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中国人口日,聚焦江苏公园绿地里的那些“人”
2024-06-11 19:00:06

2024年6月11日是第35个中国人口日。人口日的设立旨在让人们更加重视人口问题,特别是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及人口质量的重要性。根据《2023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底世界人口80.32亿,中国人口14.10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7.55%。

江苏是全国经济社会先发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密集、城镇密集是最大的省情特征。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江苏省总人口8474.8万人,人口密度790人/平方公里,为全国各省(自治区)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如果将江苏省与四川省相比,四川省的面积是江苏省的4.78倍,但人口密度仅是江苏省的21.7%。江苏以占全国1.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6%的人口、创造了10.2%的经济总量。

发挥城市园林绿化的多元功能,服务和塑造美好生活

2023年,江苏城镇人口为6394万,城镇化率达到75.04%,高于全国8.88个百分点,积极探索高密度地区的人居环境改善策略和路径,对于江苏尤为重要。

人口密度高、发展强度大、资源环境约束强的省情特点,决定了江苏需要率先探索高密度背景下的人居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之道,传承弘扬传统园林“咫尺天地造乾坤”“以方寸之地联结人与天地自然”的营建智慧,建设当代美好人居环境,塑造城市美好生活。

从传统园林到当代园林,从“私家园林”到“城市公园”,从开放到共享、乐享,城市园林绿化为城市提供生态资源和公共空间,也是人民群众最普惠、可观可感的公共产品,链接着人工与自然、生产与生活、过去与未来,发挥着绿色低碳的生态功能、多元共享的社会功能、诗意美好的人文功能,让城市更宜居、生活更美好。

从曾经的“节假日一家人逛公园拍合影”到“出门进园”“公园20分钟”的日常生活态

中国人讲究张弛有度,注重家庭,忙碌之余,一家人逛公园乘游船合个影的假期仪式感。时至当下,城市公园已然融入日常生活,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从收费到免费再到开放共享,闲暇空余,随心而至,或赏景,或信步,或慢跑,或静坐,或荡舟……和自然约会,和好友相聚,和自己对话……如果你愿意,公园里,有任意门,可见人、见物,见自然、见生活。

2023年,江苏推动全省53个市县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全覆盖,585处超1000公顷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让生态资源释放更多民生福利。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口袋公园建成,居民出行5-10分钟便可进入家门口“公园绿地服务圈”的愿景逐渐成为现实。

公园健身区好玩的“硬核老人”

扬州解放桥古运河畔小公园

听说公园是老年人的“迪士尼”。不论是硬核健身、对弈过招,还是歌舞唱跳、直播娱乐,各大公园、广场上,都“长”满了老年人。爱生活的他们敬业又认真,或倚在长椅上、或藏在角落里、或活跃在直播间里,释放活力,分享快乐。公园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他们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场所,社交互动、展现自我的舞台。

公园里热爱运动的健身达人

南京江北浦口公园

当夜幕降临,城市的灯光逐渐亮起,除了觅食、娱乐,还有夜跑。不花钱的公园就是中青年们健身、夜跑的圣地。他们或独自开跑,或成群拉练,享受着酣畅淋漓的运动快感,体验着用脚步丈量的城市风采。公园跑步,拥抱繁华景色,拥抱虫鸣鸟叫,拥抱独属于自己的时间。公园改变的已经不只是城市环境,更推动形成了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草坪上晒“班味儿”的上班族

 左:宜兴国家森林公园,右:徐州小南湖

在社交平台上“公园20分钟理论”正受到关注。上班族在闲暇之余去到城市公园的草坪上,或坐或躺,或仰或侧,来缓解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和焦虑,获得更好的状态。亲近自然、抬脚能到的公园为都市打工人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精神快充方式,只需去公园草坪上“晒一晒”,就能多一些“生活明朗、万物可爱”的松弛感。

喜欢遛娃逛公园的年轻父母

 宜兴龙背山森林公园

崇尚“陪伴成长”的年轻父母,开始流行去大自然找遛娃神地。在公园里,平坦开阔的草坪,是可以让孩子们尽兴“放电”的游戏天地;儿童游乐区,是孩子们的欢笑源泉;树荫下的长椅,是年轻父母或分享或吐槽、聊娃聊居家的社交平台;花坛小径、湿地岸边,更是年轻父母引导孩子们认识自然、关爱自然、培养环保意识的户外课堂。

一顶帐篷支起人们的诗和远方

南京银杏湖公园

寻一处公园,从城市的喧嚣间抽身,拥抱自然,看云卷云舒。徜徉在公园中,有着自然味道的空气和着鸟鸣虫吟,应着四时之景,便成了最近的诗和远方。“有草坪的地方就有帐篷”“半个朋友圈都在露营”“公园里的野营比大学澡堂还挤”,公园在为城市注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更为人们提供了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空间。

古典园林里沉浸式体验与“穿越”

苏州留园

在传统文化热的影响下,古典园林中正上演着一次又一次穿越古今的对话。一袭汉服环佩叮当,一把罗扇素手轻摇,他们穿梭于红砖黛瓦下,漫步于小桥流水间,是观赏者,亦是画中人。这场“穿越”之旅既是年轻人与古典园林的“双向奔赴”,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碰撞和文化自信的彰显。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人口日,让我们走进公园,开启属于你的“任意门”,和属于你的美好生活,相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季宇轩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