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2023年南京市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初中组)在南京市八卦洲中桥中学开展。来自全市的14支代表队、130名初中学生参赛。从包饺子、制作袜子玩偶、搭黄瓜架,到制作六根诸葛锁、刻印橡皮图章,同学们大秀劳动技能,各显身手。
和面、擀皮、剁馅、包饺子……
南京初中生化身“中华小当家”
开幕式现场,南京市栖霞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倪天华在致辞中说,南京市首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的召开,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为各区搭建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进的目的。学科老师以比赛为契机,互相学习,团结合作,展开深入研究,提升专业素养。学生通过设计、制作、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习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感悟和体认劳动价值,培育劳动精神。他希望同学们以大赛为起点,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活动现场,南京市教育局二级巡视员张利明宣布开赛。
在包饺子赛场,每位参赛选手的面前都摆放有面粉、肉馅、白菜、葱姜等基础材料。和以往包饺子比拼不同的是,初中组的包饺子比赛要求从和面、擀皮等最初步骤开始。
“比赛开始!”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参赛选手们瞬间忙碌起来。同学们有条不紊地将水倒入面粉中,一边加水一边搅拌,待面粉呈现出棉絮状,再将其揉成面团。没过一会儿,赛场上已经出现快速而有规律的“咔咔咔”声,手速快的同学已经进入到剁馅的环节了,娴熟的刀工引得不少嘉宾侧目。
南京市百家湖中学学生毛超然的饺子包得十分漂亮,她告诉记者,自己前期在校内与30多位同学经过了三轮比拼,最终才冲入决赛。“通过这次劳动比赛,我发现自己的意志力提高了,学习、劳动时都更加专注,并且能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这边包饺子忙得热火朝天,南京市八卦洲中桥中学劳动实践田里同样人头攒动,搭黄瓜架的比赛正在这里热闹开展。黄瓜架看似简单,但杆子与土地之间的角度、横杆的位置,以及绑绳捆扎的松紧都会影响黄瓜架的牢固度。溧水区洪蓝中学学生丁豪第一个完成黄瓜架的搭建。“我经常帮父母在田地里搭建类似的蔬菜架,再加上校内的劳动课也会有相关的体验,所以熟能生巧,整体制作的速度比较快。”
南京市八卦洲中桥中学校长杨静芳介绍,搭黄瓜架比赛所用的田地正是中桥中学劳动教育课程基地的一部分。“中桥中学将16亩土地作为师生劳动教育实践用地。我们孩子中午吃完饭都会主动去喂鸡喂羊,羊舍日常也是由孩子自己打扫。我们想通过日常劳动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帮助同学们养成劳动的习惯。这样人也变勤奋了,这个勤奋不仅是肢体上的勤奋,更多还有思维上的勤奋。”
劳动竞赛还要比“创意”
缝娃娃、设计图章、做木工,都不在话下
当劳动和创意相结合,劳动小能手们纷纷“脑洞大开”。为“南京市中小学生劳动技能竞赛”设计一个会徽,并且用橡皮刻出图章,根据要求,“金陵娃”们设计出的会徽创意满满。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学生戴嘉仪告诉记者,自己的设计主体是劳动的“劳”字,“劳”字下方有一条龙在云端游走,祥云的右侧则是“力”字,“云”和“力”正好拼成一个“动”字,这样“劳动”的主题就在会徽中体现。同时,她还在会徽中融入了梅花、明城墙等南京元素。
此外,制作袜子玩偶和六根诸葛锁赛场同样别开生面。一边穿针引线,满满温婉江南气息;一边锤子锯子齐上场,“小木匠”们手到擒来。
南京市教研室初中劳动教研员董苏老师介绍,此次初中组劳动技能竞赛的具体项目根据劳动新课标、新教材进行选择,同时也兼顾了比赛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践性。“同学们无论是参赛的过程,还是呈现出的作品,都非常优秀。同时,同学们在比赛中还体现出个人的劳动的品质和习惯,比如搭黄瓜架的很多选手都会主动去帮助其他同学整理田间的杂物。所以,孩子们的劳动素养以及劳动精神都在比赛中充分体现,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比赛,更是孩子们交流的盛会。”
通讯员 章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见习记者 顾茜敏
视频剪辑 朱奕昕
校对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