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逛菜场|福寿螺“伪装”田螺产业链被曝光,爱“嗦螺蛳”的朋友记住这几个要点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6-30 11:03:22

扬子晚报网6月30日讯(记者 刘丽媛)日前,媒体暗访曝光福寿螺“伪装”田螺产业链,引发广泛关注。目前被曝光的加工厂已经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关停,不过消费者们还是难免担心:为什么不建议食用福寿螺,万一再有福寿螺混入市场,该如何分辨?

南京有“明前螺,赛肥鹅”的说法,一句话足见市民对螺蛳的喜爱。南京人口中的螺蛳属于田螺科环棱螺属,和分类学上真正的螺蛳并不是同一个种数的东西,个头不大,价格也特别实惠,但是爆炒之后一口一个“嗦”下来,特别鲜美。至于为啥南京人强调要吃“明前螺”,主要是因为清明过后螺蛳大量繁殖,大螺蛳身上常常挂着很多小螺蛳,甚至藏在螺肉里,影响口感。这个季节去菜场,就很难看到卖螺蛳的。

由于南京人爱“嗦螺蛳”,通常是带壳食用,因此辨别起螺蛳和福寿螺来并不难。首先福寿螺的个头大,“屁股”也就是螺尾的位置比较扁平,而田螺或者螺蛳个头小,“屁股”尖尖的呈锥形。其次福寿螺的开口偏扁,开口旁边“肚脐”很深,而田螺开口偏圆,“肚脐”只有浅浅一道。颜色方面,福寿螺外壳颜色偏浅,呈土黄色,而田螺一般为青褐色。如果遇到去壳螺肉,可以仔细看看,福寿螺螺肉上有两根“触须”一样的东西,可以作为辨别依据。

至于为什么不法商贩要用福寿螺“冒充”田螺,以及为什么不建议食用福寿螺,就要说说福寿螺的特点了。福寿螺是入侵物种,它繁殖速度快,很容易挤占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资源,造成其他水生生物灭绝,而且福寿螺还有“见青就吃”的特点,对水生生态的危害极大。不法商贩可能就是看准了它缺少天敌、繁殖迅速的特点,才会大量捕捞加工。然而,福寿螺容易滋生细菌和寄生虫,食用后引发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危害中枢神经。

基于福寿螺的巨大危害,每年南京都会进行“清剿”工作。福寿螺的卵很容易辨认,它呈粉红色一颗颗聚集在一起,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市民如果遇到,可以向农业、环保、城管等部门举报,以便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遏制其繁殖。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