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人民汇报②|“数龙穿江”聚合一江两岸
来源:紫牛新闻
2024-01-16 16:04:33

1月15日清晨8点多,南京龙潭与扬州仪征间的江面上,杨才军仔细地再一次检查钢箱梁固定处,确保跨栏吊机的吊具与钢箱梁的吊耳牢牢固定住,马上,吊机会以巨大的起重力将这片重达267.7吨的钢箱梁吊起至桥面高度,这也将是龙潭长江大桥完成吊装的第35片钢箱梁。远远望去,这座跨江大桥的钢箱梁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左右,整座大桥已颇具规模。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南京跨江通道规划建设加速推进的一年。这一年,新生圩长江大桥(仙新路过江通道)顺利合龙,建宁路长江隧道实现双线贯通,龙潭长江大桥进入钢箱梁吊装施工阶段,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正式开工,轨道交通4号线二期稳步推进……这几座过江通道建成后,南京的跨江通道将由现在的11处13条,增加至16处18条,跨江交通迎来新格局的同时,城市融合发展也将翻开崭新篇章。

数龙穿江,跑出跨江通道建设加速度

“燕子矶隧道通车后,大桥已经比过去好走太多了,但是早晚高峰车在上桥的时候还是要排会儿队。等建宁路长江隧道通车之后,我估计大桥就更好走了。” 在桥北创意产业园上班的孙女士家住幕府西路,不管从大桥还是建宁路隧道过江都比较方便,提到建设中的建宁路长江隧道,孙女士满怀期待。

作为一座跨江而生的城市,加快建设跨江通道,是居民的出行需求,也是发展的必然之路。放眼长江南京段,眼下,每隔一段就能看到水上水下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2023年12月20日,随着建宁路长江隧道右线盾构穿过江底重重阻碍,顺利完成接收,这条离南京长江大桥最近的过江通道实现双线贯通,离2025年建成通车再近一步。“现在正在进行盾构机的拆解,为下一步施工做好准备。”虽然临近春节,1月份的建宁路长江隧道工地上仍然一片繁忙。隧道内,脚手架、排烟道等施工如火如荼;隧道口,五层楼高的盾构机被分解后从接收井吊出。未来,这里将是隧道明挖段与盾构段的交界处。

下游,另一条连接南京江南江北的免费过江通道——新生圩长江大桥同样稳定推进。“上下游两条主缆防腐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检修通道也已经安装完毕,正在进行索夹最后一次紧固工作。”现场施工人员介绍,为了减少承重索运行阻力,目前正在进行托辊安装加工,为春节后拆除猫道做好准备,预计今年3月底就可以完成猫道拆除。

龙潭长江大桥自2023年12月14日完成了全桥首节,也是最大、最重的一节钢箱梁吊装之后,正从江中心向两边不断“延伸”。“我们以每天两节的速度开展吊装施工。上午吊装北侧钢箱梁,下午吊装对应南侧的钢箱梁。”现场人员介绍,大桥一共110片钢箱梁,截至2024年1月15日,已完成中间36片吊装。各个施工环节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预计2024年底建成通车。

通道加密,打开跨江融合发展新格局

南京是长江经济带上跨江而踞、拥江而兴的独特标志性城市。自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以来,经过多代人的不懈奋斗,全市过江通道已从1座增加至现状11处13条过江通道,包括8条道路过江通道、2条铁路过江通道和3条城市轨道过江通道,初步实现“十三桥隧通南北,长江天堑变通途”。

尤其令南京人感受到了“交通福利”的是,除铁路、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桥梁隧道外,全市8条道路过江通道中,位于城市外围、主要承担过境交通功能的三条高速公路过江通道收费,其余5条城市道路过江通道——南京长江大桥、江心洲长江大桥、定淮门长江隧道、应天大街长江隧道、燕子矶长江隧道全部免费。

“南京区域公路网密集,且多条国家高速公路走廊汇聚,长江南京区段过江便捷,因而从上海、苏南往返皖北、河南、西北等方向的车辆大部分经南京过江。”记者从南京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2023年南京的日均过江通道车流量已从2015年的约24万辆增长至约58万辆,其中外地车占比超过30%,而免费通行的道路过江通道日均车流量约47万辆,占总数的81%。

“部分过江通道实行免费通行,对支持省域交通便捷出行及全省拥江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南京都市圈建设意义重大。”相关人士表示。

目前,南京在建5座跨江通道中,除铁路、轨道交通过江通道外,龙潭长江大桥连接高速公路是收费通道,其他2条离主城最近的通道——建宁路长江隧道、新生圩长江大桥未来也都是免费过江通道。

规划跟上,一批过江通道加快前期工作

“十四五”是南京跨江通道建设的加速期。记者了解到,按照省市有关“跨江发展”转变为“拥江发展”的战略部署,南京除积极推进在建5条过江通道的建设工作之外,还在开展锦文路过江通道、轨道S5线(宁仪城际)、七乡河公铁合用过江通道共3处(4条)过江通道的前期研究工作。

公路过江通道方面,加快锦文路高速公路过江通道前期研究,尽早构建高速公路环线,汉中西路过江通道作为远期储备项目,稳步推进前期工作。铁路过江通道方面,七乡河公铁合建过江通道方案正深入开展论证研究。城市轨道过江通道建设方面,还计划开工建设S5宁仪扬城际铁路过江通道,研究规划建设18号线即南京北站连接禄口机场快线。

一条条过江通道规划建设的不断提速,也将见证南京“双主城”发展步入“快车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通讯员 宁交宣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