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聊吧收到一位母亲的求助:刚换了公司的儿子,以疫情为借口,不努力上进,懒散过日。如何与儿子沟通?复工后的心理是否需要调适?如何调适?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张燕,做了解答。
倾诉:复工以来,我跟儿子吵了好多架。他去年刚换了新公司,正是要表现的时候。可疫情来了之后,他就顺势躺下了,“不可抗力”,“努力也没用”,他心安理得地偷懒。复工后也还是懒懒散散。我都急死了,虽说是特殊时期,但工作状态领导是看在眼里的呀,你尽力了没效果和你压根不努力没业绩是两回事啊,而且你怎么知道努力就没用呢?一点都不成熟。想问问专家,我怎么跟他说才好呢?
张燕:您好!通过您的描述,我感受到了您的心情,特别能理解您。作为妈妈,现在对于孩子的现状有点担忧,又有点生气。认知层面,可能认为孩子现在应该以积极状态应对工作;也许在您的潜意识里,还可能觉得:看到了孩子的问题而不说什么改变、影响他的话,会成为不称职的母亲吧!因此您很着急、担心,似乎又有点愤怒。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是大部分做父母的正常心态。
先理解孩子,再尝试沟通
儿子目前遇到了刚换新公司、疫情等特殊事件,都会对他的心理造成压力,所以他在观念上认为“不可抗力”,“努力也没用”等想法,行为上有些懒散等反应,这些反应就是人们遭遇特殊事件后的“应激反应”,是可以理解的,这是正常人都会出现的现象。另外疫情过后,复工的年轻人可能面临的压力有:这么长时间呆在家,企业受影响了,担心自己是否会失业,重新复工不能尽快进入原来工作的状态。有的是工作超负荷,付出“多于”回报;也有的工作欠负荷;上升通道窄滞,缺乏控制感,缺乏支持系统,管理者的状态,自身不良情绪的影响等压力来源。很多人表示,自己情绪低落,甚至悲伤、绝望,对一切都似乎失去了兴趣,也难以感到愉悦。每天都十分疲劳、精神不振,也很难集中注意力或思考。
我们不必责备这些情况,给孩子时间去思考,去调整,相信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家庭教育不仅包括认知层面的内容,还包括良好的亲子关系。我建议您先调整认知,平复心情,再和儿子好好沟通,商量解决问题。另外对于母子关系,中国的家庭里,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不可割舍的爱,我们理解;可是人与人之间也需要空间和距离,家长不要过度关注孩子,否则会造成孩子更大的压力,甚至叛逆。现在孩子已经长大了,家长做到善于观察和倾听,比会说道理更有效果。我们对于孩子的情绪要多一些包容和接纳,给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学会面对自己的生活。
亲子间的沟通方式是促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方面,要在保持平静的状态下,等他愿意和您聊聊的时候,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内心情绪和想法。您保持积极的状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无论孩子说什么都不要去否定和评价,让他把话说完,在心理上去理解孩子的话。得到您的认同,孩子的情绪会好转,然后再说出您担心和想法,记住这个时候人的大脑都比较激越,所以您说的话要简短简洁,可以表达这些内容:谢谢你对妈妈说了这么多心里话;我理解你的想法;我也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妈妈的担心是……希望你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告诉我,我会和你站在一起,永远支持你!
这样母亲容易得到孩子的接纳,缓解了孩子的情绪,又促进了彼此的关系。
复工的人如何自我心理调适?
当前,作为复工的员工也需要改变对可能面临的心理压力方面的认知。这里,我也梳理了一份复工心理调适指南,供您儿子参考。
返岗后,我们在工作场景中产生适度紧张和焦虑,有利于我们在疫情面前提高警惕、神情专注,高效率地投入工作。
但是过度的负性情绪反应又会降低我们免疫系统的功能,使人变得更加虚弱、更容易生病,甚至还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所以复工人员需要积极调整情绪,以有效方式应对自身的工作,选择使用简便易行的管理情绪的方法。
管理情绪第一步就是要先能察觉我们的情绪,并且接纳它。只有当我们清楚自己的情绪,才有机会掌握它,而不会被它所左右。一方面,我们要学会接纳这些负性情绪,不必刻意去压抑或者否定它们,因为一味地抗拒负性情绪只会使我们更加沉浸在负性思维和情绪之中,更不利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保持积极的自我觉察能力,我们可以关注自己是否沉浸于某种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信念是否有不合理之处,自己的生活习惯、行为轨迹是否出现了不必要的过大波动。
这里介绍管理情绪的几个简单方法:
(点击听张燕语音分享的情绪管理办法)
和同事相处,应增强有效沟通
除了调整自身的身心状态,还需要增强我们的社会支持系统。职场的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方面。在这种特殊的阶段,如何有效沟通呢?
“要接纳、多共情”,少讲大道理,讲了也听不进去;如果一定要讲认知层面的话,请简洁简短。工作中大家可能都戴着口罩,因此通过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躯体姿势是非常有力量的非言语信息,去传递关切,帮助和提醒。自己也应该要对自己的声音有所觉察,刻意训练非言语信息表达的能力,结合不同场合不同情景去灵活调整自己与工作对象的沟通。如果面对愤怒的人第一步要对他的愤怒进行共情,明白他的愤怒不是针对你个人,然后慢慢从他对面转向走到他身边,和他站在一起去想办法。不要被对方的愤怒带跑,它跟你个人无关。
在这里需要提醒一点:如果因为复工后引发的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已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例如严重失眠,无法安心工作、读书或者看电视,甚至还有一些精神症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寻求专业帮助或者拨打心理服务热线电话。
最后了解一下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王登峰教授提出的心理健康定义,也送给各位朋友,希望大家: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人格完整和谐;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实习生 朱婧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睿
策划:陈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