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中旬前后,连云港近海海域便会有大型海藻浒苔出现,虽然无毒,大规模暴发会影响海底藻类和养殖水产品的生长,甚至对其他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响。近几年来,连云区高公岛街道一直全力参与和配合浒苔打捞与处置工作,2022和2023年度还在黄窝村生产资料区提供了浒苔处置点供连云区打捞浒苔上岸处理。如何将浒苔资源变废为宝?昨日,记者前往连云港浒苔处置点进行实地探访。
13日下午,记者刚到连云港市凰窝紫菜加工有限公司的晾晒场,一股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十多名工人正忙着翻晒从海上打捞上来的新鲜浒苔。“这些浒苔经过压榨脱水、晾晒等工序后,将按照饲料级和肥料级两个级别进行资源化利用。”现场负责人郑岩告诉记者。
海面打捞现场
海面打捞现场
海面打捞现场
海面打捞现场
高公岛街道副主任李俐告诉记者,今年该街道提前谋划如何从处置到利用将浒苔变废为宝,他们组织企业到福建和山东考察浒苔加工模式和产品市场需求,在不影响并且利用紫菜加工厂生产空档期,最终选定了黄窝村的连云港市凰窝紫菜加工有限公司作为浒苔资源化利用的加工企业。
记者注意到,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公司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主要从事海洋水产品的养殖和加工,配套加工机两台套,年产值达2600万元,实现利税200万元。公司投入50万元新上浒苔加工设备一套,其主要设备为压榨机一台,粉碎机一台,日处理鲜浒苔200吨左右。
人工晾晒现场
人工晾晒现场
新打捞上来的浒苔
人工晾晒现场
浒苔晾晒现场
“从5月23日开始试车运行,至6月10日已经完成鲜浒苔加工处理3688吨,其中饲料级约2888吨,肥料级约800吨。这标志着连云港市浒苔资源化利用取得重要进展。”李俐说。
当天下午,记者又来到连云区高公岛街道黄窝码头,一艘运送新鲜浒苔的船只刚刚靠岸,吊车挥舞着“大手”将装满浒苔的网兜送到货车上,经过压榨脱水后再送到晾晒场地。
“这边的浒苔我们主要作饲料的原材料。大约18吨的新鲜浒苔经过加工,可以制作1吨的饲料级浒苔藻粉。”凰窝紫菜加工有限公司陆红军介绍说,“浒苔藻粉可以作为海参、鲍鱼和河豚等高端水产品养殖的饲料添加剂,很受山东和东北客户的欢迎。”
2024年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浒苔资源化利用工作,将浒苔变废为宝。下一步,随着省、市级扶持的资金和政策力度逐步增加,高公岛街道将充分利用独特的区域优势,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客商,延伸浒苔利用产品的产业链,生产更多食品级浒苔藻粉,提高浒苔资源化利用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凌飞 通讯员 李江 万新秀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