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这位百岁老人亲历着一个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风云变幻,他也是少数拥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称号的国际友人,是促进中美关系破冰的关键人物,也是一代代学生们历史教科书上最熟悉的人物之一。
图源央视新闻
历史书上的人已成为历史,我们要如何去理解基辛格这位资深政治家对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看法,基辛格的这些书或许能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他内心世界的道路。
在重大历史风云变幻之际:
《白宫岁月:基辛格回忆录》
在基辛格漫长的政治生涯中,上个世纪70年代在尼克松在任期间推动中美关系破冰无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1971年7月9日凌晨4点半,基辛格乘坐巴基斯坦民航秘密飞抵北京,著名的“乒乓外交”自此拉开历史序幕,中美两国结束了20多年来人员交往隔绝的局面。1972年2月21日,基辛格陪同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迎来标志性的重大时刻。
《白宫岁月》详细记录了基辛格作为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在尼克松政府任职的头四年(1969-1973),正是中美关系变化前后最重要的几年时间。基辛格这部不朽的回忆录,记载了他所亲历的当时众多国际大事件,包括印巴危机、越南战争、尼克松的中国行、莫斯科最高级会谈等等。其中不仅充满了他的政治智慧,也能窥见国际政局的变幻和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
在《白宫岁月》中,读者还能看到基辛格对众多世界领导人形象的生动描绘,包括尼克松、安瓦尔·萨达特、戈尔达·梅厄、约旦国王胡赛因、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毛泽东与周恩来、维利·勃兰特、夏尔·戴高乐等等,基辛格还留下了对这些领导人精彩纷呈的个人见解。
《白宫岁月》是198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著作,也是基辛格对这一重大历史时期恒久而宝贵的贡献。最早由世界知识出版社于1980年翻译引进,2016年7月上海译文出版社进行了再版。
基辛格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
《论中国》
回顾基辛格的百年人生,“中国”无疑是一个高频关键词,基辛格曾表示,第一次访问中国后,他已有100多次踏上这片土地,“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论中国》是基辛格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专著,成书于2011年,2015年由中信出版社翻译出版。
基辛格以资深外交官的眼光出发,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历史政治的发展,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这本书中,基辛格还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有读者认为,《论中国》这本书更接近于中国近现代外交纪实,通过研究不同时期中国领导人的战略策略来看待中国的复兴,不管是了解中美关系还是审视自身的发展,这都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书。
他如何看待人类的未来:
《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
在基辛格人生的最后几年,人工智能是他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于今年夏天推出,在本书中,来自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三位顶尖思想家——基辛格、谷歌前CEO施密特和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机学院院长胡滕洛赫尔齐聚一堂,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类的意义。
在基辛格等人看来,AI真正引人担忧之处,并不在于其“能人所能”,更多在于其“能人所不能”。尽管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没有真正的拥有自我意识,但人工智能极其强大的学习能力依然令我们印象深刻,人类心智将不再是这个世界唯一的观察者,甚至不再是主要的观察者。
基辛格等人还清醒地指出,全世界AI发展其实并不均衡,实力雄厚的大国势必能聚拢更多资源来实现更快的进步。中美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未来的竞争可能就在这两个国家中展开,围绕着AI,未来两国关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会出现一场新时代的“军备竞赛”吗?《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未来》这本书,或许能给读者一些思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