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公布标准化管理评价工程名单,全国共有24处,南京马汊河堤防工程位列其间,这也是江苏首个通过水利部评价验收堤防类标准化管理工程。
马汊河古名马昌河,上游在六合区小头李与滁河相接,东入长江八卦洲左汊,沿河分布5个街道和南京江北新区新材料科技园、智能产业制造园等国家级重点园区,是保障沿河两岸安全的重要防洪屏障,也是南京江北地区的重要生态绿廊。
马汊河原系自然撇洪沟,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实施了马汊河一期工程(1972年)、二期工程(1988年)、达标创建河道整治工程(2007年)、滁河防洪治理近期工程马汊河扩挖工程(2013年)等4次规模工程建设,目前是长江流域滁河水系最大的一条分洪道,分洪能力达到1220立方米/秒。“近年来,管理处始终将防洪安全作为工程运行管理的第一要务,不断筑牢马汊河堤防防洪安全屏障,一方面进行全面‘体检’,对马汊河河道重点堤段开展堤防隐患探测和安全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对损坏的防汛道路、混凝土护坡等进行及时修复,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汛期发挥工程效益。2020年滁河流域大洪水期间,马汊河分洪占比达83%。”滁河管理处副主任翟铎介绍。
记者了解到,本次水利部进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评价中,针对堤防类工程,分别从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管护、管理保障、信息化建设等五方面逐一进行打分,马汊河堤防工程高分通过了水利部专家组评价。
记者在现场看到,马汊河不仅是一条行洪安全河道,也是一条处处彰显“美丽幸福”元素的河道。翟铎告诉记者,近年来,为用心答好河湖治理的“幸福问卷”,滁河管理处先后开展美丽岸线行动,拆除码头、堆场30余处,场地复绿近10万平方米,并建成2.34公里长的公园和亲水平台,河道生态环境实现从“盆景”连成“风景”。目前,马汊河沿河共有生态草皮72万平方米,意杨、女贞、雪松、水杉等林木超过125万平方米,水清岸绿,白鹭翔集,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打卡点”。该处还充分利用沿河马汊河工程纪念碑公园、杜圩湿地公园、“红润盘城”红色教育基地等,大力宣扬水文化、湿地文化、红色历史文化,促进河湖水利工程与文化深度融合,与美丽宜居城市、美丽田园乡村有机结合,展现人水和谐共生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