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肖战粉丝事件的蝴蝶效应还在继续发酵,不妨来看看面对疯狂粉丝的不理智行为,古代的爱豆们是怎么做的呢?古人追星也疯狂,紫牛新闻本期《侯教授的文化简史》就请青年学者侯印国,带我们循着史书的记载,看看千百年前的“迷惑行为大赏”。
侯教授表示,据说中文里“追星”这个词起源于小虎队,1989年小虎队巡回演出,从台北去高雄时,粉丝们骑着自行车成群结队,喊着偶像名字一路追踪,于是媒体用“追星”这个词来形容。
追星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更不是到了现代才有的现象,可谓古已有之。他们有的是痴迷于男神的颜值,更多则是倾慕偶像的才华人格,有的甚至从未见过偶像的长相,也痴心追星数十年。
魏晋女粉太豪放,“看死”娇羞男爱豆
古人说一个人长得帅,往往说他“貌比潘安”。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是西晋大文学家,在文学上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所以我们熟悉的王勃《滕王阁序》中就有“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这样一句。潘安长得特别好看,《世说新语》说他“妙有姿容,好神情”,所以吸引了一大批狂热女粉丝,连那些老太太都沉迷不已。“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汉魏晋时候,富家子弟流行挟弹携壶,赏山景,打鸟雀,逍遥自在。年轻时候的潘安也是这种潮流人物,每当他带着弹弓出游,那些疯狂的女粉丝就手拉着手牵起来一堵人墙,对潘安的车子进行“围追堵截”。为了表达爱意,她们还给潘安的车子投爱心果子,所以潘安每次出门回来,都拉回家一车水果。
比他小三岁的著名文学家,因为写《三都赋》而洛阳纸贵的左思,长相奇丑,但却很自信,听说了潘安的粉丝应援故事,自己也赶紧仿效,“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被一群老太太乱唾了回来。
这种围观男神的故事,最厉害的发生在六朝时的南京。当时有一个绝世美男叫做卫玠,他也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不仅学问非常好,而且颜值极高,就像白玉雕成,自带光芒,《晋书》说他“风神秀异”。他年少时就是有名的小鲜肉,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顾不上逛街,纷纷跟着去观看他。
他的舅舅骠骑将军王济,是当时有名的英俊男子,但是他每次和卫玠走到一起,就叹息珠玉在旁,自惭形秽,觉得自己竟然形貌丑陋,《世说新语》的原文叫“珠玉在侧,觉我形秽”。王济还跟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与玠同游,冏若明珠之在侧,朗然照人”。
永嘉六年(312年),卫玠从南昌到南京,他的粉丝们纷纷出城围观,万人空巷,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劳累,竟然一病而死,这一年才27岁。当时的人说是这是粉丝看死了卫玠,所以有个成语,就叫“看杀卫玠”。
卫玠去世后本来葬在南昌,但宰相王导认为他这样的全民男神,应该将墓地移到首都南京来,方便全国人民凭吊,于是又将陵墓迁到了南京的“新亭”南面,大概位置在现在雨花台区的软件大道一带。“看杀卫玠”的故事告诉我们,粉丝的痴情好意,有时候也会害死自己的爱豆。
唐代诗人粉丝多,迷惑追星行为大赏
唐代,著名的诗人往往粉丝众多,比如大家都知道杜甫狂粉李白,经常写诗问候,但和一个叫魏万的小伙子比起来,杜甫还算保守。魏万把李白当成男神,为了见偶像一面,他从河南王屋山出发,循着偶像的踪迹,锲而不舍大半年,长途跋涉三千里,从河南到江苏,再从江苏到浙江,最后终于在扬州追上了李白,他讲述了自己的追星之路,并捧出自己辛苦写成的长诗《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四十八韵,李白听了也很感动,挥笔就回赠了《送王屋人魏万还王屋并序》一百二十韵,把魏万激动得泪流满面。
这次会面之后,李白就任命魏万担任“太白粉丝后援会会长”一职,把自己的诗稿都交给他,请他编辑成集。我们熟悉的汪伦也是李白的真爱粉,他在安徽担任泾县令,听说偶像路过安徽,就投其所好,写信骗李白来家里游玩:“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最爱的就是饮酒赏花,看到信里描述的风景自然怦然心动,等到了一看,信里所说的风景一点都没看到。汪伦脸不变色心不跳,跟他解释说“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家者,主人姓万,非有万家酒店。”所谓“十里桃花”,是有个名叫桃花潭的水潭,离他家有十里远。所谓“万家酒店”,就是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酒店。
李白是个宠粉的偶像,被粉丝骗了非但没有生气,还觉得有点感动,于是乎在这里流连数日,临别还给粉丝写了首《赠汪伦》,成为千古名篇,不怎么会写诗的汪伦也因此成为了名垂千古的名人。
李白的粉丝致力于面见偶像,杜甫和贾岛的粉丝则更加令人“迷惑”。杜甫的这个“迷惑粉丝”就是著名的诗人张籍,我们都读过他的名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他比杜甫晚生半个世纪,对杜甫痴迷到了超越常人的境界。
《云仙散录》记载,有天朋友来看望张籍,只见他拿着个大碗在拌纸灰。朋友大为疑惑,问他在做什么特色沙拉,他回答说,我刚把偶像杜甫的诗烧成灰,再浇上点蜂蜜,拌匀吃掉,估计以后写诗就能和爱豆一样出色了!
贾岛的“迷惑粉丝”则是晚唐的诗人李洞,他可能是第一个制作偶像周边的唐代真爱粉,他铸了一尊小小的贾岛铜像,每天戴在帽子上。这可谓是真“偶像”。他对贾岛的崇拜还上升到信仰,经常拿着串念珠念诵“贾岛佛”,多的时候一天念诵上千遍。要是遇到其他贾岛的粉丝,他就手抄贾岛诗相赠,万般叮嘱,一定要对方把这些诗供起来,每天点香礼拜,因为他觉得这诗卷和佛经无异。乃至于临死前,他还要求把自己埋在贾岛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死了也不肯远离偶像。
大诗人白居易非常粉比自己小40岁的李商隐,粉到什么程度呢?《唐才子传》里记载,他晚年跟李商隐说,下辈子一定投胎做你的儿子,原话是“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巧的白居易去世后,李商隐真的生了个儿子,他就觉得这怕是白居易转世,给他取名叫“白老”。但这个孩子丝毫没有表现出文学天赋,甚至有点痴呆,李商隐的好友温庭筠就来嘲讽他,说要是白居易投胎变你这个儿子,那真是辱没死他了。
白居易粉起李商隐来很狂热,他自己却还有更狂热的粉丝。这人叫葛清,湖北荆州人,每天唱诵白居易的诗还不够,时时刻刻难以忘怀。忘不掉怎么办,纹到身上!于是他一狠心,一口气在全身纹了三十多首白居易诗,从脖子以下,全身纹的满满当当。除了纹上文字,他还根据对诗意的理解,配上大图。比如“不是花中偏爱菊”这句,他在旁边还纹着一个人手持酒杯,对着一从菊花的图像。当时人把他的纹身叫做“白舍人行诗图”,这是一个会行走的白居易诗图啊!
侯教授说,唐代的追星,更多是倾慕偶像的才华。这些粉丝们有时候也盲目,也疯狂,但选择的偶像往往是这样的人:灵魂有光,能指引别人成长。
古代歌星劝粉丝“珍惜少年时光”
古代歌星的社会地位不像今天这样高,但很多“歌舞明星”的粉丝群体也非常庞大。白居易《琵琶行》里提到的那位女音乐人,当红之时“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礼物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
很多男歌手也粉丝众多,如汉代唱“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李延年,唐代演唱李白《清平调》三章,杜甫、王维纷纷赠诗的李龟年,都曾红遍一时。
古代的明星也会鼓励自己的粉丝积极向上。唐代的南京有一位著名女歌星杜秋娘,她年少时就名满金陵,镇海节度使李锜成为她的粉丝,以重金请到府中。杜秋娘自己谱写了一曲《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首诗的作者和诗意古人一直有争议,但有很多人相信,杜秋娘这首诗是在“隐谏李锜”,劝他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向上。
唐宪宗继位后,李锜举兵被杀,杜秋娘进入皇宫,曾为宪宗演唱这首《金缕衣》,后来成为唐宪宗的妃子。唐宪宗死后又她经历宫廷内斗,最后削籍为民,回到家乡,终老南京,著名诗人杜牧曾为晚年的她写过《杜秋娘诗》。
明末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当时粉丝众多,其中之一就是少年名士侯方域,两人曾有一段感人爱情故事,后来被谱写为《桃花扇》传奇。她力劝侯公子不要与朝中权贵马士英、阮大铖等人接近。
侯方域离开南京时,李香君又置酒送行,反复提示他要爱重名节。在《桃花扇》故事中,更是突出了她为了爱国理想,和权贵坚决抗争的形象。同为秦淮八艳的柳如是,也因奉劝自己的粉丝兼丈夫钱谦益殉难而闻名。
粉丝追星,也应该努力向爱豆靠近,做一个更好的自己。竹林七贤里长得最帅的就是嵇康和阮籍,山涛和他们俩来往过于亲密,山涛的老婆就决定要亲眼看看嵇、阮,结果等山涛把两位男神请来,山夫人在家偷窥,彻夜不忍离开,第二天她就跟山涛说实话:“论颜值和才华,你已经配不上和他们做朋友了,只有多读书多长见识和气度,才能继续和他们做朋友。”山涛也欣然认同。
侯印国说,山涛妻子的这番话,告诉我们一个粉丝的自我修养:论颜值论才华大概是配不上爱豆了,但我们还能多读书,多陶冶气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人物标签
侯印国,青年文化学者,教授,主要从事文化传播学教学和研究。有《清代稀见私家书目研究》等学术著作数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曾获教育部古委会中国古文献学奖一等奖、美国百人会英才奖等。其自媒体平台“侯印国老湿”是国内有影响的校园自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