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爆火的“减肥针”司美格鲁肽,现在如何了?|热点回顾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1-29 22:35:11

大家还记得此前一度爆火的“减肥针”司美格鲁肽吗的?记者近日关注到,迈入2024年,这款曾经漂洋过海代购才能获得,让糖尿病患者困于“买不到”,让求美者视为“神药”的降糖药,居然出现了降价。以每支3.0ml(4mg)的大规格为例,售价从此前超千元已降价至不到八百元。“连以前火爆程度的二分之一都不到了”,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好也表达了相同的感受。

打了“减肥针”的人究竟减下去了吗?为何如今“减肥针”不再那么受追捧?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

图源 视觉中国

价格降幅不小

有人无效、有人胃肠道反应明显

司美格鲁肽,是GLP-1受体激动剂,是人们在进食之后由小肠释放的多种激素之一,作用于胰腺时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作用于消化道可减缓胃的排空,作用于下丘脑可以产生饱腹感。因此,模拟GLP-1的药物(如司美格鲁肽)能够激活人体内的GLP-1受体,既有调节血糖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又能减缓消化、抑制食欲。

追溯“减肥针”走进全球大众视线的历史,已有超过五年。早在2017年,司美格鲁肽在美国获批上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2021年6月,又获批减重适应症。随后,其在海外获批的减重适应症展示出良好效果,很快被全球减肥人士奉为“减肥神药”。之后的一段时间,对于国内想要以此获得减肥效果的人来说,多采用海外代购的方式,供不应求。

而放眼国内,2021年4月,司美格鲁肽于国内正式获批上市。目前在中国,司美格鲁肽适应症仅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这也意味着在爆火的那段时间一定程度上挤占了糖尿病患者的用药空间,多家医院曾一度出现短缺”,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然而迈入2024年,司美格鲁肽的价格却坐上过山车。以每支3ml规格的为例,售价从此前超千元已降价至不到八百元。

“现在可能我觉得连以前火爆程度的二分之一都不到了。”南京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好也表达了相同的感受。究其原因,在刘好看来,虽然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司美格鲁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副作用,使用司美格鲁肽后往往会对胃肠道产生副作用,比如腹胀、腹痛、便秘甚至呕吐,因此对于对于减肥患者来说,使用的是司美格鲁肽的副作用。

此外,在动物实验发现包括司美格鲁肽在内的GLP-1激动剂有刺激甲状腺C细胞增生的作用,所以该药禁用于有甲状腺髓样癌的患者,以及有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的患者。“另外这个药品使用久了之后,抑制食欲和减重效果也会逐渐降低。停药后,倘若不注意饮食和运动,体重反弹的情况也会存在的。”刘好说。

“减肥针”的风险不小,但37岁的徐海还是尝试打过一段时间。200多斤的徐海算超“大体重”,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在医生的建议下他选择这种药物。然而,在别人身上有所表现的“抑制食欲”在徐海身上毫不明显。因此也没有达到任何的减肥效果。

“利用一种药物去减肥,特别是有些根本不胖的人专门去打针减肥,还是很盲目、不可取的。”刘好这两年一直关注着,她注意到如果只用来减肥,停药后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会反弹。王霞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在同事的介绍下,她曾在半年内连续打司美格鲁肽“减肥”,“但是停药之后我和介绍的那位同事一样,掉了的快20斤都涨回来了,因为根本管不住嘴”,王霞无奈地说。

乱用、滥用现象仍在

98斤女孩涨了3斤就想尝试

刘好表示,在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开出司美格鲁肽仍严格遵照适应症,然而记者注意到在电商平台,销售之乱却难以杜绝。

1月29日,记者多个电商平台上搜索后发现,购买“简单方便”。虽然需要开具线上处方,但只需要勾选“2型糖尿病”,并简单回答“是否使用过所购药品且无过敏或不良反应”及“是否有用药禁忌”便可轻松开具处方,直接购药。

不仅如此,虽有降温势头,但乱用、滥用仍令有的内分泌科医生直呼“不理性的,不可取。”

司美格鲁肽是周制剂,即每周使用一次。但“求减心切”的陈琪因为第一天打针后觉得没能“掉秤”,连续几天每天一次都给自己注射,恶心呕吐,但食欲控制得还是不明显。陈琪回忆,直到自己出现了心慌的反应才匆匆赶到医院门诊。就诊后,紧急挂水促进排泄后症状才得以缓解。

刘好也曾在门诊接诊过一位从事幼儿园教育事业的女孩。女孩不到30岁,对“减肥针”感兴趣、走进诊室的原因很简单,仅仅是因为一个月时间,她的体重从98斤涨到了101斤,爱美的她着了急。“在网上搜了搜减肥方法,无意间看到了可以打针就没食欲,无痛减肥,那肯定就会想试一试。”但在刘好看来,女孩的体重指数完全在正常范围内,也没有任何高血脂、高血糖等情况,因此她拒绝了开药的要求。

口服司美格鲁肽也已获批

但适应症仍不是减肥

就在几天前,1月26日,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片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这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口服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口服药适应症仍仅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不适用于减肥。有业内人士分析,口服片在运输、储存,以及用户接受度(不用打针)上有着不小的优势,如若获批减重适应症,可能将进一步提升市场的天花板。

图源 视觉中国

刘好指出,其实所谓“减肥”又该细分为减脂和减重两个概念。“减脂就是想把脂肪减下来。而减重的话包括脂肪、水分、肌肉。”刘好说,如果一个人短时间内体重快速下降,大部分减的是水分和肌肉。“因为水分是减得最快的,而肌肉比较重,但同时水分也是反弹最快的。我们所谓‘减’的目的应该是减掉没用的脂肪,而不是减去水分和肌肉。”

“如果是减掉脂肪的话,就没那么容易反弹。”刘好回忆,徐海在尝试司美格鲁肽效果相当不佳后,还是“老老实实”选择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变自己。而事实上从去年9月份到现在已经成功减重了近40斤。

专家也再次提醒,临床上通过使用司美格鲁肽这类药物来进行糖尿病预防治疗其依据依然是患者达到重度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且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通过医生的评定确实有高发糖尿病的风险或者已经是糖尿病前期,且伴有其它肥胖相关的并发症,且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肥胖的原因很多,最好先排除继发性肥胖,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在减肥效果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再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生活方式干预要贯穿减肥的全过程,否则就会后会反弹。对于并不属于肥胖的人,如果只为追求所谓的‘瘦为美’,则更不应私自购买使用这款药物。毕竟是药物,在身体指各项指标均正常的情况下,不建议依赖药物去求美”,刘好说。

(文中患者均为化名)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