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北京举办的第27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IAO)国际赛事上,扬州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初三学生郝辰澍从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取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金奖。这个15岁的男生同时获得两个单项第一:最佳观测奖、最佳实测奖。据悉,小郝今年1月登上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舞台,遗憾止步20强。11月20日,这个15岁的阳光少年接受采访时笑言:“小失利换来大成功,我觉得这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在我身上的生动注脚。”
为国争光
不上兴趣班,看书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我6岁时,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关于星星为什么会亮的书,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可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探索科学的一扇窗。”郝辰澍介绍,自己经常通过光盘看《百科全书》,了解超新星爆发、金星凌日等天文现象,探究过黑洞的原理,“很多人觉得这些知识专业性很强,我不这样认为,我喜欢读各个学科的书籍,天文方面的书籍是我的最爱。我认为知识主要来源于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学习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知识,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探究,必须博览群书,才能把知识学深学透。”
载誉归来
在同学、老师和家长眼里,郝辰澍爱好广泛,特别有探究精神。“他平时休息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看书,什么书都看,我们也很支持他。”郝辰澍的父亲告诉记者,家里从来没有给郝辰澍报过一次兴趣班,孩子学习兴趣很浓,经常看《天文学》《相对论》《九章算术》这些书籍。尽管觉得深奥,可孩子喜欢看。只要是积极向上的、知识含量大的,喜欢看什么书,就让他看什么方面的书,自己和他的妈妈从不干涉。孩子立志在天文学方面有所成就,做家长的就应该顺其自然,全力支持。
参加“最强大脑”比赛
因选错题止步20强,评委老师:展现了初中生的“最强大脑”
郝辰澍并不是第一次面对公众目光,今年1月,当时初二的他就曾登上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栏目舞台。
9岁时,郝辰澍第一次在电视上接触到江苏卫视“最强大脑”栏目,就便被这个栏目所吸引。从初次谋面,到一发不可收拾。郝辰澍从第五季开始追随“最强大脑”,第十季终于勇敢报名。
在经过“数字迷踪”、“峰回路转”、“极致重叠”等多个项目的初赛后,今年1月,读初二的辰澍正式登上了“最强大脑”第十季舞台。比赛项目是《旋转风车》,主要考察参赛选手的观察力。在答这一题的第三小题时,郝辰澍慌了一下,结果把答题选错,最终止步20强。
“郝辰澍在参赛选手中年龄比较小,比赛强度高,题目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密集。郝辰澍作为中学生能进入20强,真的不容易,展现了一个初中生的最强脑力。”一位评委老师这样鼓励郝辰澍。“五年后我会再度返场,必须取得更好的成绩。”被淘汰出局发表感言时,辰澍这样说。
郝辰澍说,虽然失利了,但自己在节目里成长了不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哥哥、姐姐,也让自己在以后面对困难时能更加从容、勇敢,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会从比赛中汲取教训,争取在以后各类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事实上,仅仅过了10个月,这句名言就在我身上得到了验证。在这个难度更大、规格更高的国际比赛中,我成功了。”
阳光少年
迎难而上,成为珠心算高手
“遇到很难懂的天文知识,你是怎样去学习的?”一位初三同学这样问郝辰澍。郝辰澍回答,自己在天文知识的学习方面确实遇到过难题,遇到难题就通过查阅资料和上网课等途径解决,“不管学什么,都会遇到难题,关键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不能退缩。”
郝辰澍回忆说,读小学的时候,他喜欢上了珠心算。有了兴趣后,就制定计划,然后分步实施。珠心算有着十分复杂的计算方式,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一回到家里,他就借助网络资源学习珠心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珠心算学习上,他取得了突破,曾两获扬州市珠心算全能冠军,并在2019年获得全省B组听心算第一名。
2023年4月,在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预赛中,郝辰澍获得全省第一、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凭借自身努力与实力,顺利成为中国国家代表队队员,参加2023年11月天文奥赛这一国际赛事,并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奥赛赛场
质疑并说服老师,老师反而更加喜欢这个“特别学生”
“老师,您认为是动能大小不同所致,但我认为是阻力的原因。”一次,物理课上,老师讲到了机械能原理,郝辰澍向老师提出了质疑。课堂上,他用学到的高中物理知识进行了证明,最终说服了老师。物理老师并没有因为他提出质疑而责怪他,反而更加喜欢上了这位“与众不同”的学生。
“如果郝辰澍同学对一些题目提出疑问,大概率就是题目不严谨。”在小郝的初三班主任郭寿生老师眼中,这个“学霸少年”有着极强的“专注力”和“执行力”,“他无论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教辅材料中有不严谨的地方,他总是第一个指出来,这是非常难得的。”
书海遨游
郭老师告诉记者,郝辰澍喜欢用好校本课程,不断探究新知识。玩数独、华容道、观察天象……在郝辰澍看来,这些校本课程不仅能提升能力,更能让他找到志同道合的老师同学,共同探究。
共同探究
“学校选修课很多,我会继续钻研,在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我认为只要热爱,只要踏实和坚持,就一定能走好自己未来的道路。”面带稚气的郝辰澍,说出来的话比一般同学要成熟得多。 通讯员 刘延龙 黄秀祥 仲怀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