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聊吧 | 面对以爱为名的伤害,可以说“我不原谅”吗?
2024-09-03 11:15:28

热映电影《刺猬》中,王俊凯饰演的周正成年后在面对母亲那句“你能原谅我吗”,坚定回复“我不原谅”,给观众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不原谅”在社交平台刷屏。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影中的周正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个例。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电影中的周正喊出“不原谅”,是对他自我完整人格的保护。他的成长经历,对现实中的亲子关系有一定参考意义。

【现象】

“我不原谅”刷屏 观众共情:“做自己”

电影《刺猬》里,处于青春期的周正因为口吃和学习成绩等问题,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连留了两级。为了治疗他的口吃,父母从针灸到迷信请大师等方式都用了,没有效果之外,还对周正造成了二次伤害。父母粗暴的教育方式,也让他内心抗拒不已,苦闷无从排解。

周正的姑父王战团也是家人眼里的“怪人”,似乎有臆想症,向往太平洋却被关禁闭,甚至模仿《海底两万里》中的飞鱼,插上大葱试图飞翔。王战团看着挺疯,可很多时候他又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清醒、睿智和理性,棋艺高超,坚持自我,向任何人介绍都是“我叫王战团”,拒绝被家庭关系所定义。

这样的王战团成为周正生活中的一束光,周正被鼓励去追求梦想,后来周正考上大学,当了海员,去了远方,7年后带着怀孕的妻子归家,他跟母亲说:“你们都把我当病人,只有王战团把我当正常人。”母亲泪眼婆娑地问他:“你能原谅我吗?”他坚定地说:“我不原谅”。

这句话引发很多网友的共鸣。他们表示,“王战团和周正是别人眼中的异类,却是彼此心中的知己,只有他们才真正明白,做自己,没病!”

有网友表示,“我不原谅,我不能原谅。哪怕最后焊死我自由的阳台已经爬满鲜花,下在我少年时的那场暴雨也从未停止”。周正的母亲一定是做了很久的心理准备才向周正问出了“你能原谅我吗”这句话,父母总是觉得在亲子关系中自己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那一个,轻飘飘的一句道歉又或是行李箱里塞钱的一个“低头行为”,就可以将孩子所经历的所有痛苦一笔带过。但不是这样的,凡走过必留下痕迹,在受到伤害后,哪怕这个道歉来自父母,我们也可以选择不原谅。生活不会将我们卡住,父母的爱或是苛责也不会,远方的汽笛已经响起了,向着心中的大海出发吧。

有网友说,“我不原谅”被封为年度台词,是因为这句话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激起了那些在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或许曾经的伤痛在逐渐淡化,但它依然会在心里某个位置留下痕迹,受伤的我们可以选择放下,但伤痛仍在。希望我们打破妥协,活出自己的人生。”

有网友发文说:“父母以爱为名的伤害,我有不原谅的权利吗?面对不擅长表达的父母,他们的行为给我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我们是否必须选择原谅呢?只有通过原谅才能证明自己长大了吗?不原谅就是不理解、不包容、不体贴吗?”

还有网友说,“我不原谅”,这四个字,把“父母都是为你好”“你长大就懂了”“他们是爱你的,只是用错了方式”等等这些中式家庭关系里家长伤害孩子的借口一举击碎,“时间治愈伤痕,片中王俊凯用近乎漠然的态度说出了这句话,不同于少年时的叛逆和慌张,能感觉到他对需要道歉的坚定”“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就像冬天打湿的棉袄,脱下冷,穿上也冷”。

【心理专家解读】

两代人仿佛生活在不同世界,彼此需要边界感

影片中,周正说出“我不原谅”,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即使再愤怒,我们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也会劝阻自己说,这是一种失控和不礼貌的行为,会让这段关系变得尴尬。

所以,当我们听到有人理直气壮地说“我不原谅”时,会为之一颤,原来我们不仅能够选择不原谅对方,还能把话说得这样有底气。而说出这样的话的人,一定是自信、勇敢并懂得爱自己的。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说起。小孩不懂如何保护自己,但又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当父母预见孩子有危险,就会做出阻止、教育等,这是亲子必须的互动过程。

当孩子逐渐成年,加上多年学校教育,他们开始具备适应社会的基本常识。那为什么这时孩子跟父母之间的矛盾反而会越来越多呢?

从我遇见的一些个案分析来看,这些矛盾通常是父母的控制程度与孩子自我成长的需要之间有差异而导致的。尤其孩子到了青春期,逐渐形成独立人格,对人对事有了自己想法,但同时生活上又得依赖父母,无法完全脱离父母,这是孩子比较常见的矛盾心理。

这种情况下,有些孩子选择妥协,他们的“叛逆期”可能会延迟到成年以后,而这种叛逆可能会来得更猛烈。相比之下,父母更懂得尊重孩子,孩子自我发展更好,就可能不会出现“叛逆期”。

如果父母懂得孩子的内心,有时间有耐心关心孩子,那么亲子关系会比较和谐,即使有想法不一致的地方,也能妥善平和地沟通化解。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亲子关系都很和谐,都能处理好这种关系。

反之,控制型父母喜欢替孩子做主,时时要求孩子听话,其实是剥夺孩子的成长自由,看上去处处是“为你好”,其实潜台词是“你不行,你不对”,长期发展下去,会影响孩子的人格稳定发展。比如,有些孩子因为害怕失败而失去现实中的学习机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一做就会错,畏首畏尾,这些通常都与不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关。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也是缺乏自信的,像成长的翅膀被剪短了一般。

在我接触的咨询案例中,不少成年人原先是因为工作、婚姻问题来进行心理咨询,但聊着聊着,他们最后都会将原因归结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上,比如,父母过多干涉子女的婚恋,使子女婚姻承受很多压力。其实,选大学、找工作、谈对象结婚等,都本该是孩子自己做决定的事情。

如今社会进步,两代人仿佛生活在不同世界,彼此相处特别需要保持边界感。

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强加于人,认为只有自己是对的,这种强迫观念即使以爱为名,也是无形“枷锁”,让人窒息。

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犯错就是成长的最好机会。很多家长应该看到,孩子犯错后,如果继续指责、批评,可能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适得其反。如果家长能更加包容,安慰孩子并帮助他们一起去寻找解决办法,那么,孩子就能在犯错中增长更多智慧。

周正的经历,对现实中的亲子关系有一定参考意义

说到影片《刺猬》中的“我不原谅”,这是周正对完整自我人格的保护,是他在心理上真正与父母分离的需要。虽然这是一个个例,但对现实中的亲子关系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孩子小的时候,需要被保护,担心失去父母的爱,所以不敢反抗,但长大后需要被尊重、独立成长和自我实现,这是他人永远无法替代的。

亲子间的冲突和伤害,其实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机会,不要害怕,需要真诚沟通,吵一架也是沟通,以此增进了解彼此的真实需要,并调节认知,对界限感构建更清晰认识,继而促进和谐相处。

所以,人和人之间最好的关系,应该是和而不同,尊重彼此差异,但还能相互关心和爱护。

作为父母,应做好孩子的心灵归属与港湾,即使长大的孩子,仍然需要父母的爱,也许就是一顿饭的相聚,彼此温暖和照耀,足矣。

作为成年人,应该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不是那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从心理上与父母分离,首先要独立自强,自己的事自己决定,不能再依赖父母替自己解决生活困难,对父母的帮助心怀感恩,但同时也要学会善意拒绝。相信心理强大的人,一定能让自己飞得更高更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