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时尚马面裙引领“家门口”就业,仪征村干部穿裙拍视频为企业和家乡代言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7-08 14:31:43

马面裙是一种半身长裙,流行于明清时期。它由几片布料拼接而成,围腰穿,前后各有两面平幅裙门,两侧群裾打褶。正面看起来呈梯形的光面裙门,被称为“马面”。近年来,马面裙成为汉服的“门面担当”,倍受时尚人群喜爱。7月5日,一则由“在月塘”视频号发出的村书记为村内汉服企业代言的短视频,在扬州仪征朋友圈刷屏。视频中,月塘镇赵桥村党总支书记杨勇带领村干部身着马面裙,化身模特,自信走秀,受到网友追捧。7月8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进该村和这家汉服企业进行了采访。

村民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七千块

“我们把马面裙穿上身,让大家直观感受到汉服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就是扩大企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知名度。作为村干部,我们希望用多种形式,扩大企业和我们村的影响力。”杨勇等村干部身穿的马面裙,来自扬州华服兴供应链有限公司,38岁的刘勇是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今年以来,该厂订单足生产忙。

村干部穿裙代言

“马面裙属于汉服品类,‘马面裙热’成为消费亮点,给我们企业提供了发展契机。你们在景区看到的汉服,在大型演出现场看到的汉服,说不定就是我们华服兴的呢。”刘勇是土生土长的月塘人,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在苏州从事汉服文化推广。2023年6月,看中家乡良好的营商环境,怀着对家乡的情感,刘勇把苏州的工厂搬到了家乡赵桥村。

记者走进厂内,各种马面裙堆成山,电动缝纫机整齐列阵,“哒哒哒”地响个不停,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道道工序,缝合、剪线、换料,生产现场热火朝天。“我在这上了1年班,一个月收入有7000块,政府把厂引进来很好,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生活费。”月塘镇赵桥村村民李子如高兴地说。

“上半年完成产值8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提升10%左右。”生产厂长周金刚告诉记者,今年PPP自月塘本地,大家干劲十足,“公司订单主要来自网络平台,马面裙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现场展示

老家厂子订单式生产,南京有1500平设计运营中心

记者了解到,位于赵桥村的汉服厂是刘勇在月塘镇的后方场地,70多公里外,位于南京市秦淮区1500平米的写字楼,则是刘勇打造的集设计、运营、销售等为一体的运营中心,这里打造了6个直播间,8名主播每天在抖音等平台上销售。前方的订单数据会传递给月塘的工厂,做到订单式生产。

生产车间

“服装潮流变化快,必须追赶潮流,细分赛道,经营好品牌。”刘勇介绍,他们在个性化定制上,下了很大功夫。记者在马面裙生产车间看到了一款千里江山马面裙,复原了北宋晚期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栩栩如生,非常精美。“汉服一年四季都受欢迎,目前我们汉服月销售量5000件,在售的有30多款,其中马面裙占到一半。”刘勇说,马面裙的消费群体主要是25岁到40岁之间的女性,她们对美有很高的要求。除了个人购买,马面裙大多销往像西安、洛阳、开封、商丘等古城,广东、江苏、陕西、河南的客户占了大头。

据悉,如今刘勇的公司已经有了低端、中端、高端产品线,线下批发、线上零售,将汉服送到了千家万户。对汉服的“出圈”现象,刘勇认为,汉服是随着国潮文化兴起的,它的流行,表面看是人们爱美或者出于经营社交圈的需要,背后其实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优雅自信

记者采访了解到,刘勇把工厂搬回家乡后,家乡对他的重视,不止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支持。回到月塘后,村委会为企业提供了3000㎡的厂房,同时提供劳动力培训等配套服务,带动当地村民就业的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通讯员 吕群 殷婷 赵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