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动公众提高静脉血栓类疾病风险的认识,今年10月,由 “全国VTE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 发起 “全国血栓防治宣传月” 活动启动。本次活动的口号是 “栓不住,动起来” ,旨在从促、防、诊、控、治、康等多个维度,全面提升静脉血栓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号召公众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要正确认识静脉血栓,重视风险与早期症状,合理调整生活方式进行主动预防;另一方面,一旦确诊须配合临床规范治疗,坚持抗凝治疗与定期复诊,远离栓塞事件。
会要命的 “潜伏炸弹”——
全球每37秒就有1人因VTE死亡
静脉血栓,广义上讲是在静脉血管中产生的血栓,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两种类型,前者是在腿部的深静脉内形成的血凝块,后者是腿部深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血管,属于一种疾病的不同时期。
全球每16秒就有1人发生VTE,每37秒就有1人因VTE死亡。“我们的血管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而血栓就是河道中的堆积的淤泥,影响着我们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有时候甚至会完全堵塞河道。”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解卫平教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血栓在血管内游走,停在哪儿就会堵在那儿,导致我们的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身体相应部位的血流就会出现减慢甚至停止,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解卫平教授说,因发病隐匿,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和治疗,血凝块可能脱落并转移至肺部,从而形成致死率非常高的肺栓塞。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且经过危险期过后的患者中依然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复发风险。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解卫平
VTE又被喻为临床上的“潜伏炸弹”,成为继心肌梗死、脑卒中后第三大致死性疾病。“有的人就觉得腿有点肿,以为没关系;有的人只是感觉有点透不过气,或者爬楼的时候有点胸闷,也没有起重视,其实这个时候可能已经发生肺栓塞了。”解卫平教授说。
“经济舱综合征”——
避免久坐不动,旅途中要多饮水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长时间坐飞机或坐车时,人倍感难受,其中腿部尤其难受,而更大的问题我们可能忽略了,那就是旅途中由于长时间静坐下肢处于屈曲姿势,腿部血流缓慢,从而可能导致静脉内血栓形成。
解卫平教授告诉记者,VTE过去也有个名字叫做“经济舱综合征”,指发生在旅行人群中的下肢静脉血栓症,甚至致命性肺栓塞。建议市民在长时间的旅途中,尽量多活动。每隔一段时间,起身走动一下,活动双腿和脚部的肌肉。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踮脚尖、屈伸膝盖等。不要害怕多喝水会频繁上厕所,因为保持身体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防止血液过度浓缩。
来源 视觉中国
以下情况是比较容易出现静脉血栓栓塞。
1.静脉血流淤滞: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卧床(脑卒中、瘫痪、下肢手术后等)、长途航空或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久坐、心肺功能不佳、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2.静脉壁损伤:吸烟、骨折等创伤因素、手术、中心静脉置管、肿瘤静脉化疗、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植入物。
3.血液高凝状态:妊娠/产后、恶性肿瘤及化疗患者、长时间使用雌激素、口服避孕药、血小板异常、肾病综合征、重症感染,静脉血栓个人史/家族史、高龄、肥胖。
专家指出,很多危险因素都是并存的。例如骨折患者,因为骨折导致静脉壁损伤,同时骨折后行动不便,卧床居多,出现血流缓慢状态,导致骨折患者血栓频发。
患者关键——
规范抗凝很重要
专家指出,药物抗凝治疗是目前治疗VTE的主要措施,是多个指南一致推荐的VTE基本治疗方案,可抑制血栓蔓延、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等。
解卫平教授强调,抗凝应贯穿静脉血栓治疗全程。静脉血栓患者万万不可因为症状减轻,而随意停药或私自调整剂量与用法,必须遵从医嘱定期复诊,并进行规范治疗至少3个月,或者根据病情需要更长时间,避免复发而危及生命。
不过,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和其他食物或药物会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抗凝效果。 “比如我们都会提醒病人,在服华法林期间应尽量少吃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利发挥其最大疗效。”解卫平教授指出,虽然抗凝药物是预防静脉血栓的利器,但抗凝不足或过量均会带来风险,需要特别重视用药安全。
“定期监测非常重要!”解卫平教授强调,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必须定期监测INR水平,医生会根据这一数据为患者调整华法林的剂量。而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则克服了这一局限。
医院重点——
VTE防控规范化与同质化
高达60%的VTE发生与院内相关,其已构成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潜在风险。因此,建立VTE防治体系是有效降低住院VTE患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解卫平教授介绍,为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卫健委提出的 “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的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积极推进院内VTE防控体系建设,提高住院患者VTE的防治能力和救治能力,合理构建医院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形成防治管理系统。以VTE防治中心建设为抓手,推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规范诊疗流程,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为进一步规范医院VTE的临床管理,减少致死性VTE的发生,促进医共体分级诊疗政策在VTE防控领域的落地,推动医院VTE防治水平提升,江苏省人民医院自2016年启动VTE防治中心建设,构建院内VTE三级管理体系和VTE中心制度规范及推进机制,多部门、多学科有效协同,打造“医、护、技、患”一体的系统网络,并建立了从入院宣教到出院后健康指导的全过程智能化管控,保障VTE患者生命安全。同时,通过开展VTE防治培训、手术指导以及多学科VTE病例质控研讨等,普及VTE相关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对VTE的认识,规范 VTE 评估流程和预防措施,促进医院VTE综合能力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盛媛媛