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扬子晚报网1月4日讯(实习生 许文暄 记者 董婉愉)被欠薪了怎么办?政府相关部门如何帮您维权?今天上午,南京市欠薪办成员单位市人社局、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城乡建设委等部门负责人,向媒体介绍了2023年度的根治欠薪情况:全年监察用人单位12874户,妥善化解各类欠薪线索4.08万件,依法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151件,为3.04万名劳动者追讨各类劳动报酬权益2.33亿元。
“在宣传引导工作中,线上线下广泛宣传阳光护薪举报投诉二维码,向全市在建工程项目、办公楼宇、产业园区周边、银行机构、地铁等场所滚动播放治欠标语,让指上举报、码上维权成为阳光护薪常态,2023年共接收二维码欠薪线索近8000件。”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市多部门深入500余家企业开展规范劳动用工警示教育普法宣讲活动,督促企业树立依法用工意识。坚持依法查处,持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全年共立案查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违法案件121件,行政处罚40件,对用人单位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罚没金额90余万元。同时,也加大了对拖欠工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15件,将11家单位或个人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此外,积极发挥市、区两级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作用,妥善化解工资争议案件2.8万件。
市城乡建设委介绍,目前建设了欠薪预警信息平台、强化源头治理、强化过程监管、强化失信惩戒四个举措减轻欠薪隐患。2023年,结合行政执法等监管手段,对非正常停工项目、投诉较为集中的项目进行重点排查,通过“南京市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就存在欠薪隐患的120个项目逐一预警通知。针对南京市欠薪行为在装饰装修阶段发生的概率较高,且以开发商直接发包的项目为主的现象,对建筑工人实名制系统进一步优化,加强与省住建厅一体化平台合同归集数据的关联程度;对拒不配合的建设单位按照相关法规予以处罚并进行通报。
南京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安机关坚持防范和打击双管齐下、信息联通和矛盾联调同步推进。全面协同人社、住建委等主管部门化解欠薪矛盾,建立重大涉薪类警情通报机制,协调解决拖欠工资5600余万元。对于恶意欠薪犯罪行为,与人社等部门深度配合协作,依法受理审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对欠薪数额较大、受害群体人数多、侦破进展不明显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去年共立案侦办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9起,挂牌督办5起,追回清偿欠薪款567万余元,占拖欠工资总额的75.7%。同时加强维权教育引导,引导劳动者通过投诉、仲裁、诉讼等合法渠道,理性维护自身权益。对采取个人极端等违法方式讨要工资,扰乱单位、公共场所秩序的,依法予以查处;对确实存在拖欠工资的情况,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综合施策,帮助追回被拖欠工资,全力维护劳动者权益。
南京市人民检察院表示,院方通过“支持起诉+”全程监督模式,打击欠薪领域违法、帮助农民工依法讨薪。“12309”检察服务热线可以帮助劳动者咨询如何追索报酬、通过人民调解和检察院支持起诉等渠道依法维权。其中,市人民检察院为应对外地农民工维权难题,与四川省泸州市院会签文件,建立线索移送、异地调查取证机制,支持51名代加工电子配件农民工成功讨薪。与市人社、法援中心、道交基金等部门多部门联动,通过“诉前调解+支持起诉+司法救助”的“绿色通道”,帮助欠薪农民工和经营困难企业。
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介绍,为应对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情况,为涉诉民工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南京六合、秦淮、溧水法院积极与区检察院、司法局沟通,通过检察院支持起诉、法律援助等方式帮助诉讼;秦淮法院、鼓楼法院、江宁开发区法院设置类案速裁团队,化解了大部分的欠薪纠纷案件。对欠薪执行案件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案款,加快执行案款审批发放流程,及时兑现劳动者胜诉权益。抓住年底和春节关键时间节点,充分运用搜查、罚款、拘留、失信惩戒、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入境等强制执行措施,加大涉工资案件执行力度。2023年7月28日,市级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揭牌,标志着具有南京特色的“三级联动、四方参与、五元化解”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全面建成。
记者在发布会后看到,2024年春节将至,根治欠薪的内容不仅被“市欠薪办”成员部门高度重视,也为公众广泛关注,根治欠薪情况的信息发布直播直播结束后,仍有近24000人次在线观看。
“阳光护薪”二维码,护您安心
校对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