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扬州传统修脚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统医药类)。代表性传承人有陆琴(国家级第五批)、许永春(扬州市第四批)、陈继东(扬州市第五批)、王建军(扬州市第五批)。
修脚起源于汉,发展于唐宋,至明清时期兴盛,出现了专职“修脚人”和“修脚处”,一部分修脚师在浴室修脚,逐渐成为扬州传统老浴室的特色服务。民国中期,扬州修脚界自成六大流派,标志着扬州修脚已经形成了独特且完整的技艺体系。新中国建立后,修脚师的劳动和技能逐渐得到应有的尊重。
扬州修脚术属“中医外治”,有病治病,无病保健或休闲。扬州是一座典型的休闲城市,修脚业极为繁盛,素有“中华修脚刀之乡”的美誉。闻名全国的“扬州三把刀”,“修脚刀”便是其中“一把刀”,指的是扬州修脚术。
扬州修脚,亦称足医,俗称扦脚,广义还包括刮脚、捏脚,是指修脚师通过望、问、触、摸,使用专用刀具,运用修脚技术,辅以适当中药材,对脚部进行修治的一种医疗技术。人们认为“足为人之根”,人走路长久,极易生足病,如不及时修治,则有损健康。
修脚工具
扬州传统修脚术作为南派代表富有委婉细腻、修治并重、健身祛病的特色。扬州修脚的全套修脚刀分为大、小两套,大套12把,小套6把。刀型不同,用途各异。
扬州修脚师傅们持刀有“捏刀”“逼刀”“卡刀”三法;持脚有“支、捏、抠、卡、拢、攥、挣、推”八法;刀术有“捹”“断”“片”“劈”“整”“挖”“起”等八法,刀刀有术,形成套路,以72刀半而著称。刮脚刮法多变,祛除趾间老皮、死皮;捏脚,通过毛巾着力于脚趾间、足掌,运用撩、捏、拖、挤、揉等手法,刺激神经末梢,消除瘙痒,使人愉悦。修脚师巧用指力、腕力,讲究出手轻、捹得平、铲得圆、断得净,不老不嫩,刀路清晰,刚柔相济。其流程如行云流水,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因病而宜。
现场教学
上世纪90年代,许永春在上海济南浴室学艺,先练基本功,一是练手腕,每天正手、反手各摇50次,摇到手腕十分灵活;二是练指尖;三是练刀功。修脚人,腕功、指功、刀功一样不能缺。为提升技艺,许永春慕名来到扬州,2019年许永春拜陆松林为师,学习中医经络、人体反射区、人体穴位等知识,熟练掌握了修脚、刮脚、捏脚技术,刀功娴熟自如,技艺上做到稳、准、快、轻、柔五个字,形成锛得平、修得圆、铲得光、拿得净的修脚特色。2015年,许永春获得全国修脚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开办了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修脚工作室。2023年获“扬州工匠”荣誉称号,成为扬州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修脚大师。
传承人陈继东
陈继东是虹桥坊的修脚大师,许多外地游客会慕名前来体验修脚术,陈继东在多年的修脚过程中发现,频繁换刀,会使得顾客体验停滞。陈继东通过不断的尝试,发明了弧形大刮刀,一把刀集合了五把刀的功能,有效解决了这一困扰。作为年轻修脚师的代表,陈继东决心要将修脚技艺发扬光大。
传承人王建军
王建军,17岁时专门到清华池培训班,学习解剖学、药学、拿刀手法等知识。经过十几年的磨炼,如今的王建军已经成长为清华池的高级技师,荣获的各大小奖项不胜枚举。
1988年,传承人陆琴成为扬州浴室里的第一批修脚工,经过磨炼,掌握了修、刮、捏各种修脚技巧。她将传统的修整脚提升到修护脚的层面,开创了脚部修护。她修脚“稳、准、狠、轻、快、柔”。出版了《修脚保健技巧》《陆琴脚艺》等专著。2002年,陆琴创办了脚艺职业培训学校,每年输送大量修脚专业人才。陆琴,是中国修脚技师中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2007年,陆琴当选全国沐浴行业形象大使,2009年荣获中国沐浴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奖,并一直致力于扬州传统修脚术的传承与发扬。
修脚术全国非遗传承人产业联盟启动仪式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传承人齐聚扬州,参加首届全国传统修脚术非遗传承人峰会。以陆琴等人为代表的全国40余位非遗中医诊疗法(扬州传统修脚术)传承人发起成立产业联盟,探讨行业与文旅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力求促进行业发展,让修脚这一项传统技艺更加发扬光大。(邱雪莲 沈伟)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