和市场趋势,共同推动全球设计创新发展;大会将发布“设计之都上海宣言”,构建具有上海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设计话语体系。大会主场海外联动,在上海举办全球“创意城市”设计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秘书处将携16个国家30个创意城市的代表齐聚上海,分享创意设计驱动城市发展经验;展览特邀呈现意大利展区,中法设计师品牌合作展区,沃尔沃、欧莱雅等国际品牌展区;在海外与巴黎设计周、米兰时装周、中法品牌高峰论坛等联动,举办“上海•米兰”双城设计论坛、时尚秀等活动,展示上海设计和时尚消费新品,助力上海设计深度融入全球发展生态圈。

二是探索设计驱动新质发展之路

大会力求开辟新质生长新路径、技术转化新范式。策划“新质生长”主场展览,聚焦时尚和轻工领域,重点支持新锐潮品牌、青年设计师,集中展出智慧出行、国货潮品、智能终端、时尚家居等设计新品,以优质设计促时尚消费。

展览总面积约2万平方,品牌数近500个,展品数超3000件,新锐品牌占比约70%。激活优秀设计“头雁”效应,大会期间将揭晓2024“上海设计100+”全球竞赛名单并举办专题展览,名单从中国、美国、法国、意大利、巴西等19个国家2745件作品中遴选而来,入围产品已实现销售559亿元,预计产品生命周期内总销售将达5700亿元;同时,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将推出AI创新设计、绿色可持续设计、文化创意设计3个年度奖项。提供产业供需对接平台,将组织6个区创意设计产业的投资机遇分享会,发布波克数字设计中心、吉利上海设计中心等一批创意设计产业项目,总投资预计超300亿元;组织光明乳业、恒源祥、百雀羚等品牌焕新发布,华为、特斯拉等设计理念发布,阿科玛等新材料应用发布。此外,还将组织超100家各类设计中心和实体企业参加的供需对接会,促成签约合作;举办长三角高校设计人才专场招聘会,链接15所高校和200家以上知名用人企业来参与。

三是推动城市和生活处处有设计

大会坚持设计服务城市、点亮生活理念,推动“城市处处有设计,生活处处有设计”。举办ShanghaiGala时尚盛典和“衣尚东方”新锐时装秀;在户外广场打造设计嘉年华,设置创意市集和城市家具体验;园区内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推出“时尚宣言|香奈儿”等联动展。统筹布局全城联动活动,各区积极响应,如闵行以工业设计、嘉定以智慧出行设计、青浦以长三角时尚设计、金山以美丽乡村设计等主题开展分会场活动;各行业协会和文创园区推出一批精彩纷呈的设计展览活动。大会将推出“先进产业、时尚消费、美丽城乡”等多条上海设计探访路线,并发布首批工业地标和第二批工业遗产名录,组织工业旅游点预约开放,推荐时尚“打卡”地标,让来沪的国内外嘉宾和广大市民都能感受上海设计的热度、体验上海设计的精彩。

记者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设计之都大会将继续对公众免费开放,大家可以在大会官方微信小程序上进行报名预约,大会各项活动从9月27日一直延续到9月30日,其中“上海设计100+”专题展将保留到10月7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孝浦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