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股上市的“洗衣液第一股”蓝月亮集团近日发出盈利预警公告,2024年上半年预计亏损6.65亿港元。截至8月8日收盘,蓝月亮集团股价报1.86港元,相较于上市初期的最高点,总市值累计蒸发超1000亿港元,创始人财富在短短3年内累计暴跌550亿元。
近日,在港股上市的蓝月亮集团(06993.HK)突然发出盈利预警,2024年上半年销售额增长不少于38%,预计亏损6.65亿港元。对比去年同期,亏损同比扩大295.8%。截至8月8日收盘,蓝月亮集团股价报1.86港元,再度逼近上市以来的最低点,相较于上市初期(2021年1月)的最高点累计跌幅超90%,总市值累计蒸发超1000亿港元。
对于亏损原因,蓝月亮集团在公告中称,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增加被销售活动增加导致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所抵消,尤其是由于推广新产品、拓展新电商渠道及品牌建设的业务。据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的整体销售额录得同比增长不少于约38%,公司在新电商渠道所取得的销售额更是同比大幅增加约4.5倍,其中,公司的一款明星产品在618的单场直播中卖出1000多万瓶。这意味着,蓝月亮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蓝月亮疯狂砸钱搞营销,销售规模是做大了,但忽视了净利润。比如618大促中蓝月亮的销售火爆,大都是靠“花钱买流量”支撑起来的。说穿了是“赔钱赚吆喝”。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梳理同花顺iFinD资讯发现,自上市以来,蓝月亮集团的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营收增长放缓,净利润连年下滑。2020年至2023年,其营收分别为64.23亿元、69.73亿元、72.91亿元、67.18亿元,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01亿元、9.31亿元、5.61亿元、2.98亿元。可见,蓝月亮集团的增收不增利窘境已持续多年。通过梳理其财报数据,不难发现,销售费用一直都是透支利润的主要原因之一。
知情人士表示,洗衣液行业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为争夺市场份额,各大品牌不遗余力地营销,包括砸钱请当红明星代言、降价出圈等,使得营销费用居高不下。
据蓝月亮官网称,蓝月亮集团主要从事家庭清洁护理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公司的产品涵盖,衣物清洁卫生护理、个人清洁护理及家居清洁护理三大品类。蓝月亮洗衣液连续15年、洗手液连续12年荣列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
其实,蓝月亮的第一款产品是强力型油污克星,后来才陆续上线洗手液、洁厕液。2009年初,蓝月亮宣布进军洗衣液市场,并斥资2亿元签约奥运冠军郭晶晶代言,蹭上其热度,一举成为洗衣液市场头部品牌。蓝月亮也因此被消费者称为“中国版的宝洁”。2020年年底,蓝月亮集团成功登陆港股,上市之初,其股票受到市场资金追捧,股价一度涨至19.16港元,对应的最高总市值一度超1123亿港元。受股价飙涨的推动,创始人罗秋平、潘东夫妇的身价亦大幅飙涨,2021年,罗氏夫妇首次登上《胡润全球富豪榜》,财富达到650亿元,排在第240位。
然而,随着蓝月亮股价的持续暴跌,罗秋平、潘东夫妇的财富急剧缩水。在2024年的《胡润全球富豪榜》上,罗秋平、潘东夫妇的财富仅剩100亿元,排名暴降超2000名至2418位。以此计算,在短短3年,这对夫妇的财富累计暴跌550亿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范晓林 实习生 董馨怡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