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法院探索《预查废证明》,供金融机构作为核销不良债权凭证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8-26 17:45:03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讯(通讯员 陈亦曼 记者 万承源)“现在法院能出具《预查废证明》,让银行无须进入执行程序就可以处理不良债权,不仅便捷高效,而且大大节约了银行的成本。”日前,某银行负责人为苏州市吴中区人民“预查废”机制点赞。该院积极探索“预查废”机制,近期在2起金融借款纠纷执行立案过程中向金融机构出具《预查废证明》,由金融机构将该证明作为核销呆账依据。

某银行于2024年8月15日就一起信用卡纠纷向吴中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人员在收到执行申请书后审查发现,被申请人卜某有大量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此前已有他案债务被强制执行,名下房产也已于2019年被拍卖偿债,全市法院共有28件案件均因无财产可供执行而被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经与银行代理人沟通确认,对方表示本案中亦无任何财产线索可以提供给法院。8月19日,吴中法院出具《预查废证明》,载明:“被申请人卜某因其他金钱债务纠纷在全市法院有28件作为被执行人案件,因确无财产可供执行,上述28件案件已被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特此证明”。

据介绍,法院在审查涉银行不良债务诉讼和执行立案过程中,预先审查甄别案涉债权是否属于呆账(废债),发现涉案债务人在其他案件中作为被执行人且该案已因“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法院据此出具《预查废证明》,无需再进入诉讼或执行程序,金融机构可直接将《预查废证明》作为不良债权核销依据。

法官介绍,《预查废证明》的适用对象仅限银行等银行业、金融业机构组织。目前,吴中法院《预查废证明》适用案件类型主要包括涉案标的额在50万元以下、保证人少于2人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信用卡纠纷案件。

法官同时提醒,《预查废证明》仅为法院提供给金融机构核销不良债权的凭证,并不意味着债务人不用偿还欠款,也不代表金融机构放弃债权追索权,债务人仍应当依法、诚信履行还款义务。在执行立案中出具《预查废证明》后,一旦发现债务人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金融机构可以继续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在诉讼立案中出具《预查废证明》后,如他案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或银行发现财产线索的,可通过督促程序等方式确认债权并进入强制执行措施。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