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锟禁演《击鼓骂曹》《捉放曹》
1923年,曹锟用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权势遮天。他很喜欢京剧,但上台后给京剧界下了一道命令,就是禁演京剧名戏《击鼓骂曹》与《捉放曹》,原因很明显,就是他对标题的“曹”字特别忌讳,怕老百姓影射咒骂他。
但这两出京剧名戏影响很大,想看的人很多,曹锟本人也喜欢看。怎么办?于是一些京戏班想出妙计,将这两出京戏的名称改变,《捉放曹》改称《陈宫计》,也有称《中牟县》;而《击鼓骂曹》则改称《群臣宴》,还有的京戏班改称《庆贺元旦》,仿佛成了一出吉祥戏。而戏的内容与唱法则丝毫未变。曹锟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了。没想到他总统仅仅当了一年,1924年10月,其部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他就被冯玉祥“捉”住了,被软禁了一年多,直到1926年4月冯军退出北京,他才被“放”了出来。这是民国史上的一出“捉放曹”。
张作霖禁演《凤还巢》
1926年,奉系势力控制了北方大半个中国,张作霖从东北来到北京,自封为“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当上了北洋军阀政府的末代最高统治者。1928年,南方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奉军急速败退。张作霖不得不考虑率领奉军退回东北奉系的老巢。
正在这时,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编排了新戏《凤还巢》,准备在北京上演,海报已公布出去了。张作霖听人报告这消息后,觉得这戏戏名触犯了他的忌讳,因为《凤还巢》的“凤”字与“奉系”的“奉”字谐音,“凤还巢”就是“奉还巢”,含有轰赶奉军与张作霖回东北老巢的意思。因此张作霖勃然大怒,立即下令禁演该戏。
国民党禁演《霸王别姬》
1935年1月,国民党在首都南京召开四届五中全会。一时间,党政要人云集南京。当局为了装点喜庆气氛,也为了让来南京的大人物们过过京戏瘾,广招各地的著名京戏班子到南京。有一天,一家京剧团上演名剧《霸王别姬》,海报贴满大街小巷,各界人士踊跃购票。
正当该剧即将上演时却遭禁,声称是因为该戏“人事之惨别,似不宜于表演此等戏剧”。原来国民党当局不愿在他们“喜庆”之日上演该“惨剧”,害怕他们将来也出现“霸王别姬”式的惨痛下场。禁演消息传开后,有人气愤不过,作打油诗一首,贴到戏院门口:
霸王别姬在北土,何苦弄来南京府。害得百姓来退票,且看明日敲锣鼓。
经盛鸿 孙良茗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