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少年外交官、名校学霸营、探秘博物馆、重走丝绸之路……市场上出现的研学旅行产品令人眼花缭乱出现。6月27日,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研学旅游消费提示。
图源 视觉中国
研学旅游产品“出圈”
但行业乱象仍存在
研学旅游产品火爆“出圈”,让家长心动,让孩子“游中有所学,行中有所得”,既增长知识又开阔眼界。但根据江苏省消保委此前发布的消费调查报告来看,研学旅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游而不学,研学效果不达预期;质价不符,部分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安全保障不够,出行食宿存在隐忧;师资存疑,导师行为有待规范等行业乱象,背离游学初衷。
就此,省消保委提出突出顶层设计,细化标准落地执行;挖掘特色课程,全面满足消费需求;加强协作共治,促进文旅消费提质升级等有效建议。同时,省消保委还将调查结果通报给省教育厅、省文旅厅等相关行政部门,为其监管工作开展提供决策依据。
理性适度消费
四条提醒供参考
2024年暑期来临之际,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研学产品,江苏省消保委特发布以下四条消费提示供消费者参考:
一是选择正规经营、资质齐全的研学机构
市场上研学旅行的组织机构主体多样,包括旅行社、教育培训机构等。但无论选择何种类型,消费者应选择具有相关行业资质的机构,如选择旅行社,应注重查看其是否具有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如选择教育培训机构,应注重查看其是否具有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尽量通过正规渠道选择口碑好、规模大的研学机构,不要轻易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从而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二是仔细阅读合同,关注重要条款
研学旅行中出现的虚假宣传、质价不符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反映研学机构在合同设计、履行方面存在不规范情况。因此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擦亮双眼,重点关注与自身权益相关的重要条款,如日程线路安排、项目费用、违约责任等,面对霸王条款要及时与商家协商修改,不轻易相信口头承诺。
三是正确看待研学作用,理性适度消费
研学旅行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能够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其只能作为日常教学的辅助手段,发挥锦上添花的作用。家长要正视研学作用,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不要盲从跟风,理性适度消费。同时要尊重孩子意愿,结合孩子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研学活动。
四是保留消费凭证,依法积极维权
消费凭证是处理解决消费纠纷的重要判断依据,消费者要妥善保存好相关消费证据诸如书面合同、发票收据、缴费凭证等相关材料,出现消费纠纷时积极与商家协商沟通解决,协商不成可向有关部门投诉或通过司法途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通讯员 苏消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