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郦波忆年少时光为大运河赋诗:运河边长大,人生中最幸福时光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6-22 17:07:58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6月22日,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主办的“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扬州启动。全国各地主流媒体齐聚大运河原点城市扬州,聚焦大运河江苏段。

6月22日,文化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现身扬州,以“何以中国”之名,见运河文化之盛。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将大运河的“运”解读为“四运”,分别是输运之功,国运之力,诗韵之美,以及意蕴之深。

大运河是人类文明史中“含诗量”最高的,郦波赋诗一联“一河之上寻李杜,千载而下长精神”,称李白杜甫都在这条大河之上完成了成长的重要阶段。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此次来到扬州,郦波表示自己和扬州也渊源颇深,不仅担任扬州阅读形象大使,还为“扬马”担任解说。他说,“盛唐三大明月诗,两首是在扬州写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毫无疑问是在扬州写的。另一首是李白的《静夜思》,最为精短。李白24岁仗剑出川,25岁到扬州。一个深秋的夜晚,在扬州的驿馆病倒了,就写下了《静夜思》。”

郦波印象中的运河是清澈的。他虽然现在定居南京,江苏镇江人,但中学以前在山东一带生活。他印象中的南北运河虽有不同,但都极为清澈。“运河边长大,人生中最幸福的就是那段时间。童年经常逃学去河边玩,还有两次掉进河里的遇险经历,但和运河在一起,和自然在一起,大运河如同我们的母亲,陪我们一起长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视频剪辑:张笑疾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