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出新政!打造“朝阳队伍”,守护“夕阳满天”
来源:交汇点
2024-02-07 11:14:15

养老服务业如何高质量发展,养老人才是关键。1月30日,民政部等12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关于养老服务人才建设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江苏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此次养老人才支持政策“上新”,将对江苏养老服务业和老年群体带来哪些积极影响?目前江苏养老服务队伍现状如何?新春佳节前夕,记者探访多家养老机构,对养老人才队伍的素质能力待遇等展开调查,倾听“养老人”的心声和新年期待。

坚守与陪伴,就是最好的“年礼”

“我回来啦!”“就回儿子家住一晚啊?”“嗯,还是在院里舒服、热闹,住习惯了。再说我还要赶回来参加院里的迎新春联欢会呢……”尤雅茹和回家小住几日又赶回来的老人打着招呼。

今年28岁的尤雅茹工作六年,其中有五年是在养老院与老人们一起过的年。“今年也一样,大年初一肯定和老人一起过,先陪老人们过个团圆年,然后再回安徽老家陪家人过节。”南通市北护理院是一家民办养老院,这里住着410多位老人,90%的老人选择在院里过年。对于护理部护士长尤雅茹来说,守着老人过年,已是常态。  

今年,同样守着老人过春节的还有刚从悦华养老丰县项目点调回南京的杜霖。农历小年刚过,杜霖就和同事们忙碌起来——准备大圆桌、采购年夜饭、剪红窗花、贴福字……事无巨细,仿佛在迎接一场欢喜的家庭聚会。“今年是我第八年在养老院陪老人过春节!”现已是南京市秦淮区悦华安养院护理部负责人杜霖,正在筹备过年的各种物资和活动。

杜霖说院里80多位老人,一大半是失能半失能不能回家过年的爷爷奶奶。“过大年,亲情和陪伴一定不能少。为老人准备年货,和远在外地的儿女打个视频电话……我今年到大年初三都值班,守着老人,心里踏实。”许多老人感叹道:在院里过年同样热闹不冷清,这里护理员对他们像亲人一样,有了他们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年礼”。

截至2023年末,全省户籍老年人口已超2000万人。当前和未来,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需要一支技能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具备护理常识、使用康复辅具、指导老年人参与文娱活动、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干预、老年人能力评估、心理支持、健康宣教等实操能力。

据了解,江苏完全失能老年人约59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总数接近140万。按照养老机构1:6配备比例测算,需专业养老护理员9万余人,目前缺口近6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专门服务于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护理员需求将继续增加。现有医养结合机构医护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低、专业能力不足,抽样调查显示,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生中退休返聘人员占比超过一半。

吹响专业化号角,养老不只是生活“照护”

养老人才队伍中,管理者、护理者,都是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的关键环节。《意见》提出,要拓宽养老服务人才来源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人才到养老服务领域就业创业,对到农村等养老服务基础薄弱地区的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同等待遇。

采访中,记者接触了多位从城市走向基层、从医疗走向护理的养老人才,他们的足迹,印证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宜兴九如城湖㳇镇康养中心院长蒋萍,刚从杭州项目调回宜兴没多久。目前,蒋萍管理着一个位于镇上的小型养老综合体。“很考验我们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智慧。”蒋萍介绍,目前敬老院院内有97位住养老人,包括社会老人和兜底保障的老人。

“平时只要在院里,我每天都要和全院97位老人打个照面。不然老人们会感到心慌——‘家长’没来。所以,让他们感到守护和陪伴的情绪价值,也是职责所在。春节更是如此,必须让老人过一个有年味的新年。”蒋萍是院长,也是护理服务的“尖兵”。

从业18年、曾做过三甲医院ICU病房护士的她说,之前的临床护理经验,为今天的专业养老护理打下了坚实基础。比如,她会要求全院老人上午都做早操,卧床的老人要摇起来活动,防止坠积性肺炎。让她开心的是,她刚刚通过江苏第一批养老护理职称专家评审,也是宜兴唯一一个公示取得“主管养老护理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同时还拿到了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资格。

此次《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养老护理员为试点,完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培养更多高级别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建立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推进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与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

22岁的张亦心是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三年级的学生,先后在江苏省老年公寓、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太保家园南京国际颐养社区实习。谈及为何报考养老专业,她笑言源于一次参观。

“以前,养老院给我的印象就是‘老人吃喝打麻将、无所事事’。”张亦心本来想学服装设计。中专招生咨询时,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的老师向她推荐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还邀请她到养老院参观,“没想到养老院里还有音乐会和小动物,里面工作的小姐姐很年轻,老人们弹琴唱歌,精神状态很好,还主动和我们打招呼。”2021年毕业后,她又参加职教高考,到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造。

27岁的安徽滁州小伙杜霖,7年前也毕业于南京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杜霖向记者报告了一个喜讯,他刚刚通过养老护理师职称专家评审,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个专业技术领域的肯定。“养老这一行,也给我许多回报。老人会握着我的手说,手凉,多穿点;每次查房,都把吃的塞我口袋里……”杜霖感慨地说,很多老人把他当成自家的孩子,这是一份超越亲情的特殊的爱。

走进南京市建邺区社会福利院,从门口的引导员到床边的护理员,从餐饮部到设备科,处处可见“90后、00后”的身影。“吸引这么多年轻人不能靠盲目给高待遇,而要循序渐进培养她们的良好习惯、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该院院长易婕认为,养老是一个扎扎实实、带到感情的职业,员工没有吃苦奉献的精神,待不长。

1988年出生的金佳慧,2010年进入福利院,从一线干起,历任护士、护理部主任、院长助理,如今是副院长。2001年出生的祁雅玟,专业是养老服务与管理,如今是设备科副科长。“专业固然重要,但我们更看重员工的责任感、上进心、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易婕说,“发现员工特长并发挥在合适的岗位上,是我作为院领导的职责。”

“养老服务既是面向广大老年人服务的夕阳事业,又是具备十足潜力的朝阳产业。”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处长林莉介绍,1月26日,省民政厅正式向社会公示2023年度江苏省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全省有168名养老从业人员通过首次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专家评审,这是去年7月《江苏省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发布后,在实践层面的落地开花,初级、中级、副高级同时开评,对应职称名称为养老护理师、主管养老护理师和副主任养老护理师。

朝阳”与“夕阳”携手奔赴远方,还需多方发力

社会价值、职业认同、待遇薪酬决定人才去留,专业养老人才如何留下来,还有很多方面亟待发力。此次《意见》也提出,支持家政服务、物业服务等机构相关人才转型从事养老护理。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职业教育,支持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护理等相关专业,稳步发展养老服务职业本科教育。加强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加大对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养老服务行业培养输送更多高层次人才。

“我们一直在探索‘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改革,让专业与产业对接,学生多次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单奕介绍,2010年刚开设这个专业时,到底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我们其实心里也没底。学院定下目标:产教研融合,为用人单位培养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的养老服务队伍。

“干到现在,我们已经明确,我们要培养养老照护行业的管理者。”单奕介绍,学院已经培养10届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其中普通高等教育类666人,成人高等教育类372人。70%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从业一年以上的比例约55%,工作5年以上的,多数得到晋升。

根据《意见》部署,完善养老服务人才保障激励措施,提高薪酬保障水平;加大褒扬激励力度,提升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尊崇感和社会认同度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事实上,为了打造一支“朝阳队伍”,江苏各地也在出台补贴政策,用更好的机制留人。一年多前,杜霖被派到徐州丰县,负责一线带教培训。大半年时间,在当地搭建了一支服务团队。他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加入护理队伍,待遇也在提升,政府有好的政策,真金白银的补贴政策让大中专和本科生愿意充实到护理一线。

尤雅茹毕业于上海健康医学院护理专业,临近毕业时,选择到南通找机会,没想到,一待就是6年,南通和养老院,已然是第二个家。“喂饭、翻身、心理按摩,护理服务需要具备护士、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等多重专业储备,老人才能在这里有安全感。”不过,在尤雅茹看来,疾病上的护理固然重要,但对很多老人来说,陪伴和尊重更重要。

据悉,尤雅茹和伙伴们的收入每一年都在增长,护理员有政府补贴,机构也会根据工作数量和质量,在待遇上有相应体现。“经历前些年的磨炼,留下来的都是真爱。幸运的是,养老人才的专业性,正在被看见,被认可。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支队伍首先要武装自己,才能更好服务老人,获得社会认可。团队里最年轻的护士才22岁,我从事的是朝阳行业,也带领了一支朝阳队伍!”

林莉介绍,养老服务职称体系的建立,还可以吸引更多从事医学、药学、护理学等专业领域的人才进入养老服务行业。在江苏,养老护理员不仅可以评定高级职称,还可以享受岗位补贴、入职奖励、特殊岗位津贴等政策。政府还搭建平台,吸引社会力量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为真正引才育才留才,江苏正在探索打造“学历教育+实习实训+职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省政府与民政部建立养老服务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项目协作机制,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全国首家本科起点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全省有83所中高职和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培育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型企业12家。评定24家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过去的三年,全省累计发放一次性岗位补贴、入职奖励、特殊岗位津贴等4000多万元,惠及1.5万名养老服务人员,为打造“苏适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

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也联合出台文件,鼓励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招聘、使用和培养等要向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支持医务人员特别是退休返聘且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执业,以及到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养老机构开展服务,可根据协议获取合理合规报酬。聘任于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符合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要求的,可申报社区卫生高级职称等。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