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 | 《老照片》:冲天雄鹰——缅怀抗日烈士杨一楚
2020-03-31 17:01:33

本文原发《老照片》第128辑,作者杨光。经授权转载。

冯克力 主编

2019年12月 山东画报出版社


杨一楚,1914年3月8日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县柏祥镇杨文贵的一个书香家庭,1934年从岳云中学高13班考入中央航校第六期。他是志航大队(以高志航大队长名字命名的第四大队)的一员猛将,曾击落日本敌机两架,1940年3月26日殉国于成都。他是岳阳历史上第一位抗战航空烈士。

近年来,我们虽然从多方面断断续续地收集到了他的一些信息,但从未见过他留下的只言片语,因此,我们也就无法踏寻他思想的踪迹和还原他二十六年的人生辙迹。今年七七事变八十二周年纪念日前夕,美国八个“常春藤”院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生物医学数据科学系高级统计分析员李忠泽先生发现了一批有关杨一楚烈士的珍贵史料,他历经曲折联系到我,并热情地向我提供了刊登在1936年出版的《空军》及《青年空军》1940年第2卷第1期的相关史料。我迫不及待地读完了杨一楚的十一篇日记遗作和两篇译文(可见杨一楚具有较高的英文水平)及六篇亲人、好友、战友们(妹妹杨宜春,好友万凤生女士,战友王名泰、郭耀南、湘琛、三三)的追忆文章。这些尘封了八十年左右的史料澄清了某些一直误传的有关他的故事。见字如见人,一位聪明、勇猛、伟岸、强健、阳光、真诚的空中勇士、模范军人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孩儿立志出乡关,日寇不扫誓不还

从杨宜春1940年写的《忆六哥——一楚》文中可以得知,杨一楚的性情是有点特别的。当他很小的时候,在家庭中即背着“小王爷”的诨名,即便年高的祖母对他也是失掉了约束力的。在游戏中,他常使得玩伴们哭笑不得,也使得旁观者们啼笑皆非。但他有一种魔力,使得一些玩侣,虽很怕他,又莫名其妙地感觉到不能离开他,一面恨他,又一面爱他,故无形中他又被他们称为“大王爷”。

读小学时,不知为什么学校令其退学,回家后妈妈严厉地责备他,不让他进屋,但他并不哭,也不向妈妈哀求,自己写了封悔过书诚恳地交给了校长。果然,两天后他又回到学校读书了,这让教职员工们刮目相看,从此更加倍地关爱他。身为湖南大法官的爸爸杨仲谦,看到他那么小就能想办法挽回败局,便下定了送他长久读书的决心。

他爱好诗词,酷爱各种体育运动,但他更喜欢在哲学与文学的海洋里泅游。1933年他考入了以数理和体育闻名的长沙岳云中学高13班,当时岳云中学仅招此一个高中班,校舍在长沙市原北门外沙湖桥蒋家垅。全班共有学生六十三人,全为男生(1934年这个班杨一楚、苏本诚和郭耀南三名同学考入中央航校,成为抗战飞行员)。岳云中学棒球队曾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的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田开在《建国前长沙的棒球运动》中称杨一楚是“棒球捕手名将”。

1939年春,杨一楚(右)和龚业悌同学(战友)摄于成都太平寺机场(龚业悌,1914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一个书香家庭,1996年12月29日在沈阳逝世。他曾担任国民党空军第四大队二十四中队副队长,单独击落日寇敌机三架,身负重伤三次。曾参加两航起义,生前将部分《抗战航空日记》捐献给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934年秋天,“航空救国”的高潮席卷全国,抗日的烈火点燃了每位中华儿女的热血。也就是在这国家危难之际,他突然跑回了故乡——他要报考中央航校,但报考必须征求家长的同意。而这,惊破了他父亲对他的期望之梦。毕业于北洋法政学堂(后并入南开大学)的父亲在心底里为儿子设计的前程是:在大学里念文科,从政,子孙满堂——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千年之轨。因此,虽然父亲一向很开明,但他投笔从戎的举动还是让父亲感到了幻灭。他这样劝慰父亲:“爸爸,您不要想到我仅仅是您私有的儿子,您要想到我也是国家的国民。”就这么轻轻的一句话,却掷地有声,荡气回肠,一个身处国难的书香家庭,谁都清楚这个决策的重量与担当!

九一八事变后,热血青年们如痴如狂地把身心投向了军旅,1934年全国有三万多人报考中央航校,初录取四百余名,后经过严苛的淘汰训练,最终只留下一百一十人当飞行员。杨一楚与湖南籍好友王名泰、郭耀南、苏本诚如愿以偿地成了中国空军的一批“雄鹰”!年轻的中国空军中很多飞行员只能驾驶着破旧的二手飞机,与强劲、精良的日寇飞机较量,但他们人人心怀以身报国的信念,个个拥有誓死捍卫民族尊严的意志。他们那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昂扬斗志,充盈在中国的处处天空;他们那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英雄气概,捍卫着中国的寸寸疆域;他们那种“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铮铮誓言,铸就了中国的空中长城!

1938年3月9日,杨一楚(右一)和龚业悌(右二)参加武汉保卫战时与龚业悌弟弟(左二)、妹妹(左一)在汉口中山公园合影。

冲天一怒图雪耻,亮剑原不为封侯

杨一楚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5月3日下午(指午后——编者注)十二点四十分左右,志航大队接到将有大批敌机进犯重庆的情报。”当时,他正在林悦雄家聊天,听到警报,他们一跃而起,跑回宿舍拿了风镜与手套就跑上了飞机。一点零五分点火起飞,他跟在郑少愚队长的三号机后面,侧边是战友龚业悌的二号机。他们在重庆上空爬升约三十分钟后,升至五千五百米高空处发现了敌机。当时我方飞机中仅有队长机配有无线电,各机之间无法互相联络,所以,队长只能通过摇动翅膀来指挥他们作战。

他一看,敌机黑压压的一片,以四十五架阵容的大编队超低空飞行,正在轰炸我们的机场航道。此时,他和战友们迎头俯冲下去,因为速度太快瞄准很困难,差不多只有十几秒的工夫,就有三架敌机从他的瞄准镜里逃跑了,他赶快开火,可是,发光弹却打在敌机的后面,他马上向右上方旋转脱离现场,虽然第一次进攻时没击落敌机,但他没有放弃。此时,他看见一架敌机正在冒着浓烟,就快要着火坠地了。

中日双方飞机展开了一场混战。发动机原本低沉的运转声音,在油门推满的情况下,变成了高频的吼声;原本就扣人心弦的机枪声,配上飞机在中弹后爆炸的声音,更让人们听了血脉偾张!当时我方的E-15、E-16飞机虽然比较灵活,但是在与敌机空中搏斗时,根本占不到任何上风,敌机轻轻松松地就能以高速摆脱我们的追击,然后反过头来将我方的飞机咬死。因此,我方飞机只有不断地通过急转弯来躲避日机的攻击,但是这种急转弯动作需要有高超的驾驶技术,否则会导致飞机不断降低高度,甚至撞击山头而造成更大的牺牲。

眼前闪烁着敌机枪口一明一灭的火光,耳边呼啸着敌机射出的子弹,杨一楚捕捉机会在敌机的正后方猛烈地攻击,马上又旋转移动到右侧后方,并加足马力追赶敌机,他追过了长寿,追过了涪陵。这时只剩下两架飞机一直紧追敌机不放,后来才知道另外一架是战友龚业悌驾驶的。此时,敌机的左后方又出现了一个中队,杨一楚想专门攻击这个中队,这时已到了成都东北的上空。在激烈紧张的战况中,他已然忘记自己已经连续攻击了三次,直到敌第二小队的一架飞机冒起了滚滚的黑烟,并很快坠落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飞机已温度过高,瞄准镜完全黑了,润滑油的温度超过125,压力减至2以下,分布器压力到了红线里面,声音非常难听,排气管冒着黑烟,油门开到最大也没有用······

他见无法再追下去,只得关了油门,调转方向沿江飞回来。飘了六七分钟,看见了涪陵县城,同时看见县城东有一片很大的沙滩。这时他估算还要几十分钟才能到达广阳坝机场,同时仪器无法恢复正常,这样再飞下去,发动机肯定要烧毁,后果将是机毁人亡。思考之中已过了涪陵,但他还是利用飞行高度折回于沙滩上空,想迫降下来休息一下。如果人机都没有受伤的话再起飞至重庆,但一定要等温度降低方可以再飞起来。他一面盘旋下来,一面选择地方,朝着坡度小而平整广阔的河道一边落下来,很幸运,只是沙滩上的鹅卵石将尾撑碰断了。他将飞机检查了一遍,发现机头上润滑油喷掉了很多,机身上中了几颗子弹,但未击中要害部位。

他找到当地的老百姓,问此地有无电话,老百姓告诉他河对岸是军用机场,其防空监视哨里就有电话。他坐划子过河,打电话到涪陵县政府,请求代他发电报至广阳坝机场和打电话报告情报队,并请其再报告至防空司令部。

第二天早晨,他没有等来司令部的汽划子,待到午后只好乘滑竿进了县城。他的英勇事迹在涪陵县一时广为流传,该县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却让他深感惭愧。次日早晨各界爱国人士正在欢送他归队时,空中又一次响起了防空警报。这声声警报,划过了长空,刺破了苍穹,如吹角连营,又触发了他捍卫民族尊严的“发动机”!他顾不上休息,归队后又冲上蓝天,与战友一起投入与日军的战斗中!

1938年4月18日,参加武汉保卫战作战间隙杨一楚(后排左三)与战友们在长江岸边合影。

大耻未雪身先死,长使后人泪满襟

王名泰在他的《含泪话英雄》文中写道:“1940年3月26日的早上,成都郊外的上空,薄薄地笼罩着一层灰白色的雾,带着寒意的阴风,一阵阵地在宇宙中东侵西袭着。像这样一个可怕的境遇,谁都觉得战栗而畏惧,一个练习作战和试飞的双重任务,也就在这个悲凄的时候,忽然地加在杨一楚的身上。他毫不犹豫地在这个悲凉的时候,把这艰难的任务勇敢地扛上肩头了。起飞、升空,接着就是两个筋斗,就在飞机剧烈上升之际,飞机翅膀骤然破裂了,他随着这破裂了翅膀的飞机,似流星划过天际一般,惨烈地陨落在天府之国的原野上。”十分钟后,战友们赶到现场,看到那躺卧在机场外破碎的飞机和惨不忍睹的一楚,每个人的心都碎了······

这架一楚试飞的飞机,大约是七年前生产的,性能老化,机身破旧,理论上已经不能使用。可是,当时中国财力十分困乏且工业十分落后,中国空军就不能不采取这种冒险的方法来训练。一楚为了中国的前途、民族的尊严、军人的操守,光荣地牺牲了。国家蒙难,民族存亡之际,先烈们以他们的忠义,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音符,谱写了中国空军在极其困难中拼力奋斗的抗战史诗!

杨一楚的堂兄杨克伍,亦于1943年5月1日在空战中殉国于贵阳。成百上千名的中华空中勇士们,他们把每一次冲天而起,都当作了诀别,他们每一次与日寇飞机搏斗,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活着归来。“他们在国家危亡关头,用拼一己之死而求得国家的复兴!”(万凤生女士《悼一楚复苏先生的一封信》)

杨一楚,你的热血没有白流,你的英名已被永远地镌刻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你的事迹也被陈列在抗战纪念馆,永励后人不忘国耻,自强不息!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